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讀了《奮發(fā)向上 崇德向善》這本書,奮發(fā)向上是我們中華幾千年來與大自然拼搏而儲蓄形成的核心精神;崇德向善是中華文明發(fā)展歷史的光輝結晶。
奮發(fā)向上的精神,促進了社會人文的發(fā)展;崇德向善的品德。增進了人類與自然,國與國,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發(fā)展。
先人倡導的"仁愛和諧,正義奉公,尚禮守法,崇智求真,誠實守信的道德規(guī)范鑄就了中國人民不屈的精神。形成中華民族的性格。培育了全民族追求和諧,謙和和好禮,誠信克己,與人為善,勤儉廉政,刻苦耐勞和精忠報國的優(yōu)良素質(zhì)。
在傳統(tǒng)文化長期孕育下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使中華民族走向繁榮昌盛,使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同時,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承載著傳承美德的重任。我們的先賢用他們的思想和智慧,為我們民族贏得了禮儀之邦的美稱.
我們小學生,要著裝得體,符合學生身份,體現(xiàn)出新世紀學生蓬勃向上的風采。因為禮儀,儀容,儀態(tài)可以讓人一看便知道個人的修養(yǎng)。升旗儀式最莊嚴,這凝聚文明也熱血的國旗,在禮儀的包圍中更顯得鮮艷。此時此刻,國旗下的我們要嚴肅認真,精神飽滿,高唱國歌,不負于"禮儀之邦"這個美譽。
課堂禮儀對老師的教學影響很大。它直接關系著一個班的榮譽與凝聚力,體現(xiàn)著這個班的班風班貌,校園禮儀就更重要了,下課后的休息時間,不隨地吐痰,不亂扔紙屑,上下樓一律右行,見到老師主動問好。同學之間也離不開禮儀,如果有矛盾,多進行一些自我反省,互相理解,寬容待人,培養(yǎng)較強的動作精神,這樣能使班級更團結,友誼更深厚。
古有程門立雪的尊師,有孔融讓梨的尊長,有三顧茅廬的恭敬,有負荊請罪的謙讓,團結等等。其實,做到講文明講禮儀并不難,其中一部分同學身體力行,已經(jīng)成了我們學校一道明禮的獨特風景線。我也希望所有的同學都能以一顆明禮的心儀對待身邊的人。以明禮、知恥、崇德、向善、約束我們自己的言行。做一個明禮、知恥、崇德、向善的好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