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語文教學中學習興趣的培養(網友來稿)
發布時間:2017-9-20編輯:互聯網
王紀民
托爾斯泰曾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見,興趣是個人成功的動力與源泉,是點燃智慧的火花。要想給學生上好課,就得千方百計點燃學生的興趣之火。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一、運用學科特點,引起學習興趣
每一門學科都有各自的特點,在這些特點中,只要善于發掘,總有一些使學生感興趣的東西。尤其是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大都是聲情并茂,文質優美的作品。只要教得得當,定能引起學生對語文學科的特殊興趣。如不少語文教師在上課時娓娓動聽的講解、朗朗上口的朗讀、惟妙惟肖的表揚、精心設計的提問、隨機應變的機智,常使學生受到強烈的感染。覺得聽課是一種樂趣與享受,因而他們所教的學生對語文學科總感到其了無窮。
二,改進教學方法,增強學習興趣
多年的教學經驗證明:方法單調死板的教學,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降低學生學習的興趣,所以在教學中為了調動學生的興趣,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教無定法,教師“教”的關鍵在于教會學生學,善于啟發、引導學生學,促使學生產生“愛學”的態度、“樂學”的情緒、“會學”的技巧和“自學”的能力。這樣就從教與學的對立與統一中,把教法與學法聯系在一起,既注重教法的研究,又重視學法的指導,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三、創設課堂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好戲能把人唱醉,壞戲能把人唱睡。”“親其師而信其道”。在教學實踐中,創設課堂情境,對學生的學習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師精心設計情境,如一個故事、一首歌、一個笑話、一句諺語、一個游戲等,或者在教學中開展多種活動方式,如小組競賽、小品、分角色朗讀、講故事比賽等,使學生在一個特定的角色中承擔 某種責任,完成某個任務,并因此在取得成功后獲得滿足,增強學習興趣。
總之,激發情趣,促進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以新課程改革為契機,以學生為主體,立足于學生發展的需要,培養學生綜合語文素養,我們在實踐,在探索,在飛速向前。
作者郵箱: wjm96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