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譚學謳》這篇古文告訴人們學習是永無止境的,千萬不可有成功就驕傲自滿的心態,不要淺嘗輒止的學習,學習必須虛心、持之以恒。犯錯誤不要緊,知錯就改才是最重要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讀后感范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薛譚學謳讀后感作文1:
虛心,是一個人成功的起點;不虛心,就能讓人從高處跌落到低處。薛譚便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缺少虛心學習,不斷探索的精神,不知“人生有限,學海無涯。”的意義,學到一點知識就沾沾自喜。還好他能迷途知返,否則便會成為一個一事無成的人了。
是啊,不虛心的后果是很不好的,我也被不虛心害慘了。當時,我的作文還可以,經常得九十多分。但有一次,老師讓我們回家預習作文,我卻沒有預習。第二天,我滿懷信心地上學去了,可到寫作文時,我傻眼了,竟然寫不出來了,坐在那里呆呆地看了一會兒,才寫出一篇多一點,語言也不流暢------最后,我的作文才得了七十六分。我好慚愧,坐下來檢討自己。為什么會得這么低的分呢?為什么不預習?為什么不虛心去寫呢?這就是不虛心的后果啊!后來我虛心努力地寫作文。
這次作文的教訓讓我懂得了:學習知識要虛心,不要驕傲。因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是人落后噢!陸游的“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也充分地表現了這一點。若是年輕時不虛心地學習,到老了便是一無所知了。我們只有博覽群書,不斷地充實自己,才會自信!大海雖大,但也是一條條河流匯成的;樹林雖密,但也是由一棵棵樹組成的------所以人只有虛心,汲取豐富的知識,才能邁進成功的殿堂,成為一個成功的人。
薛譚學謳讀后感作文2:
“業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毀入隨”。有一次,我在語文書中偶然發現了一個故事,叫《薛譚學謳》。
一個叫薛譚的人跟秦青學唱歌,還沒有學會秦青的本領,就自以為掌握了唱歌的技能,便想告訴師傅回家。秦青并沒有加以阻攔,而是在郊外路口擺設酒席為薛譚送行。酒席間,秦青撫弄著樂器,唱著感人的歌,激越的旋律震動了樹林,遏住了飄動的云彩。薛譚這才自愧不如,于是他向師傅認錯要求回來學習,終生不敢再說要回家的事了。
我體會到,學習要刻苦鉆研,不可淺嘗輒止、半途而廢。縱觀古今中外很有成就的人,無不是終生刻苦鉆研,孜孜以求、潛心向學,才修得正果的。正所謂學無止境,永不滿足。在我身上也發生過這樣的事例。
記得有一次期末考試,我的分數不太理想,我很難過。都是因為我那是不認真聽講、不努力的后果,所以我那時心里想:我一定要認真學習,下一次期末考試考一個好的成績。就這樣,下一次考試我考了一個非常理想的成績。
經過這件事情,我懂得了“學習的敵人是自己的滿足,要認真學習一點東西,必須從不自滿開始”的道理。我希望同學們一定要珍惜眼前的美好時光,充分的利用它,為了我們的將來共同努力吧!
薛譚學謳讀后感作文3:
“薛譚學謳”全文的重心是刻畫人物秦青和薛譚。頌揚秦青的“視徒如子”和薛譚的“知錯就改”的好品質。秦青對待學生,寬容大度、仁愛和善,作者用最簡潔、洗練的詞字成功塑造出教師秦青的高大形象。
其實,薛譚很厲害。薛譚不僅有“知錯就改”的大丈夫品質,有對真善美尤其聲樂藝術的執著追求的好德性,還有頭腦清晰、眼光銳利的藝術鑒別力。在混沌世界,尤其在銅臭熏天的年度,學生尋明師難;名師尋好學生更難。學生尋名師,其難難在必須長著一對銳眼。中國人病痛多,否則電視廣告就不會有那么多的藥物廣告。國人之眼疾,比如“紅眼病”、“勢利眼”,比比皆是。治療眼疾的藥,電視卻從無廣而告之的,可見此等眼病是無藥可治的癌癥。“勢利眼”者便要“一葉蔽目,不見泰山”,何有拜會名師的緣分?薛譚聽見秦青激亢放歌,當即識辨出這是最高級的聲樂藝術,出于對藝術的真愛,所以斷然決定認錯,爭取返回秦青門下去努力學習真正的藝術。可惜,有太多太多的中國青年沒有藝術的鑒別力,渾渾噩噩地叫慣施煙霧的媒體輕易牽著鼻子乖乖的走,否則,哪來的“追星族”?何來如此之多的人癡目迷戀“十二樂坊”?什么是“藝術鑒別力”?這是一個三言兩語不能說清的大學術題。我常對我的學生說,能“觀文辨人”者有望叩開圣潔的文學大門;可“聽音識人”者方可步入高雅的音樂之堂。這其實說及的也只是“鑒別力”的大海之一滴而已。名師尋覓“好學生”所必須具備的生理條件(比如,色盲不得學美術,耳背不得學音樂,骨骼欠佳不得學舞蹈),俯拾皆是,精神好(執著追求藝術又刻苦學習)的學生也不難找,名師要尋人格、品德好的學生,無疑大海撈針。為什么會這樣?我不說,硬要說,我又要犯矛頭直指社會對特保“兒皇帝”放縱的揭短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