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酹江月/念奴嬌》
乾坤能大,算蛟龍、元不是池中物。
風雨牢愁無著處,那更寒蟲四壁。
橫槊題詩,登樓作賦,萬事空中雪。
江流如此,方來還有英杰。
堪笑一葉漂零,重來淮水,正涼風新發。
鏡里朱顏都變盡,只有丹心難滅。
去去龍沙,江山回首,一線青如發。
故人應念,杜鵑枝上殘月。
【賞析】:
南宋帝祥興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率兵繼續與元軍作戰,后兵敗被俘,在押送燕京時,途經金陵,作者在驛中寫此詞酬答鄧剡。詞中描寫了作者的囚徒生活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感慨。他不但自己寧死不屈,而且深信未來將有更多的豪杰之士起來繼續進行斗爭。這首詞充分表現出作者對南宋王朝的耿耿忠心。高尚的民族氣節,凜然可見。
起首四句寫囚徒生活。"算蛟龍元不是池中物",其中包括作者自己,他幻想有朝一日仍能乘云布雨。"風雨"、"寒蛩",進一步烘托囚徒生活的凄苦。"橫槊賦詩"三句,從文治武功方面寫自己抱負的不凡,把整頓乾坤,定亂扶衰,恢復家室的重擔加在自己身上。然而,如今被俘,崇高的理想竟變成"空中"飛"雪"。歇拍"江流如此,方來還有豪杰"二句,把希望寄托于未來,堅信愛國事業,后繼有人。悲苦之中透出一線光明。
下片,換頭之句承上,作者意識到自己的前途是深秋的一片落葉,對祖國的前途已無能為力了。"重來淮水",又怎能不感慨萬端?所以"鏡里"二句說明,盡管自己在囚徒生活中使"朱顏""變盡",但那顆報國的赤心,是永遠不會被埋沒的。"丹心難滅"與作者《過零丁洋》詩中"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同樣光照千古的名句。"去去龍沙"三句,不僅表示對故國的懷念,而且還在向友人表示,當他再度聽到杜鵑帶血的啼聲之時,那就是作者的魂魄變成杜鵑回到南方。這種思想感情在同一時期寫的《金陵驛》一詩中,表現得更為明顯:"從今卻別江南路,化作杜鵑帶血歸。"
這首詞在生與死的矛盾沖突中,逐次深入地展示出一個愛國者的崇高心靈,使千百年之后的讀者在詞中獲得思想上的教益和精神上的熏陶。
- 相關推薦
【《酹江月/念奴嬌》】相關文章:
黃庭堅的念奴嬌09-23
李清照的念奴嬌09-03
念奴嬌黃庭堅譯文09-10
念奴嬌辛棄疾翻譯06-01
念奴嬌蘇軾賞析08-05
念奴嬌 赤壁懷古11-02
《念奴嬌》詩詞鑒賞03-26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07-13
關于沁園春及念奴嬌的詩詞10-14
念奴嬌高中課文原文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