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倫和媚蘭為什么有如此強大的精神世界?是信仰?還是與生俱來的?現實生活中,難以想象有這樣的人存在。她們不是凡人,是天國派下的使者,待她們完成使命,也就早早被收回天國,成為天使,真正開始享受天堂的幸福時光,我只有這樣的解讀了。
巴特勒是個完美男人,無論在近兩個世紀之前的那個年代,還是在現代都是。他睿智、勇敢、幽默、帥氣。少年的艱辛,鍛造了他堅強的意志。他是最會把握機會的投機商,放浪形骸,我行我素,具有深邃的遠見,不隨波逐流,敢做敢言,他的特立獨行,令他一直與周圍的人格格不入,但是事實證明,他的預見都是正確的。最打動我的,是他對愛的執著,從一開始,他就深愛著思佳,但是他知道愛不是簡單的占有,而是兩人身心的共融合一,他總是在思佳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出現,給予她精神和物質的支持。正因為他從小缺少家人的愛,所以他更在意愛,而且是真愛。為了得到真愛,他可以等待,希望有一天能夠讓思佳明白他的愛,也希望思佳的心中只愛他。愛改變了他,女兒的出生讓他一改過去的特立獨行,跟以往不接納他的鄰居修繕關系,甚至出錢出力為了政治,讓佐治亞人得以自治。他對女兒的寵愛勾畫出了一幅幅感人的父女親密畫面,讓所有看到的人,無不為之動容。他亦反思錢財不是全部,對于曾拋棄他的家人,他最終選擇了原諒和寬容。
小說的主人公思佳是個個性鮮明的人物,和平年代的她,美麗、自傲、愛慕虛榮,希望成為大家關注的寵兒,具有愛爾蘭血統的熱情奔放,敢愛敢恨,受母親愛倫言行的教育和宗教的束縛,行為還有所顧及,基本符合當時社會對一個上等人的要求標準。但是,戰爭改變了她也成就了她。肉體上,她體驗了饑寒交迫的困境;精神上,她從一直依賴別人的角色轉眼間變成家人依賴的中心。她潛在的堅強不屈、在困難面前不低頭的個性,使她徹底改變了,她可以不顧上等人的身份,干連負責家務的黑奴都不愿做的田間勞作,她可以不顧世俗的眼光,大膽經營只有男人可以從事的事業,成為一個自強、實干、精明的女強人,然而與此同時也多了狡詐和欺騙。是媚蘭感化了她,點醒了她,最終她深深眷戀的土地又重新賜予她力量,為真愛重新滿懷對生活的信心:畢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呢。
思佳的一生貫穿著與兩個男人的愛情:艾希利和巴勒特,但是她對這兩個男人都并不了解,正如小說中講到的,如果她了解艾希利,那她就不會愛他;如果她了解巴勒特,那她就不會失去他。她一直以來是辜負巴勒特的,她只是不停追尋著自己當初編織的愛情童話,在這個童話中,她做了一件華麗的衣服,讓艾希利穿上,而后愛上他,她認為她所愛的全部優秀品質,都只有艾希利具有,而事實是,她愛的只是那件衣服。艾希利是她的精神動力,她為了他勇于與殘酷的現實做頑強的抗爭,但是她之所以取得成功,又是巴特勒自始至終無微不至的愛幫助了她。如果沒有戰爭,如果沒有對艾希利夢幻般的愛,那么她可能就是一個世俗凡人,過著絕大多數人所過的普通生活。時勢造英雄,信念造英雄。思佳是那個時代的出色女人!
思佳是個生動的角色,人是環境的產物,所以我理解她在不同環境中的所思所言所為,即使在這個過程中,有錯愛、有迷茫、有丑陋、有遺憾,但是她一個弱女子能在絕境中闖出一番成功的天地,著實令人欽佩,而在此過程中的缺憾,只能說明她是人,不是神,所以她才生動、才真實、才更打動我。
Tomorrowisanotherday.讓我們永遠滿懷信心,迎接每一天的到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