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是迄今為止對中華五千年歷史的寫作名篇較精的一本古文書。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了這本書的讀后感,供大家閱讀。
篇1:《古文觀止》讀后感
在鼓樓區古文班學習時,高林生老先生向我們每位學員推薦了《古文觀止》這本書。暑假終于到了,我也終于可以細細地讀一讀這本書了。
《古文觀止》不像《論語》記述孔子的言行,不像《老子》記錄老子的文章,也不像《菜根譚》是對人生的領悟。這本書是自清代以來最為流行的古代散文選本之一,是清人吳楚材、吳調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選定的。《古文觀止》選材上起《左傳》、《國語》,下止明代劉伯溫、歸有光,所選222篇文章皆為千古名作,歷來為學人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和學習古文的經典書、必備書。美者皆集,缺者無不備,訛者無不正,集古文之成者也,觀止矣,也就是說只要學習這222篇古文,其他的古書都可以不看了。
這本書中我們熟悉的文章很多,如《鄭伯克段于鄢》、《曹劌論戰》諸葛亮的《出師表》、王勃的《滕王閣序》、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歐陽修的《醉翁亭記》等等。看起來耳熟能詳,其中的道理發人深省。選篇能包羅歷代古文的精華,又能用注釋掃除誦讀、理解古文的攔路石,評論又能說透文章做法之妙。
王勃的《騰王閣序》和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也同成千古絕唱,但風格卻不同臺。王勃才華橫溢, 唐初四杰之首,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名句傳誦至今。且年少得志,14歲就被表為官。總覺得一個人太早的成功要伴隨一些苦果。當王勃在騰王閣上高呤“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時候又不知道有多少同僚因才生嫉。王勃的兩次獲罪大致都與他才情傲物,文人相輕有關。后一次獲罪還連累到他老父被貶到南荒做縣令,27歲的王勃在去探望他父親的途是溺水身亡。他的隕落和他的升起一樣迅速,實在是令人心痛。本文原題為《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全文運思謀篇,都緊扣這個題目。全文共分四段,第1段歷敘洪都雄偉的地勢、珍異的物產、杰出的人才以及尊貴的賓客,緊扣題中“洪府”二字來寫;第2段展示的是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閣秋景圖,近觀遠眺,都是濃墨重彩,寫出了滕王閣壯美而又秀麗的景色,緊扣題目“秋日”、“登滕王閣”六字來寫;第3段由對宴會的描寫轉而引出人生的感慨,緊扣題目中“餞”字來寫;最后一段自敘遭際,表示當此臨別之際,既遇知音,自當賦詩作文,以此留念,這是緊扣題中“別”、“序”二字來寫。由此看來,全文層次井然,脈絡清晰;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可謂絲絲入扣,層層扣題。范仲淹青少年貧苦,在日食兩餐冷粥的困境中堅持刻苦攻讀,甚至五年未嘗解衣就枕,官至參知政事(副宰相),慶歷新政改革的主持者。而他寫《岳陽樓記》的時候已經被貶出京,慶歷新政宣告失敗,正是人生失意的時候。 然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優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絲毫不見潦倒之義,反而光華奪目,擲地有聲,矍爍古今。 雖寥寥不過數十字,竟勝似萬卷詩書,那種心胸,那種情懷令無數英雄浠噓不已。
這本書中篇篇經典,事事蘊含著真理,給后人以很好的啟發和警示。
篇2:《古文觀止》讀后感
今天,我讀了《古文觀止》的卷一周文,《古文觀止》這本書非常難讀,雖然有譯文的幫助,可是,要破解一篇文言文要花很長時間。
古文觀止這本書運用了許多文言文。《古文觀止》所選之文上起先秦,下迄明末,大體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發展的情況其中包括《左傳》34篇 ,《國語》11篇, 《公羊傳》3篇、 《禮記》6篇, 《戰國策》14篇,韓愈文17篇;柳宗元文8篇,歐陽修11篇,蘇軾文11篇,蘇轍文3篇,王安石3篇……共222篇。
《古文觀止》卷一周文里我最喜歡的文言文是子魚論戰它講述了宋襄公不聽司馬子魚的勸告,使得自己的軍隊全軍覆沒。我們在生活也是如此,要多聽取別人的建議,然后在自己做決定。《古文觀止》中的文言文,雖然難讀,但是,自身蘊含這豐富的文學色彩。是我們小學生的必須品。
篇3:《古文觀止》讀后感
魯迅先生曾說過:“選本所顯示的,往往并非作者的特色,倒是讀的眼光”。《古文觀止》便是一部優秀的書本。
《古文觀止》的編選目的是“正蒙養而裨后學”,即給青少年的我們提供一個學習文言散文的入門讀物。孫洙在《唐詩三百首》的序言中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我們如果讀了《古文觀止》中的此文章,一定會受益非淺。《古文觀止》的選文是比較全面而又有重點的。從春秋到明末兩千年之間都有作品入選,且大多數都是非常優美的文章。這部書既重視文章的思想內容,又重視文章的寫作技巧和語言的錘煉,把說理、記敘、抒情、寫景熔為一爐,搜集了許多名篇。
《古文觀止》吸取了前代選家之成果,其作品大都是比較優秀的,全書表現出兩個方面的特色,這部書對一部作品與一位作家選擇了可以代表其思想和藝術風格的篇章。它宣揚了當時具有時代進步意義的民主思想,以及反對重神輕民,反對當時一些流治者的荒淫殘暴,昏庸無道。在這部書,它擇取的有唐宋八大家之散文,是具有獨特物思想與藝術風格的,其中,韓文氣勢磅礴,曲折自如,善于發不平之嗚,又善于在論說中插入對人情世態的典型刻畫;柳文能突破儒家的某些思想的禁區,充滿了對黑暗現實的揭露,和對人民的同情,他的山水游記在寫景中寄托著憂憤,意境幽深,語言精粹。歐文善于跌宕唱嘆,一往情深,風神疏淡自然,語言流暢清新:三蘇父子都善于縱橫議論,特別是蘇東坡的散文,思想活躍,立論新奇,境界開曠,前人有“韓潮蘇海”的贊譽,語言也很清麗,像行云流水,流轉自如,往往在散文中創造出詩意盎然的新界;曾恐之散文,立論平實,筆力沉著,論述如層層剝筍,在明清兩代影響極大;王安石散文則以見解深刻著稱,表現出了一個杰出政治家眼光。在從《古文觀止》收集的《左傳》文章中,描寫出了戰場場面和記敘外交政治家辭會,都是婉轉曲折的文章。則第二特色就是對同一作品的不同體裁或不同作品的同一體裁從不同角度著眼在其書中,選文大多不是應酬之作,而是各具特色,情義并茂的作品。如李斯的《諫逐客書》,路溫舒的《戒兄子嚴敦書》等。 此書影響廣泛。魯迅說:“評選本子,影響于后來文章力量是不小的”。正是這書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