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春節的除夕的作文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節的除夕的作文 篇1
今年冬天奇冷,風雪霧霾接連不斷,難得有兩天陽光,也是清冷冷的沒什么溫度。我一直不愿意出門,但大年初一,還是很雀躍地跟著父親去拜年。
老家是農村,雖然最近也蓋了幾棟樓房,有兩個車站邊上的小區,但原來的屋子與生活都沒人去碰,我還能從完全不同的冬日看到原來模糊的初夏。像大多數農村一樣,這里被大大小小的院落擠成了半棋盤式的樣子,歪歪斜斜的胡同,通向一個轉角或下一個胡同,有可能在盡頭被某家人的大紅鐵門與福字阻斷,也有可能在半路忽然斷開一個小口,通往一段相似卻完全不同的旅程。
淡紅色的磚因為時日太久而漸漸變黑發青,大多臟兮兮地沾著泥土,有幾塊低矮的上面,可以看到小孩子的刻字。有些看上去很整齊,有些卻顯得凹凸不平,甚至有倒塌破損的痕跡,還有的被修復后再次被侵蝕,兩種不同顏色的舊磚石被日漸模糊的紋路分開,像一道漸漸淡去的傷口。
艷紅色的紙被粘在門框上,在風中嘩啦嘩啦響得脆薄,新年與這紙一樣,仿佛浮在這鄉村布滿皺紋的臉上。
小時候,就在這一個轉角,忽然竄出來一條大狗,烏亮眼睛,烏亮皮毛,狂叫著向我們撲來,一群人轟然四散,我也撒丫子猛跑,在彌漫著塵土與折斷草莖的胡同里,跑得滿頭大汗。一溜煙兒回到小院,邊喘粗氣邊去里屋冰箱里拿冰糕吃。其實村里連剛會跑的小孩子都知道怎樣對付房前屋后無處不在的大小土狗,“不要慌,撿石子”等囑咐更是聽了半條街,可惜當時沒有幾個孩子有膽量對自家以外的狗還能如此淡定,尤其是我,直到現在見了狗還是狼狽地溜走。
這些七拐八拐卻四通八達的胡同,是當初我逃跑的最好屏障,不僅是躲狗,也躲被我們偷了棗或者捅漏了紗窗的人。
只不過當初漲紅了臉叉著腰大罵“小兔崽子”的`干練媳婦,現在臉上長了皺紋,人也和氣了,給她家老人拜年時,還很熱情的給我們端茶,說我從小就聽話。
當年三五一群坐在石階上的姨奶舅奶們,與院子的墻垛一起佝僂下去,夠不著我的頭了,原來納涼的地方,新開了一家剃頭店,沒看見有人,收音機卻開到最大,河北梆子,半條街都聽到響。
我忘記了大多數人的名字,可他們還是很親切地記著叫我的小名。只是一年一年過來,拜年的時間越來越短,不是我們倉促,是能拜年的人家越來越少了。當年的大多數人,以緩慢卻殘忍的速度逝去,這樣的每次拜年都像一個總結——一段時間后,我們與時間的爭奪戰中,又輸了多少。長此以往,這份蒼涼的風景,將會徹底消失。
但只要還有一個人在,我們就會回來,那些被時光遺棄了的人們,不能也被我們遺棄。
離開時,坐進車子,感覺血脈中屬于這里的特殊塵埃慢慢的再次沉寂。車窗外面,大片大片的田野,間隔在水塘與農舍之間。雪已不見,莊稼收獲后,剩余的秸稈混在半人高的枯枝衰草里,本應是蕭條景色,卻因了這冬日難得的熱烈陽光,散發出一種成熟而干松的氣息。鄉村路旁的行道樹,也帶有鄉下的野性的茂盛,在陽光照耀下,枝干中最密的一簇都變成了帶些橘色的金黃。這時再看那本不起眼的田間農舍,也隱去了簡陋,陷在一片寧和中,像油畫,也像童話。
春節的除夕的作文 篇2
過年,我去調查上海的農民,問了半天,我一句話也沒聽懂。后來,我在一個“小翻譯”的幫助下,了解了關于上海的民風民俗。
除夕,又名"年三十",指陰歷一年最后一天或這一天的晚上故又稱"大年夜"。除夕的"除"字,原意除去,所以除夕又叫"歲除"。按舊俗臘月廿三日為灶日,應祭灶君。臘月廿四日為小年,從這天起直到除 夕,家家都要打掃衛生,購置年貨,農村要殺豬宰羊,磨糯米粉、做各種點心,腌制各種臘味。另外還要貼年畫。城里人則往往買些水仙花、臘梅、天竺等插在瓶中以增添節日氣氛。當夜幕降臨時,合家團聚,吃年夜飯,又叫團圓飯,席上菜肴一般我國人民最重視的一個傳統節日,一片喜氣洋洋。舊歷正月初一,一年中職工們惟一休息的日子。初五接財神,晚上吃財神酒。
元宵節
正月十五日件盛事,一般白天吃餛鈍,晚上吃元宵,又名吃湯圓。元宵節,在舊上海城內外好幾處鬧市搭起高大燈棚,各種花燈聚集一起,蔚為壯觀。黃浦江上檣帆林立,有些船只桅桿上掛起了燈。在郊野田間同樣到處掛著燈,稱做"望田燈",也郊縣一項熱鬧的節慶表演,在西郊和嘉定南翔一帶尤盛,表演時伴以十番鑼鼓,有時數十條龍燈相會表演搶龍珠。
婦女們在元宵節還要"走三橋",傳說在月色校潔的晚上走過三座大橋,便可終年除卻百病。舊上海城內外,水渠縱橫,橋梁很多,走過三橋游蹤多集古禪關;浪堆載得鐘聲去,船過龍華十八灣。""龍華晚
鐘"原棕子、批把、黃魚、大蒜端午節令人最感興趣的俗傳牛郎織女雙星渡河的時候,這天晚上供瓜果,作"七巧會"吃巧果。 ·中元節
七月十五日中元節,寺廟中做道場,放"焰口",并在水池放寫燈,稱"盂蘭盆會"。
地藏王生日
七月三十日,佛教傳說為地藏王生日,舊俗在街巷地上及居家庭園遍插棒香并點燃蠟燭叫做"地燈"。
中秋節
七八月中秋, "滬城八景"之一。中秋等至十八日大潮汛,很多人到東城觀江湖,也有人到浙江海寧去觀潮。近年來還有不少人觀看"上海桂花節"的各種表演。
重陽節
九月九日重陽節,以糯米粉和糖蒸重陽糕,嘉定和川沙高橋等地則制松糕,都釋迦牟尼得道日,民間煮食"臘八粥",而寺廟尤為盛行,用胡桃、紅棗、栗、蠶 豆、芋艿、慈姑及蔬菜等與白米一起煮成粥,供奉佛像前,然后僧人分食并饋送檀越(信佛的施主)。
送灶神
十二月下旬,人們忙著送年禮。二十四日做謝灶團,以酒、果、團子、元寶糖把灶,送灶神朝天。元寶糖膠牙的飴糖,意為用此膠住灶神的嘴,不讓他上奏人間的罪過。 以上的風俗在上海郊縣有的農村仍有流行。上海市內則由于時代的
變化,科學文化有的已經漸遭淘汰,有的則通過變化而繼承下來。總之,上海市內的歲時風俗,處在不斷的漸變之中。如新歲吃湯團,清明食青團,端午包棕子、中秋嘗月餅、重陽吃糕團、除夕包餃子制年糕等仍成為江南地區民俗,"海派"特色的個性。
都市文明程度的提高,市民紛紛提出歲時禁放鞭炮的建議,因為燃放鞭炮易造成火災,傷害事故及環境污染,故市公安局規定內環線以內區域全面禁止燃放煙花爆竹。
近幾年春節,許多家庭把給孩子春節壓歲錢的習俗,改為贈送玩具或圖書。春節期間走親戚送禮,許多市民也一改過去送禮盒的習慣,以鮮花禮儀電報代替禮盒已漸成風氣。
春節的除夕的作文 篇3
除夕,好熱鬧啊!人們忙得不亦樂乎,貼了對聯又掛年畫;噼哩啪啦的鞭炮聲就像在鍋里炒芝麻似的接連不斷;啪啪啪的焰火聲就像北京舉行盛大的慶祝會似的,穿過了大街小巷,穿過了高樓大廈,把漆黑的夜晚照著得如同白晝。家鄉的除夕之夜到處洋溢著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夜幕降臨了!等候多時的我和弟弟高興地拿出了“萬花筒”。我興沖沖地拿了焰火和打火機,準備實施我除夕之夜的第一個計劃——放焰火。我們放的第一炮是“一嘯沖
天”,隨著一聲巨響,天空頓時如同白晝,好壯觀哦!緊接著是“天女散花”,所謂天女散花,顧名思義,那一定是非常漂亮的場面。你看,果真不出所料,仙女們在天空中把一籃子花毫不憐惜地撒向人間。那些花在空中飄飄悠悠,美麗極了!剎時,空中成了五彩繽紛的世界。我和弟弟高興得手舞足蹈。隨后,我們又放了“降落傘”、“七仙女”、“百花奔放”……我除夕之夜的第二個計劃,毫無疑問,當然是看春節聯歡晚會了。我們一家子環坐在電
視機前,興致勃勃地等候著春節聯歡晚會的到來。高興之余,突然爸爸的臉陰沉下來。我想:爸爸這是怎么啦容不得我多想,爸爸此時拉開了話匣:“現在的日子真是天堂的日子啊!”爸爸突然冒出了這么一句話,我百思不得其解,急忙追問“爸爸,什么天堂的日子啊”爸爸此時旋小了電視機的音量,對我們說:“孩子,你們是不了解的呀!過去我們這些老百姓可苦啦!”“你們看到今天年夜飯桌子上的菜了嘛,多么豐盛。這要是在過去,想都不敢去想啊!”爸爸點著了一支煙,吸了一口,語重心長地說:“我常聽你爺爺說,他那個年代,過年能有肉吃,就滿足了,就有許多人羨慕。我記得你
爺爺的這么一件事:那年春節前,你爺爺挑了一擔舊書到后周去賣。他用賣書的錢買了一刀肉,回來總舍不得吃。想吃肉了,就朝掛著的豬肉看看。幾個月過去了,那掛肉仍好好地話著。一天,你爺爺用木梯爬上去一看,只剩下一張皮了——肉全被老鼠吃了!就這樣,人舍不得吃,卻成了老鼠的美餐,多么的可惜啊!”說著,爸爸站了起來,用手比劃著,對我們說:“你們這些小孩現在簡直是掉進了蜜罐里,什么沒有得吃呀,過年出去拜年,餐桌上是‘三層樓’啊!特別是近幾年,改革開放,農民走上了致富路,生活水平提高了,餐桌上的變化更大。連天鵝肉都能吃到。你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啊!”是啊,現在勞動人民的生活水平的確是提高了不少。這一切,全靠黨的富民政策好,全靠黨的領導好啊!
今年的除夕之夜,我們貼對聯、掛年畫、放焰火、看電視,盡管是忙了一點,但稱得上是豐富多彩,使我在忙碌之中學會了許多。而最使我難忘的還是“聽回憶”,爸爸的一席話使我對過去了解了許多……
春節的除夕的作文 篇4
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俗稱“過年”。在春節早上,最早起來的是長輩,開門放鞭炮,敬神靈。早餐不吃粥,糖泡炒米,吃年糕。討“蓬蓬大發,日子一年比一年高”的吉祥之意。
家中人起來見面除了尊稱外,還要互道“恭禧。”吃團圓飯前不準掃地、動刀剪,以免不吉祥,有血光之災。出門后遇人要說“恭禧發財”,對方則說“彼此彼此”或“托福托福”。
春節的除夕的作文 篇5
除夕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每年的除夕人們都會收回舊對聯,貼上一副新對聯。還會以放鞭炮、掛紅燈等方式來迎接新年的到來。
除夕節這天下午,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回老家。汽車開了半個小時才到達目的地,一下車,我就立即奔向家里。“咦!
那幅舊對聯“飛”哪去了?”我喃喃自語到。呈現在我面前的是一幅嶄新的對聯,老家里還多了幾盆蝴蝶蘭花,剛裝修好的房間也已經搬進了床和被子,整個家里顯出一派新氣象。
時間真是不等人啊!
我和哥哥剛玩了一會兒,就到了晚飯的時間了。我們吃過晚飯,一家人聚在電視機前收看《春節聯歡晚會》,今年的聯歡晚會還真是有意思:小品幽默搞笑,舞蹈音樂優美動聽。我們一家人吃的吃,喝的喝,玩得晚,笑的笑,一邊打麻將,一邊玩撲克,一邊看電視,還一邊吃東西。我們正樂著呢!
三叔突然端上來一盤水餃,水餃的表皮白嫩嫩的,肉餡香噴噴的,使人一見就想流口水,我迫不及待的地拿起筷子,夾了一個放進嘴里,嗯!
味道真不錯啊!
我一口氣吃了好幾個,把肚子撐得飽飽的。
不知不覺中,又過了幾個小時。已經臨近12點了,我們全家停下了手中的事情,屏住呼吸坐在電視機前,倒數十秒鐘:10、9、8、7、……3、2、1、0,“當,當……”新年的鐘聲剛敲響不久,大地立刻變成鞭炮聲和煙花的世界。哇!
煙花五彩繽紛,千姿百態,爭齊斗艷,把節日的夜空裝點成美麗的大花園!
這邊的“紅色流星雨”剛剛炸開,“沖天炮”又鳴叫著飛上天空,那邊緊追著“金龍狂舞”一朵煙花又炸開了,里面閃出火花,越來越大,慢慢現出一個金子形,一朵朵金色的火花從“金子”上落下來。我站在樓頂上,向四周耀望,十里八鄉的夜空中全都被煙火照得通亮。禮花不斷響著,把這座不顯眼的村莊變成了一座“不夜城”。這象征著新的一年的到來,更是象征著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繁榮景象。
新的一年開始了。我們歡呼著,共同祝愿新年好。鞭炮在響著,禮花開放著。那幸福之花開在天上,開在地上,也開在人們心中。名師點評:文章記敘了“我”和爸媽回老家過年的經過,文章著重寫了除夕夜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場面,新年鐘聲敲響時候燃放的煙花將故事推向高潮。文章語言通俗易懂,貼近生活實際,讀來令人倍感親切,讓讀者可以與作者一起感受除夕夜團圓的美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讓農村產生了巨大的變化,“那幸福之花開在天上,開在地上,也開在人們心中。”其中,“哇!
煙花五彩繽紛,千姿百態,爭齊斗艷,把節日的夜空裝點成美麗的大花園!
”這句話寫得很好,把絢麗的煙花描繪的很漂亮。但是也有不足:“我們一家人吃的吃,喝的喝,玩得晚,笑的笑,一邊打麻將,一邊玩撲克,一邊看電視,還一邊吃東西。”這句話的問題有個:“玩得晚”應是“玩的玩”,這四個“一邊”能同時進行嗎??“向四周耀望”中的“耀”改為“眺”
【精選春節的除夕的作文合集5篇】相關文章:
1.春節的除夕作文
2.春節除夕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