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后感范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讀《論語》有感500字
放假了,我在寫暑假作業(yè)之余,想把論語這本書重新再閱讀一遍,因為《論語》是我國的經典作品。“仁”,也是孔子提出的基本道德觀,讀懂了它,也就等于懂得了做人的基本準則和明白了做人的道德。
我喜歡——為政篇二:“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也是我最喜歡其中的一句話。
這句話是孔子所提倡的一種學習方法。一味的讀書,只重于學習而不注重思考,只能被書本牽著鼻子走,就會被書本所拖累。一味的埋頭苦思,只重于思考而不注重學習,不進行一定的書本知識的積累,不對知識進行研究推敲,問題仍然不會得到解決,也就會產生更多的疑惑。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有用的真知。
其實我有時也會偷懶,老師、家長布置的作業(yè),我總會把“做完”當做“完成”,從來不去多想,多練,以為這些就足夠了!學完這篇文章,我覺得自己做的遠遠不夠。當一道題做完的同時,應該去想想為什么布置這道題,這種題型還可以怎么解讀?還可以怎樣變換等等。。。這樣我就可以從另一方面提高自己,學會鉆研。
不僅是學習,我在生活中也應該如此,父母的適當管理,是對我的愛護和基本的保護,要理解支持。要以“仁義”之心去面對。
親愛的同學們,推薦你們也去讀這本偉著,它能讓我們學到更多做人做事的準則,會使自己更加優(yōu)秀的。
篇2:讀《論語》有感500字
在這個充滿歡天喜地的暑假里,我閱讀了眾多名家名作,在這眾多名家名作中里我最流連忘返的肯定非《論語》莫屬了。《論語》中的每一句話都讓我意解難分,每一句理解都讓我知足了,還有每一句名言警句也都讓我精神飽滿了。
《論語》中的每一個故事都讓我流連忘返,每一句的理解都讓我仿佛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論語》的主要內容是圍繞政治和學習創(chuàng)作的。
曾子和孔子是兩位古代名人,都一直是主張積極參與政治的。他曾說過:“讀書不可以不堅強而有毅力,因為他責任而路途遙遠。把實現仁德作為自己的責任,不是很重大嗎?奮斗到死才罷休,不是很遙遠嗎?他還說:“可以把幼小的君主托付給他,可以把一個國家的命運委托給他,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卻不動搖不屈服。這樣的人才是君子嗎?是君子啊!孔子之后,曾子勇敢地擔負起推行仁德的重任。”
讀完這本名家名作,我懂得了一個令我終身難忘的道理:“在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之間都要講究一個‘禮’字,在父母和兄弟姐妹之間講了一個‘仁’字,在守實守信的人叫做“君子”。只有在人與人之間相互照顧,互相幫助,那我們的社會就會變成一個文明社會,甚至是一座城市,一個世界,都將會是和睦和平的,世界就不會再爆發(fā)出一次有一次的戰(zhàn)爭了,每次戰(zhàn)爭后,每個國家的士兵都會有所傷亡,是地球母親創(chuàng)造給我們的,所以我們再也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發(fā)動戰(zhàn)爭,讓我們的世界成為一個文明世界吧,讓我們從現就開始努力吧!”
我要再回顧一下這本書,一起和孔子各代歷史偉人去書的海洋里遨游,一探隨其中的奧秘之處,品味其中的樂趣之處。
篇3:讀《論語》有感500字
《論語》是記載孔子和一些弟子言行的語錄,孔子死后由他的弟子和再傳弟子輯錄而成的。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他是 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偉大的教育家。他一生主要活動便是聚徒講學和整理古籍,其思想的核心是“仁”,政治理想是“仁政”。
《論語》這本書雖然篇幅不大,但是內容卻十分廣泛,有孔子關于政治、哲學、教育、倫理、文學、藝術和道德修養(yǎng)等各個方面的言論, 家學派最重要的經典著作,也是了解中國文化絕對不可不讀的作品。宋代政治家趙普曾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可見它在歷史上的崇高地位《論語》不僅影響中國歷史兩千多年,而且很早就傳到了海外,作為中國文化的代表性著作,在世界范圍內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被世人稱為東方的“圣經”。
這本書既可以讓我們學習該怎么做人,遇到事情該怎么解決最妥當,對人怎么樣才能讓別人不討厭你,還能從孔子的話里體會到孔子對他的學生的良苦用心,學生們對學習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