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社會,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會接觸到制度,制度是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為了維護正常的工作、勞動、學習、生活的秩序,保證國家各項政策的順利執行和各項工作的正常開展,依照法律、法令、政策而制訂的具有法規性或指導性與約束力的應用文。那么擬定制度真的很難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八股取士科舉制度是什么,歡迎閱讀與收藏。
八股取士,明朝選拔官吏沿用科舉制度。科舉考試只許在四書五經范圍內命題,文體嚴格限于八股文,應考者不能發揮個人見解。明朝統治者用“八股取士”來禁錮知識分子思想。考中做官的',很多成為皇帝的忠順奴仆。
明朝的科舉考試分三級進行。省級考試叫鄉試,及格者稱為舉人;舉人到京參加會試,合格者稱為貢士;貢士再參加皇帝主持的殿試,考中者稱為進士。進士的前三名分別稱為狀元、榜眼和探花。中舉的知識分子,都能享受一些特權,可以免除差役和稅糧,進士都有官做。但是,這些人很多是沒有真才實學的迂腐儒生。
八股文的唯一用途就是考科舉,此外絕無實用價值。八股文又稱制義或制藝。《明史·選舉志》說是朱元璋和劉基訂立的八股文。顧炎武則說始于明代成化年間(1465—1487年),更有人將其源頭遠溯至北宋經義。八股文形成過程很長,大約定型于明朝中葉成化年間。
【八股取士科舉制度是什么】相關文章:
2.《八股文》 簡介
3.科舉與八股文
6.匠士與醬士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