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名稱:名不正,言不順
成語拼音:míng bù zhèng,yán bù shùn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指名分不正或名實不符。
實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詞
成語結構:復句式
成語年代:古代
成語解釋:名:名義。指名分不正或名實不符。
成語來源:春秋·魯·孔丘《論語·子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成語造句:清·劉獻廷《廣陽雜記》第二卷:“十之八九皆守之以僧,名不正,言不順,莫此為甚。”
名不正,言不順的'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孔子帶領弟子們周游列國,再次到達衛國時,衛國政局發生重大改變,衛出公趕走父親而即位,孔子認為這是“名不正,言不順”。大夫孔悝拿出一堆金幣要孔子為衛出公正名,說衛出公名正言順。孔子嚴正地拒絕他的要求。
名字開頭的成語
名不正, 名落孫山 名正言順
包含有名字的成語
名正言順 名落孫山 不名一錢 有名無實 豹死留皮 名不正, 盛名之下 人死留名
- 相關推薦
【名不正,言不順的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一言九鼎的成語故事03-17
初中作文:鄉言08-24
中考作文:行勝于言02-10
材料作文:行勝于言02-10
故鄉的言句-600字01-08
無需言,做自己高中作文11-13
五言詩報告解讀02-27
關于大自言的擬人句10-03
成語故事刻舟求劍01-21
守株待兔的成語故事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