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來源
中國是考試的發祥地。作為一個文化早熟型的國家,考試制度的最早淵源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時期。1910年出版的《大英百科全書》第11版"考試"條說:"在歷史上,最早的考試制度是中國用考試來選拔行政官員的制度據公元前1115年的記載,以及對已進入仕途的官員的定期考核據公元前2200年的記載。"考試一詞由"考"與"試"二字組成,《尚書》中有"試可乃已"、"試不可用","敷奏以言,明試以功","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等記載,《大英百科全書》的說法是根據19世紀末20世紀初一些西方學者有關科舉的論著而來,而這些論著的說法又是根據《尚書》的記載而來。
"考"與"試"是意義相近的兩個概念,皆有考查、檢測、考核等多重含義。將"考"與"試"二字連用,始于西漢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該書《考功名篇》說:"考試之法,大者緩,小者急;貴者舒,而賤者促。諸侯月試其國,州伯時試其部,四試而一考。天子歲天下,三試而一考。前后三考而黜陟,命之曰計。"由此可見,最初"考"字更側重于考核政績的含義,"試"字更側重于測度優劣的含義。當"考"與"試"合為一個詞之后,其內涵逐漸演變為特指考查知識或技能的方法和制度。
考試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