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老師應擔當的角色(網友來稿)
發布時間:2017-10-5編輯:互聯網
谷城縣石花鎮新店中心學校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陶行知先生的誓言,也是我們做教師最重要、最基本的一個條件。教師的愛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動力。教育家夏丐尊在《愛的教育》譯文序上寫道:“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愛。教育沒有情愛,就成了無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罷,圓形也罷,總逃不出一個空虛。”
我認為,教師的愛不應僅停留在對學生噓寒問暖、雪中送炭式的生活上的關心照顧,更應體現在尊重學生人格、完善學生個性、促進學生發展等深層次的精神人格塑造上。因此,在教育教學中,新型教師應擔當以下角色:
一、了解需求,做學生的心理醫生
伴隨著自身成長,小學學生們有著種種需求,例如,對社交活動的需要、精神文化的需要、學業成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贊揚的需要等等,需要滿足與否又會產生相應的喜悅與煩惱。一位真正熱愛自已學生的老師,是能夠盡量滿足學生正當需求的,對其不正當的需求也會巧妙地加以引導,進行教育。
當學生進入了人生發育的第二次“生長高峰”時,他們開始對異性感興趣,開始關心自己的容貌打扮,有的開始早戀。這時對學生進行“青春期教育”,成為老師工作的重要內容。
我鎮某校初中部一(2)班班主任王濤老師,面對班上一對早戀的學生,沒有簡單的訓斥,而是做了一系列的循序漸進的工作。他首先分別找兩位當事人談話,甚至邀那位男生在自己家住宿,與他促膝長談,幫助他正確對待青春期的心理變化,認識早戀的危害性。接著,王老師請精通青春期教育的學生家長分別為全班男女生各作了一次輔導報告,引導他們正確認識自己生理上的變化,削除對“性”的神秘感。最后,他以“愛中華,爭做優秀學生;讀好書,樹立遠大理想”為題,召開了主題班會,在全班開展讀好書、樹理想的活動,對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教育。這些一環扣一環的活動,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求,有針對性地解決了學生成長中出現的問題。教師對學生殷切的期望,誠摯的熱愛,高度的責任感,深深地教育了學生,該班班風從此好轉。
二、尊重人格,做學生心靈的衛士
教育現代化必須教育民主化。教師在處理班級事務時,一定要公平、公正、公開。對犯錯誤的學生絕對不可挖苦譏諷,損傷學生的尊嚴。蘇霍姆林斯基對此有過深刻的論述:“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質來說,就在于讓兒童始終體驗到自己的尊嚴感”,“在影響學生的內心世界時不應挫傷他們心靈中最敏感的一個角落--人的自尊心”,“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幼小的心靈。”他比喻得多么貼切!晶瑩透亮的露珠是那么美麗,那么純潔,又是那么易于受損。學生的幼小心靈何嘗不是這樣呢,教師應當成為捍衛學生美好心靈的衛士。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某校初中班一位語文教師請假,來了個代課教師。課后他給學生布置的作業是從頭到尾抄課本,共抄三遍。學生軍軍是一個非常尊重老師又很勤奮的學生,放學回家后,他就開始抄寫。家長問他是不是聽錯了,他說絕對不是。那位代課老師問同學們誰完成了作業,結果全班只有兩位同學完成了,一位是軍,另一位是個女同學。教師的評價只是一句話:“誰完成了,誰是傻瓜!”這句話對軍的打擊猶如五雷轟頂,他從此再也不相信老師的話了,整日萎靡不振。最后只得轉到別的學校就讀。看來,師源性的傷害給學生造成的影響是十分惡劣的,而且永遠無法彌補。
我們身邊有些老師為一點點小事動輒就打電話讓家長來,當著眾人的面對家長數落學生的不是。這樣做的結果,非但于事無補,更挫傷了學生的自尊心,侵犯了家長的尊嚴。我想還是少這樣做為好。最好是到學生家走訪,與家長談心。從正反兩方面如實地反映學生的情況,讓學校、家庭攜手把學生教育好。
三、學會寬容,做學生自我教育的向導
常言道:“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一個人犯錯誤是難免的,何況是學生。當老師的要學會寬容。學生出現問題時,不要急于批評和處罰,要冷靜地思考,是什么原因促使他出現這種過失,再用善意的批評或者正面的鼓勵,誘導學生對自己的行為做出評判,讓他自己教育自己,心悅誠服地改正錯誤。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能夠激發孩子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英國皮爾丹博物館收藏了兩幅畫:一幅是人體骨骼圖,一幅是人體血液循環圖。這是當年一名小學生約翰麥克勞德的作品。麥克勞德好奇心強,想看看狗的內臟是怎樣的,就殺了一只狗,這只狗恰好是校長的龐物。校長決定給麥克勞德以“懲罰”罰他畫兩幅畫。這就是后來被博物館收藏的,麥克勞德后來成為一個有名的解剖學家,并獲得1923年諾貝爾醫學生物獎。
對這教育范例,我有這樣的啟示:
①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應當有“海納百川”的胸襟。對學生的過失,采取寬容、理解的態度,允許他們犯錯誤并創造條件讓他們改正錯誤。因為青少年學生的生理、心理尚不成熟,他們在待人處事中出現的失誤常常出于好奇、好玩、“逞能”“講義氣”“試一把”等情緒沖動,面對這些行為的后果他們是不考慮的,也不知道其嚴重性。教師處理問題時,了解他們的“初衷”是很有必要的。例如,我校初中部一(5)班劉飛同學有一次在教室里燒紙,被學校領導發現了。班主任及時找她談話,指出她這樣做的“初衷”是為了好玩,并告誡她這樣做會引起“火災”等嚴重后果,以后一定要注意。劉飛欣然接受了老師的教育。當然,這里說的“寬容”不等于對學生錯誤行為的放縱。
四、坦誠待人,做學生誠摯的朋友
“坦誠”就是坦蕩、坦然、誠懇、誠信,不為私利而營營茍茍,不因挫折而患得患失,不以受責而耿耿于懷,清清白白做人,扎扎實實做事;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搞師道尊嚴;勇于承認錯誤,敢于承擔責任,虛心向學生學習,做學生誠摯的朋友。這樣的教師才會受到學生的歡迎,學生才愿意向他吐露心聲,班級管理才會收到成效。
我不認為那種學生一見就鴉雀無聲、退避三舍的老師是成功的。恰恰相反,學生把你當成他們中的一員,愿意和你親近、樂于和你玩耍甚至直言你的過錯,那倒是接近理想的境界了。一次,我們語文組用某地的一份試卷對學生進行水平測試。下課后,一個叫湯揚的學生找到我說:“老師,你看過新修訂的語文教學大綱嗎?”在得到肯定的答復后,他理直氣壯地繼續發問:“那為什么還要考詞語解釋?為什么還要讓我們分段、概括段意?”聽著那連珠炮式的近乎指責的問話,我不僅不生氣,反而對他主體意識的覺醒,對語文教學的弊端以及改革趨勢的了解大加贊賞。因為這“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不迷信教師”的創新精神,正是我第一次給他們上課所提出的。湯揚同學的敏銳與勇氣,難道不值得當教師的學習嗎?
古人早就指出:“師不必賢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何況生活在網絡時代的當今學生,教師不如他們的地方多著呢,事實逼著我們放下架子,承認這種差距。記得我上《泊船瓜洲》一課,為了幫助學生了解詩的內容,我隨手畫了兩幅簡筆畫,但又深知自己的繪畫水平遠不及從小就有過專業訓練的某些學生,于是我坦誠地邊畫邊說:“老師畫得不好,只是給你們示意一下。請同學們原諒。”這樣一說反而贏得了學生的信任和尊重。
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自己也要做到,答應學生的事情,一定要兌現承諾。“誠信”不僅適用于商務活動,更體現在老師的言行上,六年級上學期期末復習時,我布置學生每人出一份綜合試卷。朱玉同學出的作文題有兩道:一道給同學們,一道是給我的,并規定老師文章要達到一千字。同學們用熱切的目光盯著我。對這道苛刻的考題,我感到十分開心:他們把我看作班級一名成員,把我當成朋友了!同時也向我發出一個信號,試探一下老師你是否會與之為伍,是否有寫洋洋千字的能力。假如對他們的“挑”我橫加指責,或者不予理睬,后果是可想而知的。我欣然答應了他們的要求,把自己寫的一千多字的游記給大家朗讀了一遍。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