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東陽馬生序》的作者是宋濂,讀了這篇文章,讓我們真切地了解到了宋濂的求學之苦。比其他,處于當代社會的我們,實在是太幸運了。下面是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快來圍觀吧。
2017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600字一:
這幾天,我們學習了送東陽馬生序這篇文言文,作者宋濂的一舉一動引起了我的注意。
宋濂小的時候就很好學,因為家境貧困,沒有辦法買書來讀,常常向收藏書籍的人家借,還要親手抄寫,按著約定的日子按時歸還。到了冬天,天氣非常寒冷,凍得手指不能彎曲,他還是不放松抄寫,抄完,趕快送還,不敢稍稍超過期限。因此,許多人都愿意把書借給他。于是,他通過這種方式,獲得了很大的閱讀量。自己又捧著經書跑到百里之外,向有名的前輩請教。前輩因非常有名,前來求學的學生擠滿了先生的書房,在求學的過程中,大雪深幾尺,腳凍壞了都不知道。
就這樣,宋濂獲得了知識,可是,我們不應該好好反思一下嗎?他當時的環境那麼艱苦,那么凄涼,為了求知,不顧一切,勇往直前,渴望求知。可是我們呢?環境優雅,吃穿不愁,家離學校也就十幾分鐘,我們不能像宋濂那樣什么都不比?什么都不羨慕嗎?我們不能像宋濂那樣什么都不顧?只想學到那盼望已久的知識嗎?是的只要你想,沒有不可以。所以,請同學們把“不”這個字從你們的人生字典中刪掉,永遠都不要留下什么痕跡。
因為作者心中有求知的渴望,所以作者他什么都不會去想,因為知識就是他的精神食糧,就是他漂亮的衣裳。所以,我想說,我們可以與他一樣,可以好好學習,可以為了知識而不顧一切。可是,我們做到了嗎?
2017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600字二:
我非常佩服古代的那些為科舉考試而讀書人,我佩服他們能夠有那么有恒心。他們把四書五經讀了上百遍上千遍,但是他們度不會感到厭煩,他們認為想要為國家做貢獻,做這點努力是必須付出的,這是一個必經的過程。也許有許多人讀書是為了追求功名利祿,有人會認為他們很貪財,會鄙視他們。其實這并不可恥,因為他們能夠吃國家的糧食,拿國家的銀子,都是他們那么用功的讀書,所換來的報酬。在宋濂的這篇贈序中就向世人展示了一代大文豪艱辛的求學歷程。
讀過這篇文章,我的第一感想就是我太幸運了。
從時間上,我慶幸我沒有生在封建社會,而是生在了二十世紀,不必被當時的制度所壓著,我喜歡我現在的自由。
從家庭條件和生活上,我非常地同情他。他小時候因為家貧以至于買不起書,他只好把從別人家借來的書抄一遍再還給人家。即使是在冬天,墨汁都結成了冰,手指都很難彎曲,他依舊會依照約定的時間抄完后送還給人家。他怕沒有名師指導,經常跑幾百里路去請教問題。冬天在深山巨谷中行走,皮膚都龜裂了也渾然不知。他總是穿得破破爛爛,但他從來都不羨慕那些身穿綾羅綢緞的人。
看看我們現在的條件,你如果想看書,父母就會給你買;你如果有問題不會,父母就會給你請家教;你的衣服破了舊了,就會給你買新的衣服。我們的任何條件都不比他差,但是學習卻沒有他那種用功刻苦的精神。
作為90后的我們,的確要好好的反思一下,是不是我們的條件太好了,讓我們只懂得享受,卻不懂得利用。我們總是在叫苦叫累,可是仔細的想一下,中國古代時的人為什么能受得了,而我們去受不了呢?缺少一種想要刻苦學習的信念而已。現在的我們很幸運,我們要懂得身在福中要知福。
2017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600字三:
我讀完這篇文章后,驚異的是古人與現代的我們在學習態度和從師尊師方面的差異。仔細思慮起來,我覺得我們值得學習的除了類似于“懸梁刺股”這樣的學習方式外,更重要的是一種學習態度。
宋濂家里窮,沒錢買書,那時也沒有復印機,就只能借別人家的書來抄。“抄書”啊!什么概念!就是為了能看到更多的書。而現在的我們呢?成千上萬的中學生,為了玩電腦、打游戲,書擺在眼面前都不讀,更別說做些什么讀書筆記。我覺得這是一種“時代病”。我們這個時代,擺在學生面前的選擇太多了,而且大多是獨生子女,平時是家里的掌中寶,根本不懂得什么讀書苦,得書艱,要他們來學古人什么“鑿壁偷光”?根本不可能!
古代的學生子弟想求學,得千辛萬苦、長途跋涉地去拜師,到了老師那兒還得看老師的臉色,老師心情不好,靠邊站去!可看看現在的中學生,他們好象把書本上的“師生平等關系”理解成了“師生互換關系”。也不知道大家記不記得,去年湖南的一所中學里,一位老師跪下來求學生好好讀書。這個舉動看似讓人感動,但是也從側面影射出現代中學生的待師態度。“尊敬師長”這個美德是中華民族保留了幾千年的傳統,“天地君師親”,從這個順序就看得出,古時候,老師是排在爹娘之前的,比爹娘還重要,可現在的學生不是把老師當爹娘了,是把自己當爹娘了。
我覺得看一篇文章不能一個勁兒的說空話,要學習!要模仿!更重要的是你要學會自省,學會他的態度。宋廉手都凍僵了,仍舊在抄書。你要學什么?學毅力!宋廉家窮,無錢買書,但他好學,于是就抄書來學;學誠信!宋廉借書從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時限;學勤奮!宋廉跑到百里之外求學,被老師多次責罵,也從不灰心、不抱怨;學吃苦!宋廉上學要走山谷雪地、忍饑挨凍,但他也沒有放棄過;學會滿足!宋廉一句“以中有足樂者”足矣,自己從中享受到讀書的東趣,其他的吃喝玩樂不值得羨慕;學為了理想、為了追求,去不懈的努力,讓自己心中充滿快樂!
一種好的學習方式只是形式,一種好的學習態度才是讀書的精髓!
更多相關讀后感推薦:
3.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