當拖延成了習慣,沒事找事,轉移注意力,沉迷游戲,截止日前通宵,事后惱怒……這些都是常態。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終結拖延癥》讀后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最新《終結拖延癥》讀后感【篇一】
之前一次參加果殼的贈書寫書評的活動又一次赤裸裸的見證了我的拖延癥,本來對讀書很有感覺并且沒事兒就愛寫寫書評的我,當一周變成期限,有了明確的deadline和任務要求,有責任感的重壓之后,我又一次失敗了,趕在截止時間的最后一秒,生拉硬湊一篇,連自己都沒有勇氣再看一遍我寫的是什么玩意兒,這次結果沒有支持我的拖延癥,因為它沒有“并沒有那么差”。
拖延癥現在成了流行詞,而且成了一種身份地位的象征。就像小的時候,誰說他考了托福,不管考得怎么樣,我都覺得他是潮人,因為那是多么潮的考試啊。長大了,一個心理系的同學在描述一個人的時候用了“aggressive”,我當即覺得自己又土了,都用這么洋氣的英文形容一個人多帥氣啊?措娨暥嗔,知道得抑郁癥成為了憂國憂民思前想后的高等人的病,可惜我又一次落后了。這次,我緊隨了時代和潮流的腳步,我終于在人們面前高呼,我有“拖延癥”,然后喜滋滋的看著他們羨慕的神情,這第一說明了我大多數時候比較優秀(幾乎所有拖延癥的書開篇都告訴你,你不是失敗者,你是為了追求優秀),我是懂得自我反思的人,我慢慢的有了一點高深心理學的修養(除了你們這些拖延的家伙,誰沒事兒懂ADHD?,我這可不是看《心理學與生活》知道的),我們有獨特的有暗號的系統,估計骷髏會也不外如是(沒人整天湊在一起這么神秘和整天自我反省吧?)
《終結拖延癥》拿到手里的一刻,很激動,因為我反復的check了書單,確定里面沒有我。然后在收到書的當天下午,看到了第二批贈閱的名單,妥妥的落著我的名字。封面的包裝很好,容易親近,蝸牛背上沉重的鐘表殼,拖拽著秒針不想讓它移動的小人都意味著一個拖延癥患者最無奈的對象——時間。
書的整體結構很簡潔,沒有太多的前因后果,簡單敘述一下之后,就是滿滿的實用性的方法,全翻完后,我意識到這就像一本工具書一樣,因為整體來看它邏輯完整,但是即使分開來,每個章節段落都可能成為可參照的范本和模式,直接拿來套用,然后成為一個個小小的Tips,成為范本。
此書有很好的互動模式,比如總是會留出強迫讀者思考的部分,就是在文章介紹的方法下,留出題目和答案的位置,基本上是強迫讀者思考,這對于拖延癥患者來說,我想是一個很好的辦法。比如我,我羞愧的承認自己一個空格都沒填,所以在看完書的今天我都覺得有什么事兒沒完成,書沒看透,然后情緒很糟糕,覺得提交這個書評的很底氣不足。
此外,書里很多地方都用灰底不規則的方框圈著相應用到的“戰拖小貼士”,每個小貼士都是直接可以拿來執行的戰拖步驟,簡潔明了,直截了當。
關于書目設計上一個很大的不足是很多關鍵性的內容放在表格里面,我覺得,編者和設計者的本意可能是讓交互性更強,閱讀更直觀,突出對比和邏輯的順序————————但是,老實說,大段的中文放在格子里是很不討喜的做法,字體的必然變小,長段話的無重點,放在表格里讓人的可閱讀性大大變差,特別是步驟多的時候,框框就變成了滿眼的亂七八糟,這個不好,不好~
//劇透部分,慎入:
引言只是一個簡單的概述,題目就是關于整個書的概述“三管齊下,終結拖延癥”,然后三部分就是這“三管齊下”的分而述之,然后每個方法里面又分為一到兩章具體的解釋了這些方法。
大學的時候,學過項目化管理,然后再讀過很多戰拖的書之后,基本上可以把戰拖的步驟概括了,也就是,無偏見的接受自己——覺察到問題——訂立計劃——行動——行動過程中的調節與檢測——接納進行的程度——自我實現,然后,調節與檢測貫穿始終,成為一個循環的過程。雖然簡單,但是方法就被擴展的比較多,這也就是無外乎思想下的方法的問題了。《終結拖延癥》和其他的拖延癥書最大的不同,大概就是為讀者提供了很多的方法,不在東拉西扯為什么,怎么樣,是什么,而是直接的告訴你,怎么辦!
//劇透完了,我又不想寫了,突然很想看bosco的視頻T-T
看書的過程中,我得到的最淺顯的經驗是,想到一點,就趕緊找時間找地方寫下來,因為有了這個書評的要求,我長了記性,以前總是我在當時以為自己能記住,結果在寫的時候發現我思維的閃光點全不見了,這搞得我更加沮喪,然后就寫不出來了。我想這大概也可以套用在其他拖延的事情上,有時候拖一拖,反而思路更跟不上,情緒更加沮喪,徹底覺得自己要完蛋了……
看完了,再一次決定自己要行動起來T-T為什么我覺得說再一次說的這么悲涼。
愿所有戰拖隊友一起努力,一起加油。希望咱們也成為老師布置完作業,當天就完成,然后在禮拜天看著趕作業的人們,心里頓生優越感的人!
最新《終結拖延癥》讀后感【篇二】
在這個小組,看到有很多人在哭訴自己的拖延癥,當然也有很多人在這個小組里和拖延癥搏斗,而且還專門有這個小組專門建立的網站---戰拖會。
但是對我來說,我當時的感覺是:哇,原來拖延不是一種習慣,而是一種癥狀啊。
這是我當時的想法,于是一年前的我很快的買了組里推薦的戰勝拖延癥的書,后邊的詳細事情我不用再敘述了,如果你和我一樣,那么你也猜得到,一年過去了,這本書我連第十頁都沒有讀到!
據說我買的那本書書當年被稱為“戰勝拖延癥1”,而我一直到拖到了這本書的續集“戰勝拖延癥2”出來后,還沒有看完它,這大概是一個拖延癥絕好的一個例子吧。
昨天在地鐵上看網易閱讀里的電子書,看拖延癥續集(大概是)的試讀內容,當看到里面說到改變拖延觀念的一個辦法,就是要像美國的24戒酒協會那樣,首先承認自己酗酒,承認自己有很嚴重的拖延癥,承認自己拖延成癮是戰勝拖延的第一步;其次要放低自己對戰勝拖延的樂觀態度,但是要加強自己對繼續拖延后果的認識。
看到這里,我忽然覺得自己對抗拖延的方法確實是完全錯了, 因為我一直以自己是一個做事認真的形象來欺騙自己,而不肯承認自己做事情一直在拖延。
仔細想想,我的拖延癥真的很厲害的獨孤求敗。
- 喜歡買書卻拖了不看,兩年里家里的書已經買了兩三百本了,昨天又買了10本書,可今年認真看的書不超過10本。
- 準備寫的一本小說,已經拖了四年了,寫了不到200個字。連開頭都不算。
- 一直想換工作,拖了三年了還沒有換,而那個工作實在是一點發展的機會都沒有了。
- 個人定的計劃,從來沒有完成過,周計劃堅持到第三天就放棄了。
- 孩子都可以打醬油了,買的孩子如何才能正確的打醬油的育兒書,還沒有看完。
- 在職讀的學位論文拖了三年去年才寫完通過,要不是因為時間到了不寫學位就作廢了,估計能拖個十年。(后遺癥是,現在偶爾還做噩夢被嚇醒--該畢業了,竟然有好幾門自己沒有考試。好在這一年頻率低了,每一兩月才做一次)
- 其實還有很多很多,我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寫了。。。
但是我可以欣慰的告訴大家,我昨天把這本書看完了:
買了一年多的書,看了一年都沒有看完,今天一個下午花了兩個小時看完了。如果你問我看了這本書有什么效果,我只能說一點效果都沒有。
因為這伴隨一個人好多年的習慣,怎么可能在看完書兩個小時后就完全消失了呢?如果可以再看完一本書就能解決很多人困擾多年的問題,這也是不太現實的事情。
所以如果你買書的時候,就要下定決心花幾個月去和拖延癥做斗爭,而不是在看完后大呼上當:這本書對我的拖延癥一點幫助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