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菜根譚讀書心得體會范文(精選10篇),歡迎大家分享。
菜根譚讀書心得體會 篇1
佛家有言心靜自然涼,與《菜根譚》有異曲同工之妙,欲其中者,波沸寒潭,山林不見其寂;虛其中者,涼生酷暑,朝市不知其喧,心中浮躁的人即使在幽靜的山林中也體會不到的寂靜,心中虛脫明凈的人即使在夏日里也能得到清爽,在嘈雜的躁市也能心靜。無論在哪個時代這都是亙古不變的道理,很多人一昧的追求功名利祿整天心浮氣躁,惶惶不可終日,若得若是若即若離忐忑不安的,就算是找個人間仙境也無福消受;但是一個人把名利地位看得很簡單,他的人生會很輕松,這也是把物欲看透了的表現,他明白錢財乃身外之物,內心純潔才是最重要的。
陶淵明就是超凡脫俗的隱士的典范,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情懷,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清高昭然可見。但是他那種清高又是那么的平易近人,把清高放在內心而不是表現在外表的高傲,這也是洪應明所認可的高尚。
洪應明對叱咤政壇的風云人物說要學會激流勇進明哲保身,對仕途迷茫前途坎坷之人說要苦中求進永不言棄,對整日勾心斗角爾虞我詐的人說要內心持凈以修其德,對高傲自大自以為是的人說要虛懷若谷虛心謙卑,對雄才大略威震八方的霸主說要仁者無敵。
嚼著菜根香,體會世海滄桑,讀懂人生哲理,導航著未來的方向!
菜根譚讀書心得體會 篇2
靜中靜非真靜,動處靜得來,才是性天之真靜;樂處樂非真樂,苦中樂得來,才是心體之真機。
你聽過嗎?這是在《菜根譚》中的一則,說了在一個靜的地方,很安靜,這不是真正的靜,要在一個喧鬧的地方靜下來,才是真正的靜。
有一次,我和媽媽來到一個農村,那里很窮苦,他們在那里干活,種田,滿頭大汗。我在城市里整天很開心,可是我在農村里看到那些小孩子,和種田的大人們也很開心。為什么呢?我知道了一個道理,在快樂的環境中很快樂,這不是真的快樂,在很窮苦的生活環境中仍然保持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
我終于知道了,我在學校里努力學習,刻苦讀書中取得的快樂才是真的快樂。
我一定會做到這些的。
《菜根譚》這本書是對我有好處,我會把這本書保存得很好,認真學習。
菜根譚讀書心得體會 篇3
近日,筆者讀完洪應明的《菜根譚》,書中無處不在的博大、寬容、淡泊、向善與智慧,讓你覺得仿佛在與一位智者交談,疑慮消弭,警策長留。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給我感悟最深的是其中有關教育批評的至善妙語。
洪應明說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過高,當使其可從。意思是說,當責備別人的過錯時,不可太嚴厲,要顧及對方是否能承受,注意不傷對方的自尊心;當教誨別人行善時,不可以期望過高,要顧及別人是否能做到。
我們常抱怨現在的孩子太難教育,但有沒有反省過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得當呢?我們當教師的有時在公眾場合、在家長面前大聲斥責學生;有時小題大做、聲色俱厲,嚴詞批評;有時長篇大論、喋喋不休像老太婆。。。。。。這些做法都起不到好的教育效果。如果能像上句話中所說的那樣教育孩子去惡趨善,還愁效果不佳嗎?
《菜根譚》中處處充滿了辯證法觀點。念頭濃者,自待厚,待人亦薄,事事皆淡。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濃艷,亦不宜太枯寂。地之穢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無魚。故君子當存含垢納污之量,不可持好潔獨行之操。這些話語告訴我們,凡事應求恰到好處,過之不及都將失之偏頗。
我喜歡《菜根譚》。它淡雅的眉目下是一雙歷世閱人的慧眼。它宛如一溪清泉,蕩滌人心的積郁,使人澄懷物象,進而得以超然物外,靜觀世界,參悟人生。
菜根譚讀書心得體會 篇4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博大而精深,源遠流長。在歷史長河的不斷沖刷、洗禮下,留下了一顆顆瑰麗無比的明珠,《菜根譚》就是其中的一顆。有人評價此書: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古人云:譚者,談也,性定根香。花香可以用鼻來品味,果香可以用舌頭來品味,而根香卻需要用一顆智慧的心靈來品味。
初看此書,覺得不過如此,都是些常見常聽的勸告,但細看之后,就讓我越看越著迷,這些道理在平時常被我們忽略,就如菜根一樣,一旦細細品味卻是有其獨特之處。
良藥苦口忠言逆耳,這是自古以來多少前人成功與失敗所得到的結論,就如秦始皇的統一無疑是因他能夠進忠言,最后使得他成為第一個開創中央集權國家的人,從而得到了千古一帝的名號。(而楚懷王客死異鄉的收場也終因其不能聽進忠言,無視屈原的忠言,最后落得客死秦國的悲慘境地。秦始皇與楚懷王相比可以說是成與敗的對比,無疑是良藥苦口忠言逆耳這句名言的最好詮釋。
大智若愚,大巧似拙,這是在勸戒我們做人要謙虛,不要自以為是,一個真正有才華的人不會輕易顯露自己的才智,一旦鋒芒過露,只會招人嫉妒,因為樹大招風。楊修就是最好例子,他自以為聰明,三四次猜出曹操的心事,卻又到處宣揚,最后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你說楊修聰明嗎?他確實聰明,但是又為何會死呢?這便是他愚蠢的一面,因為他猜透了曹操的心事,卻猜不透曹操的為人性格。曹操內心里怎么想,大臣們幾乎都知道,但就是自以為聰明的楊修不知道,只因他不懂得才大招妒這個道理。所以,大智若愚,大巧似拙是值得我們借鑒的人生準則。
我喜歡《菜根譚》,因為它是一本歷世閱人的書。充滿哲理的味道,充滿了富于通變的處世哲學,充滿了詩情畫意,讓我在不知不覺中有所收益。
菜根譚讀書心得體會 篇5
很久之前就曾聽朋友提起《菜根譚》一書,朋友對此書極為推崇,將其譽為修身之書、智慧之書,我也曾想在閑暇之余仔細閱讀一番,無奈世俗繁忙,一直抽不出時間閱讀品鑒。
近日,女兒的學校給孩子們發了這本書,并讓每個學生都要熟記里面的內容。八歲的女兒根本無法理解每一段語錄背后的含義,向我求救,讓我給她讀和講,于是借此機會我第一次翻開了這本《菜根譚》。
《菜根譚》是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世集。之所以以菜根為名,原因眾說紛紜,其中大部分人認為這則源于宋代學者的一句古語人能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作者借此書表現了甘于清貧的淡然態度和平凡超脫的生活理想,值得后人景仰和學習。
在生活節奏高頻率的現代生活中,人們奔波忙碌的同時,根本無暇停下來省視內心。就像我,每日忙于工作,忙于生活,經常會遇到各種失敗、挫折,遇到各種困惑和心結,每每在我心中留下陰影和傷痕。在教女兒學習閱讀的同時,《菜根譚》中的每一段語錄都讓我感觸頗深,仿佛醍醐灌頂般豁然開朗,每日讀上幾段,每日都有一些新的思考,新的感悟。在閱讀中,我打開心門,讓這些警世、醒世的語錄包圍浸潤著我的內心,改變著我的心態,改變著我的生活,改變著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貧得者雖富亦貧,知足者雖貧亦富。貧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權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于膏粱,布袍暖于狐貉,編民不讓王公這段語錄對當今社會追逐富貴,互相攀比的思想有著非常強的教育意義。過去,我也一直迷失在物質的欲望中,不斷渴望得到更好的物質條件,結果自己的心永不滿足,在與他人的攀比之中,總是奢望一些能力外的東西,日子過得浮躁而虛華。現在,我知道了,物質的追逐是沒有止境的,雖然我沒有奢華的物質條件,然而我有幸福美滿的家庭,我有穩定可靠的工作,我的生活雖然平凡,然而我的精神應該是快樂的,是富足的。知足常樂,這是人追求快樂的一種心態,也是一種處世的哲學。
得意須早回頭,拂心莫便放手,恩里由來生害,故快意時須早回首;敗后或反成功,故拂心處莫便放手,人生總是不斷上演著失意和得意。這段語錄告訴我們,得意不要忘形,失意不要心冷。對于剛從銷售轉到綜合辦的我來說,此語可作為職場格言。面對新的環境、新的工作挑戰,只有加倍努力,將工作做得更好;工作遇到挫折,我不再灰心喪氣,而是繼續努力,堅持到底,直至成功。
人生就是這樣,要能夠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尋到快樂的因子,要能夠在榮譽面前保持警醒,在挫折面前學會堅持。《菜根譚》教會了我怎樣面對生活,面對工作,面對人生。
一本《菜根譚》,一部警世書,希望你也能偷得一點閑暇,找到它,翻開它,品讀它,讓心隨著文字飛翔,讓人生隨著閱讀走入另一番境界。
菜根譚讀書心得體會 篇6
夜深了,靜得可以聽見葉落的聲音,柔柔的音樂聲繞于耳際,青花瓷杯中茶葉隨水的沉浮漸漸變成綠色,晶瑩而清澈,杯子里的光影閃爍著水的靈動,那一刻心兒會明亮清新,恰是林間澗溪緩緩流淌,一日的蕪雜,此刻只有一份久違的寧靜縈繞于心。靜靜讀著《菜根譚》,品味一代偉人毛爺爺說的話: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菜根譚》是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等學問的語錄體文集,共分前后兩集、三百六十則,他以道德格言的形式,將儒釋道三家精髓于一爐,娓娓道出中國式的處世建業之方和修身養性之學。其中積極進取的入世精神、福民治國的宏遠志向、親近自然的隱逸之趣,既富于生活氣息,又充滿詩情畫意。讀著細細回味,如茶在口,潤澤清新。
書的有句話,講的是:待小人不難于嚴,而難于不惡。對這句話,我理解為:對品德不好的人報以嚴格的態度并不困難,困難的是對待他們不討厭他們,要做到對事不對人。《菜根譚》中有一句名言,威宜先嚴,恩宜后濃,它的意思是說,我們對待別人應該從嚴到寬,如果先寬厚再轉至嚴格,別人就會憎恨你冷酷無情,而恩惠則要從淡轉濃,否則別人容易忘掉你的恩惠。這句話講的雖是修身方面的問題,但用到教育孩子上來,同樣適用。它提示我們對待孩子應該一開始就嚴格要求,時時關注他(或她)身上出現的各種小問題,防患于未然,只有孩子將各種規范轉化為自己內在的自覺行為準則之后才能由嚴轉寬,否則極易產生一種破窗現象而引發一系列問題。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詹巴斗曾進行過一項有趣的試驗:他將兩輛一模一樣的汽車分別停放在中產階級社區帕羅阿爾托和相對貧困雜亂的布郎克斯街區,停在布郎克斯街區的那一輛,摘掉車牌、打開頂棚,結果那輛車在一天之內就被人偷走了。而停在帕羅阿爾托的那一輛,擺了一個星期也完好無損。后來詹巴斗用錘子把那輛車玻璃敲碎了,結果呢,僅僅幾個小時,它就不見了。基于此項試驗,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提出了一個破窗理論,該理論認為,如果有人打壞了某個建筑物的一塊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縱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結果在這種公眾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
我們提倡對孩子寬容,那是指允許他們有不同的想法,允許他們犯錯,但并不是孩子犯了原則性錯誤也不該得到批評,甚至還不適當地獲得激勵。青少年時期是是非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教師和家長得體的嚴厲是完全必要的。如果一味的寬待孩子的那些因為主觀意識導致的錯誤,就會助長出現更多的破窗,使許多本來完好的玻璃也難以幸免。 我們教育孩子不僅要及時更換被打破的玻璃,同時對出現細微裂縫的玻璃亦采取恰當的補救措施,從而在日常的嚴謹教育中獲得應有的效益。比如學習上,有某一個人懈怠了,往往會影響周圍的其他同學,繼而那一塊學生在學習上都有所放松。
菜根譚讀書心得體會 篇7
我第一次看《菜根譚》是在十年前,那時太年輕,好讀書而不求甚解, 很多東西都是囫圇吞棗。 而今已是而立之年, 有了一些人生經驗, 便更能理解書中的至理名言了。《菜根譚》是明代洪應明所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的語錄集。書里闡述了為人處世、淡泊從容、修身養性、怡情適性、功業成敗、返璞歸真幾方面內容。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無為,從而形成了一套獨特的為人處世方式。表現了古人對人生、人際、人性的見解。
讀《菜根譚》須靜靜地讀,細細的品,用心感悟,方能領略到它的哲學和智慧。毛爺爺也曾說: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讀懂一部《菜根譚》體味人生的百種滋味,方能做到風斜雨急處,立得腳定。花濃柳艷處,著得眼高。路危徑險處,回得頭早。商界人士喜歡讀《菜根譚》,因為他們認為《菜根譚》是一部奇書,是企業界經營管理的指南,企業家修身養性的教材僧侶們喜歡讀《菜根譚》,是因為其博大、寬容、善良。我也喜歡讀《菜根譚》,因為我覺得它充滿了哲理的味道,充滿了富于通變的處世哲學,充滿了詩情畫意。
我讀《菜根譚》的最大感悟是它能使人的心境更加平靜。當你愉悅時,它是一首清脆婉轉的歌,讓你心悅飛翔;當你憂郁時,它是一首悠遠而又有力的笛聲,讓你重整旗鼓,走出陰霾。《菜根譚》是一壇久經醞釀的老酒,值得我們去品味、享受。它更像是一壺老茶,值得用心去泡,用心去喝,用心去細細體會。
疾風怒雨,禽鳥戚戚;霽日光風,草木欣欣。可見天地不可一日無和氣,人心不可一日無喜神。大意是在狂風暴雨的天氣中,連飛禽都感到哀傷憂慮;在晴空萬里的日子里,連草木也呈現出欣欣向榮。由此可見,天地之間不可以一天沒有和祥之氣,而人間也不可以一天沒有歡欣之氣。這讓我體會到世界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皺眉,它就對你皺眉;你微笑,它就對你微笑。幸福不是一種現實,而是一種感覺。在工作中、生活中經常保持喜悅的心情,就是獲得幸福的根本。
作為一名教師,不但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精神,而且更加要立足自己的工作崗位先學生之憂而憂,后學生之樂而樂的工作熱忱;不但要有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態,更加要有以修身自強、修辭立其誠、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的品格,作為一個平平凡凡的人要想不落后于這個時代,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漸的想法,而且要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來不斷為自己充電、加油!
菜根譚讀書心得體會 篇8
教育以育人為本,育人以育德為先。作為一名教師首先應該有崇高的師德,為人師表、身正為范。這樣才能更好地教書育人。讀書是我們為人的'根本,也是發展自己、改變自己的力量源泉。雖然我書讀得不多,但一直在追求一種讀書的境界。一般說來,讀書的最高境界是一種無我的狀態。有一本書我經常喜歡讀,在書中我能找到自己的影像,同時也能找到一種人生的寧靜。見其文字就如同與他本人對話,一句話,一輩子。有時候書中的一句話就能夠改變你命運中的很多東西。這就是《菜根譚》,好書《菜根譚》。她淡雅的眉目下藏著的卻是一雙透視人世的慧眼,這是一部讓歷史永遠不能忘卻的奇書。據我所知,明代洪應明所著的這本書,被后人翻印過無數次,可見喜歡此書的人之多。新中國的創始人毛澤東也喜歡此書,他對此書的評價是,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可見這本書給人的教益,非同一般。
《菜根譚》全書,上至治國、平天下,下至修身、治家,人世中的大道無所不包。政治家可以從其中找到經邦治國的謀略。比如議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當忘利害之慮。商人可以找到機智,一種進退的機智,一種以仁取勝的機智;僧侶則會發現博大和寬柔,而我喜歡《菜根譚》,更多的是喜歡作者的思辨和處世哲學。比如,子生而母危,鏹積而盜窺,何喜非憂也?貧可以節用,病可以保身,何憂非喜也?有了這樣的辨證,就有了柔度,在生活中才會適可而止,才不至于被逆境擊得粉碎。用這樣透視的眼光去看人生歷史,人才不至于輕得像一顆纖塵,隨世風飛揚,而是始終保持一顆冷靜的心。
面對權貴呢?他是這樣說的,趨炎附勢之禍,甚慘亦甚速;棲恬守逸之味,最淡亦最長。
何謂真君子?他告訴我們,君子處患難而不憂,當宴游而惕慮,遇權豪而不懼,對煢獨而驚心。
還有書中無處不在的博大、淡泊、寬容、善良和智慧,所有這一切,讓我覺得自己豈止是在讀書,而是與一位智者交談,與一位畏友交流,心中的疑慮消失了,留下的都是那份沉甸甸的還帶著暖意的警策。《菜根譚》靜靜的讀,細細的品,菜根才會越來越香,心智才會越來越高。可使人從浮躁到沉靜,從膚淺到深刻,從這種意義上可以說,知識改變命運。
讀懂一部《菜根譚》,體味人生的百種滋味,就能做到風斜雨急處,立得腳定。花濃柳艷處,著得眼高。路危徑險處,回得頭早。
菜根譚讀書心得體會 篇9
感悟還比較淺薄,不過品讀后著實感覺到這本書的價值所在,其中蘊藏的細小而又深刻的道理值得細細品味,所以在此也向各位老師推薦。有人對其評價是:這是一本修身養性的人生教材,能夠凈化你的心靈,啟迪你的智慧。我是在今年的暑假期間與之結緣,翻開品讀一番,受益匪淺,簡練的文字,帶給人潛移默化的力量。
該書總結了為人處世之策略,概括了功業成敗之智慧,指示修身養性之要義,指點生死名利之玄妙,倡導的是悲天憫人,普度眾生,空靈無際的超脫境界。讓人讀后猶如醍醐灌頂,頓感受益無窮。坦白的講,很多言辭我感悟并不深,可能實際的經歷有限。僅就感悟頗深的幾點談起:《路留一步 味讓三分》講的是走路到狹窄處,要盡量留出一點空間,讓別人也能過得去;吃飯吃到美味之時,別忘了省下三分,讓別人也能嘗一嘗。這正是最安全、最快樂的處世立身之道。《心虛明理 心事卻欲》講的是一個人要抱有虛懷若谷的胸襟,只有謙虛才能容納真正的學問和真理;同時一個人又要抱善則善執著的態度,因為只有堅強的意志才能抵抗外來物欲的侵入。舉個小例子,有時候老師在課堂上講得口干舌燥、花盡心思,學生們還是面無表情,此時你會怎么做?是暴怒處之還是冷漠的態度置之不理呢?還是……對待學生也要有一種胸襟,所謂律己宜嚴,待人宜寬。要以平和的心態去面對,去解決。
徜徉在此書中,帶給你的是另一種境界,你會發現你所謂的煩惱毫無存在的意義,在體驗真理的同時讓我們一并收獲快樂。該書每一句都蘊含著深刻的哲理,無法一一述說,我想說,讀這本書如同與一位智者交談,他似乎明白、理解你的一切,把你的煩惱、你的憂慮在細小的情理中幫你消除。
呈上一句話:讀書能夠給人以快樂、給人以光彩、給人以才干,快樂、光彩和才干的體現也會因人而異,我們爭取在忙碌的生活和工作中抽取一點時間與書為友,在這位朋友的帶領下去感悟幸福、體驗快樂。總之,讀書就是學習,就是反思,就是進步,也就是成長。爭做幸福的讀書人……
菜根譚讀書心得體會 篇10
從懵懂幼年到現在書生意氣的今天,關于我們的中華民族的文化,聽得最多的,也是最令人感慨的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每每聽之,自豪之情油然而生,且百聽不厭!感慨之余,幸而未忘激勵自己努力的去接觸中華之偉大的傳統文化。有一天,當我從圖書館將《菜根譚》捧回宿舍,看完其前集的第一篇后,我徹底的被她的魅力所折服!從此往后,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我的潛意識里逐漸的走出朦朧,有了較為確切的輪廓,然而就算我窮盡眼力,仍舊不能看到她的邊際,在世間的所有事物中難以找到任何一件事物與之相媲美。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權勢者,凄涼萬古。達人觀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寧愛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凄涼語言精煉雋永,對于道德的堅守與否的后果,一語道破。讀罷,我便陷入了沉思對于人生的道理進行闡述的書籍,名人等數不勝數,但能夠像此句話一樣將人生道理道的如此深入的少之又少!此后,便無可救藥的被她的魅力迷上了
《菜根譚》是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所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的語錄集,是融儒,道,釋意蘊于一體的智慧結晶和萬古不變的教人傳世之道,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對于人的正義修身,養性育德有著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力量。在閱讀的過程中,我積極的咀嚼著菜根,細細的品味。有道是性定菜根香
夜深人寂,靜下心來,投入到這本書中后,慢慢的從苦澀的菜根中品出了淡淡的甘甜,如同從雪山上滲透下來的清泉在口中輕輕的滑過,絲絲的清甜的同時又帶來一種清涼至及的感覺,讓人久久地回味,不由自主的再次陶醉于書香處世之味
很多人都說:90后的年輕人總是裝成熟。我是一個90后的學生,對于這句話的體會尤其深刻。以前在同學甚至在父母,老師的面前總有一種要表現的很有能力處理事情的樣子,這也許就是所謂的裝成熟吧。很多次的經歷后,我也就漸漸的明白,其實自己一直都在做著一件很是滑稽的事情在積極的表現成熟的同時,卻毫無保留的表現出了自己的無知,自己的涉世淺的特點。與其練達,不若普魯;與其曲謹,不若疏狂著實讓我對以前的種種想法,表現感到無比的羞愧,對于朋友,親人的寬容,大度更是感激之至。見識廣,老成練達在處理世事人情方面的確很有用處,但是也常常令人圓于世故,掩沒了率真的天性,會讓自己獲得很累,更有能失去別人的信任。這其中所滲透的處世智慧因該是一種糊涂處世的智慧。糊涂處世并非真的糊涂,而是懂得謙虛,圓融,懂得在適當的時候表現自己,保持沉默和敢于自我批評。
【菜根譚讀書心得體會范文(精選10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