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描寫文化傳統的作文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描寫文化傳統的作文 篇1
國慶節到了,中秋節到了,快樂的八天長假到了。我太高興了,因為可以暫時忘掉上學的煩惱,放松一下,感到渾身的輕松。我的計劃是,在假期的前幾天,卯足勁把假期作業做完,后邊就是我的真正假期了,我要瘋玩。
中秋節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的節日,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今年的國慶節和中秋節攜手到了,更是錦上添花。中秋節的中午,爸爸在長慶路的“大漢火鍋”飯店請爺爺、奶奶、大伯、大媽、姑姑和堂姐、表姐共十人吃團圓飯,爺爺、奶奶、大伯、大媽見到我可高興了,說我長高了,還問這問那,我們說說笑笑,高高興興地吃了頓團圓飯。
下午,爸爸媽媽帶我去鉆井院看望姥爺姥姥,一進門,姥爺正坐在客廳沙發上看電視,我大聲說:“姥爺好!”姥爺看到我高興地說:“哎呀!航航來了!”爸爸陪姥爺看電視說話,媽媽、小姨陪姥姥在廚房邊做飯邊聊天,我就去里邊房里和然然姐姐玩我喜歡的電腦游戲。晚飯在姥爺家吃的媽媽做的面條,又香又好吃。后來,舅舅舅媽和油油哥哥也來了,我們玩到很晚才回家。
農歷八月十六,是串親戚的時間。下午,爸爸帶我去看望了我的干爸干媽,干媽見到我很高興,給我拿哇哈哈營養快線和核桃露喝,還給我拿玩具讓我玩,問我學習怎么樣啊?我告訴她剛考了數學一百分,她聽了可高興了,爸爸也夸我最近有進步。
假期里,我還按照假前的'約定,到同學家里玩了一天。剩下的時間在家里學習、看電視、玩網游,爸爸媽媽也給我放寬了限制,還特意給我買了我喜歡吃的老五仁月餅,好舒服啊!
不知不覺,八天假期很快就過去了,真是個快樂的假期,多想多過幾個這樣的假期啊!
描寫文化傳統的作文 篇2
七月十四至十六是中元節,俗稱鬼節。這是壯人僅次于春節的大節。從七月初七就已經開始有節日的氣氛了。七七是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壯族受漢族的影響,也很同情這對難得相會的夫妻。但壯人還另有說法,認為今天是仙女沐浴的日子,用水來染布、做醋、煮藥,格外好,所以家家戶戶中午有人趕往河邊或山泉挑水。有些地方把初七當女兒節,出嫁的女兒不但不像織女那樣渡過鵲橋尋夫,反而離開夫家回到母親的懷抱。
初七過后,人們便為中元節辦貨,忙著趕圩采購香燭和鬼衣紙。節日到,家家戶戶殺雞宰鴨殺豬,一派節日氣氛。有的.地方從初七開始就用鮮筍煮水迎祭祖先。十四日開始大祭,供桌上擺滿了豬肉、整雞、整鴨、米粉、發糕、糍粑、糯飯,一直擺 到十六日。每次用膳這前,得先把供品熱一下,祭過祖,才能進餐,供桌下撂著一個很大的紙包袱,里面塞滿了藍、白、紫色紙剪成的鬼衣和紙錢。每次祭奠都燒一些,燒過之后,用芭蕉葉、海芋或荷葉包好灰燼,等到十六日最后一次燒完,一起包成兩大包,由一位老人頭戴竹帽,用竹棍挑往河邊,放在水面任其沉浮。有的人家還燒紙船、紙馬和紙屋,讓祖先滿載而歸。
描寫文化傳統的作文 篇3
生活中,大家處處可以感受到豐富多彩的民間工藝,獨特的風俗習慣,古老的民族藝術,這些,構成了大家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它表現出中國人民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憂國憂民、以德化人的精神。
民間工藝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它獨具特色、內容豐富、歷史悠久,深受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民間工藝品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多彩。如剪紙、陶瓷、刺繡、年畫、皮影、風箏、等等,內容大多寓意著吉祥如意、長命健康、富貴有余、兒孫滿堂等。這些民間工藝品流傳廣泛,生動有趣,代表了中國人的傳統文化和日常活動。
風俗習慣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百花園。滲透著豐富的歷史、政治、社會、科學、天文、地理等知識。如端午節的龍舟、粽子,元宵節賞花燈和猜謎,中秋節的月餅……這些風俗已成為全民性的娛樂活動。它們像大河流水中翻滾的波浪,是中國人的瑰寶,并籠罩著中華大地,使人感到驕傲。
民族藝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我國民族藝術博大精深、絢麗多彩。如京劇,國畫等等,各地優美動聽的民歌、千姿百態的民間舞蹈、風韻別致的民樂、情趣盎然的畫面,都盛開中華民族的文明之花,點綴大家的生活。
描寫文化傳統的作文 篇4
霜降節是紀念反抗外來侵略的女英雄岑玉音的節日,已經有360多年的歷史。這個節日流行在大新縣的下雷、雷平及寶圩一帶,但影響擴大到天等、靖西、德保等縣。正降日凌晨人們便帶糍粑、年米、肉、香燭等聚集玉音廟宇供祭。在清代,不但百姓祭奠,州官也必身著官服,率眾頂禮拜祭。1949年以后雖不舉行供祭。但紀念活動依然十分熱烈,有演戲的.,有唱山歌的,有舞獅的,等等。
描寫文化傳統的作文 篇5
在河坊街上,有一個吹糖人的小鋪,我被它深深地吸引了。
吹糖人這種民間藝術是在明末清初傳開的。這些民間藝人一般都挑著擔,里面放著火爐和飴糖,手里還握著麥秸稈,上面插著一些栩栩如生的糖人,這些糖人多是十二生肖里的動物。
我站在小鋪前,只見吹糖人把飴糖放在火爐上,等火烤軟,揪出一團飴糖,先搓成圓球,然后壓成圓餅狀,用食指沾一下淀粉,灑在飴糖餅中間,再把它像包饅頭一樣封口。接著,小心翼翼地把飴糖搓成空心的橢圓,拉住橢圓的兩頭,向一邊快速地拉去,這時出現了一條又細又長的“尾巴”。他用指甲把它彈斷,一根既圓又空心的細線出現了,和喝牛奶的吸管一樣。最后,他鼓起腮幫子,往里使勁地吹氣,飴糖像氣球一樣慢慢變大,身體就做好了。接下來就簡單多了,把動物的五官和腳,還有尾巴做好,分別粘到身體上,一只活靈活現的動物出現在大家眼前。
原來,傳統藝術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