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爸爸富爸爸》的作者是清崎、萊希特。這本書對你有什么啟示的作用呢?下面是語文迷網整理的窮爸爸富爸爸讀后感,歡迎參考。
富爸爸窮爸爸讀后感一
富爸爸說:機會總是轉瞬即逝,要想成功想創業就必須迅速做決定!
為什么富爸爸要教給我們的第一件事是把握機會呢﹖
有一個很虔誠的基督徒,有一天他不小心在海上溺水了,他相信上帝一定會救他的,所以他不斷的向上帝禱告,他說:全能的主啊,請救我脫離險境!
這時候一艘漁船開了過來,漁夫說:“先生快!快抓住我的手,我會救你上來的。”但是他拒絕了,因為他太相信上帝了,他認為上帝一定會用奇跡救他起來,所以他拒絕了漁夫的搭救。于是漁夫摸摸鼻子把船開走了。
他又禱告:天上的父啊! 快給我奇跡救我吧! 過了沒多久一艄游艇開了過來,船上的人也說:我給你救生圈,你快點抓住救生圈! 結果,基督徒不信邪,他依然拒絕。游艇莫可奈何也開走了;酵揭呀浛煅退懒,他嘴里都是死咸的海水,但還是念念有詞的請上帝救他。海上巡邏隊的直升機飛過來了,直升機拋下繩索要救他,但是基督徒沒力氣抓那個救命繩索,他終究是溺死了。
基督徒因為太信仰上帝所以死后上了天堂,他見到了景仰以久的上帝,很生氣上帝在他最需要幫助的時后放棄了他,他質問上帝說:父阿 你為何沒有救我!
上帝聽了大笑,上帝說:你太傻了,我給了你 3次的機會,難道你不曉得嗎!
故事背后的意義是什么﹖我們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機會在排隊等我們,但我們有沒有發現哪些是機會,而且我們把握了嗎﹖很顯然沒有,我們猶豫、害怕,所以機會溜掉了。 雖然有道是:成功的人創造機會給自己,但更重要的是成功的人比我們更快的抓住機會。
同理富有的人為何富有﹖ 富爸爸告訴我: 他們懂得創造機會、了解哪個是機會、并且快速的抓取他的機會,所以他們富有。
富爸爸認為事業和職業是不同的,他舉了一個好例子:銀行職員是職業,他有自己開銀行嗎﹖沒有呢,他是在為別人的事業打拼!全世界有超過 80%的人都是在為別人的事業賣命! 在幫助剩下 20%的人獲得財富自由!
而我們要創業,也是要建立一份屬于我們的事業,成為 20%中的一員。
富爸爸說:窮人和中產階級為錢而工作,富人讓錢為他工作
這一句話簡單的說就是: 不要為了金錢而工作!當我們只是為了生活開銷而努力工作的話,我們只會陷入自己設下的陷阱里。就像無間地獄,日復一日昏天暗地的賺取微薄的薪水,那只會讓我們嫌自己永遠賺的不夠多,因為我們不懂錢生錢的力量! 而這力量正是世界上大多數富人所懂得運用的力量。
富爸爸說:不斷的投資
投資 ~每個人都懂!是投資股票房地產嗎﹖可以這么說,但更重要的是投資自己的腦袋,為什么﹖因為投資自己的頭腦是最有投資報酬率的可以說是零風險,知道嗎﹖成功者和富有者都是成功的投資者 ,不管是事業或著是腦袋! 但,他們投資什么呢﹖除了專業知識外,更重要的是投資你的社會歷練。富爸爸說:那是魄力、勇氣、毅力、大膽、氣勢、精明、勇敢、堅強、才華洋溢!
創業,其實也是抓住別人沒有抓住或發現的機會。多看看書籍,投資我們的腦袋,改變我們的思想。創業是艱難的,如果決定了就要付出不悔的行動,我們要相信,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富爸爸窮爸爸讀后感二
這本書的出版者寫了一篇很好的文章,揭示了人們對于“ 財富”不同時代的不同認識。
出版者寫到,50年代的“財富”是激情,....金錢是一種多余的羈絆(束縛)。
那時的人們生活在站起來的新中國,剛剛從舊社會被解放出來,掙脫了身上的枷鎖,擺脫了壓迫,做了國家的主人。 豪情彭拜,瞳景未來,向往著嶄新的生活。
那時的人們淳樸、單純 ,盡情享受著平等、自由,滿足于新社會人人有飯吃、有衣穿。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是誓不兩 立的,那時有錢是可恥的,越窮越光榮。
出版者又寫到,70年代的財富是“斗爭”,....金錢是鍛 煉覺悟的戰場。
政治運動不斷,很多人成為斗爭的對象,人們只想明哲保身,不要成為矛頭所指,哪能去考慮個人的富裕。“斗私批修”“做馴服工具”是那時的時髦。
出版者還寫到,80年代的“財富”是變革,金錢擠進了發 展的硬道理。
人們渴望改革,擁護改革,改革開放使中國開始了一個新的時代,走向世界,學習先進,趕超先進成為社會主義初級 階段的奮斗目標。
人們開始渴望擺脫幾十年來閉關鎖國帶來 的陳舊思想的束縛,在國家強盛的同時,實現個人富裕。一部分人先富裕起 來成為合法又合理的光榮。
出版者再寫到,90年代的“財富”是組合,在創造與改革中,激情與理性,愿望與困惑,浮躁與冷靜,名利與代價, 知識與創新,保守與開放,享樂與勤勉......金錢是組合品 的標志之一。
富裕與金錢成為人們的關注與向往,能否致富成為衡量一 個人能力與智慧的試金石。要什么不要什么都以能否富裕來 決定取舍。
出版者認為,今天的“財富”是選擇。
社會是廣闊的天地,你可以選擇走向富裕的路,也可以按 老一套按部就班地生活。說穿了就是,你可以選擇做個富人 ,也可以選擇做個普通人,過著拘謹的日子。不可否認,人 人都想獲得更多金錢,過上舒適的生活,但是如何做會變得 富裕,理念與道路就是重要的選擇。
出版者還認為,明天的財富將是一種認同。是一種你于大 家的認同,是一種一國于世界的認同,是一種過程于終極的 認同,是一種認同的傳承。
社會在發展,世界在進步,無論國家、單位或個人,財富將成為發展與進步的標志,區分文明與愚昧、先進與落后、 制度與政策好與壞、效率高與低、人的智商高與低等等范疇 的分水嶺。
出版者最后認為,財富就是一種人性,....理財將是對自己的打理與磨礪。
這句話一語道破了能否獲得財富,實質是對人性的考驗, 獲得財富的過程是一個人人性的改造過程,平靜與浮躁,恐 怖或貪婪,善良或邪惡,也許都能獲得財富,但是其結果將 是不同的,他們將以榮與辱、短命與長存、幸福與苦難來區 分。
在股市中,我們常說要做股票先要學會做人,也是同樣道 理,不斷超越自我,克服人性弱點才能在股市中立足。
《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列舉了六種人,一是靠借錢解 決財務問題的人,他們有錢就花掉,沒錢就去借,他們的借 錢、購物、消費的習慣失去了控制,生活在嚴重的財務災難 中。二是儲蓄者,他們儲蓄是為了消費,而不是為了投資, 為了那區區百分只幾的利息,卻讓別人獲得百分之幾十甚至 更多的利潤。三是所謂聰明的投資者,他們購買基金、股票 、債券,但是不去學習投資,他們實際是熱衷于投機。四是 長期投資者,盡管投入的時間不多,但是卻過著成功富裕的生活。五是老練的投資者,他們知道如何讓錢為他們工作, 他們知道投資的準則與規則,因而資產不斷增加。六是極富有者,投資者中的精英,他們可以把別人的錢、別人的智慧和時間組織起來,為自己和他人賺更多的錢。
投機與投資會有如此巨大的區別與完全不同的結果。
《富爸爸,窮爸爸》的作者說,金錢是一種思想,如果你想要更多的錢,只需改變你的思想。要想由窮變富,首先是思想的轉變,在獲得財富的過程中,人的人性同時得到錘煉與升華。
人們在不同時代對“財富”的不同認識,表明了人們思想的改變,社會的進步,時代的變遷。任何人與勢力都無法阻擋這種進步與變遷,社會在前進,世界在前進,歷史的車輪無法阻擋。
《富爸爸,窮爸爸》系列叢書,是一套理財書,它涉及了財富的本質、財富與文明、財富與人性、財富與制度、財富 與教育等主題,曾在21世紀初期引起大討論?纯催@本書,對于理財,對于一個人人生的選擇,都是很有益的。
富爸爸窮爸爸讀后感三
這是一本對我來說很特別的書。如果說以往讀過的好書都是點點滴滴或從某個側面讓我了解了一些世間的真相,那么這本書無疑為我打開了一扇從未開啟過的窗子,讓我看到了另一番天地;蛘呖梢哉f,從前我只是在一個封閉的屋子里看那些逼真的畫作,當我無意中發現一扇窗并推開它時,一股清新的空氣沁入我的心脾。那是一種充滿自由精神的氣息!原來,你越靠近真相,你就越自由!
這本書講的道理并不深奧,就是教人們認識資產。按照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觀點,資本是一種可以帶來剩余價值的價值,它在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中是一個特定的政治經濟范疇,它體現了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關系。我們大可不必講得那么復雜,用“富爸爸”的話說,資產就是能把錢放進你口袋里的東西。我們平時掛在口頭的“錢生錢”,其實道出的就是資產的本質。如果這本書講得真就是這個眾人皆知的道理的話,那么還有什么可讀的呢?不是的,人們雖然都知道什么是資產,可是生活中大多數人卻都在犯糊涂。“富爸爸”在書中講到:“富人獲得資產,而窮人和中產階級獲得債務,只不過他們以為那些就是資產。”這是一句對大多數人的觀念都會產生顛覆性作用的一句話。我們知道,愿意受窮的人幾乎是沒有的,同時,想成為富翁的人其實也并不是很多。但要命的是“富爸爸”的這句話其實是在說:如果你不想背著債務過一生,那么只有一條路,就是成為富人!原因很簡單,支出總是趨向于靠近收入,如果一旦超出收入,你就會負債。窮人和中產階級的收入主要是工薪,而工薪無論有多么高它都是死的,所以他們的生活總是趨向于入不敷出。有人可能會有疑問:我掙得多花得少不可以嗎?這樣不就遠離債務了嗎?但是你要知道,這樣你就必須驅除虛榮心,壓制各種欲望。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幾近圣人!我們再看一看富人,他們只要把支出限定在資產利潤刨去再投資后的范圍內就可以安枕無憂了。他們的資產會以幾何級的方式遞增,同時他們的物質享受也會以幾何級的方式得到提高,而且永遠遠離債務。再來看看,窮人和中產階級,無論他們掙了多少錢只要負債了,就開始進入了“老鼠賽跑”的陷阱,慢慢地成為金錢的奴隸,一生難以逃脫!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所有人都看了這本書,都不老老實實地工作了,都想成為富人,那么富人掙誰的錢啊?答案很簡單: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這本書中所講的簡單的道理。為什么?按富爸爸”的說法就是:因為他們有著不同的教育背景,他們被其他受過高等教育的專家,比如銀行家、會計師、地產商、財務策劃人員等等所教導。難點就在于很難要求這些成年人放棄已有的觀念,變得像孩子一樣簡單。高學識的成年人往往覺得研究這么一個簡單的概念大沒面子了。
我的看法是:一個人懂得一個道理并不在于簡單不簡單,而在于他需不需要。或者說人們在做事情時更多的是用感情來思考,而不是理性。我曾和這本書有過失之交臂的經歷。那時我大學剛畢業,一門心思想得到一個鐵飯碗,對中產階級生活充滿了渴望。而對富人沒有什么明晰的概念,甚至或多或少在股子里是有點不屑的。所以那本書到我手時我翻沒翻過我現在都忘了。其實中產階級的生活我可以很容易地想象出:無非是盼著周末或節假日的到來。然后去旅旅游或者和同學朋聚一聚開個party,談話的內容自然要貼近時尚或者時政。電影院里的大片自然一個也不能落下,即便是碗還沒刷呢也要趕著去,電影散場以后,或者手舞足蹈地模仿一番,或者義憤填膺地大罵大眾品位的俗不可耐,而下一次還是不會錯過。躺到床上入睡前會想:啊,我生活真是很充實!現代文明所帶來的享受我一個也沒被落下......不過某某的開的那個跑車可真帶勁!下個月我也要買一個,但是只能動用儲蓄了,缺的那一點下個月緊一緊就出來了。到下個月時老婆叫著喊著要買一個n克拉的鉆戒,不買不行啊,答應快一年了。雖然有很多煩心事,但比起那些窮人心里又有了平衡(大道隱于小成!)。中產階級的生活就是這樣,用一句話來概括:生活大致平靜,內心總有波瀾。雖然我必然還要面對工薪生活,但是我在掉進這種“老鼠賽跑”的陷阱以前明白了其中的險情。但是我的那些另我羨慕的得到了鐵飯碗的同學們,很可能一大部分已經掉入了“老鼠賽跑”的陷阱里了。
其實,追溯一下我的思想軌跡就會發現我與這本書的邂逅是必然的。因為我最渴望的是自由,而我又信奉一句話:金錢是鑄成的自由。所以我會不遺余力的搜集所有關于金錢方面的書籍,細細地甄別和吸收其中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