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驚蟄節,
春耕不能歇。
驚蟄了,萬物開始萌動,
微風拂面,
已經沒有了,
冬日刺骨的寒意。
艷陽高照,
濕潤的空氣里,
彌漫著泥土的芬芳。
驚蟄,不但驚醒了,
沉睡的自然界,
還把懶散一冬的,
農人們的心收回來了。
他們在一個冬天的,
耳聞目睹里,
把今年的計劃,
思考的更加縝密,
把自己的人生追求目標,
盡情地擴大,
在春天播下的希望之光,
經過夏雨的澆灌,
秋風的輕寒,
一定會紅紅火火,
滿懷成功的喜悅,
在心底高唱的。
驚蟄,給人們帶來的,
不僅僅是忙碌,
還有希望的再現。
這讓我想起,
晉代詩人陶淵明的詩:
促春遘時雨,
始雷發東隅,
眾蟄各潛駭,
草木縱橫舒。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之一,
每年太陽運行至,
黃經345度時即為驚蟄,
一般在每年在3月5日、
6日或7日,
這時氣溫回升較快,
春雷始鳴,
驚醒蟄伏于地下,
冬眠的昆蟲。
實際上,昆蟲是,
聽不到雷聲的,
大地回春,
天氣變暖才是,
使它們結束冬眠,
“驚而出走”的原因。
我國古代將驚蟄分為三候:
一候桃始華;
二候倉庚(黃鸝)鳴;
三候鷹化鳩。
描述已是進入仲春,
桃花紅、李花白,
黃鶯嗚叫、燕飛來的時節。
按照一般氣侯規律,
驚蟄前后各地天氣,
已開始轉暖,
雨水漸多,
大部分地區,
都已進入了春耕。
驚醒了蟄伏在泥土中,
冬眠的各種昆蟲的時候,
此時過冬的蟲卵,
也要開始卵化。
我等待著春桃始華,
我等待著幾聲,
黃鸝鳴翠柳,
期盼著姹紫嫣紅,
鶯歌燕舞的時節,
能快快到來。
天氣稍有暖意,
天空陰沉沉,
雨未至雷未鳴,
蟄伏的萬物靜靜地,
等待著春丫頭的到來。
清晨,我迎著,
九九的微風踏進原野,
寒冷已失去了,
往日的肆掠,
太陽躍出了地平線,
風變得柔軟起來,
空氣里滲出幾分清新,
漾起幾分暖意。
不知名的小鳥,
站在枝頭上,
鳴叫著沖向天空,
與另一種鳥兒一唱一和,
在云間相呼。
春天近了,
桃花呼之欲出,
春丫頭已在路上。
田間麥苗已開始返青,
嫩綠的小腦袋,
在微風吹拂下輕輕搖曳,
放眼望去,
猶如一片綠色的海洋,
呈現出一片生機盎然。
我愛憐地用手,
去撫摸小苗,
一股青草夾帶著,
泥土的芳香,
撲面而來、
沁入我的肺腑,
讓我如癡如醉。
春風尚帶輕寒,
周圍的一切,
或樹或草,
大都還在,
悄悄的萌動之中。
而楊樹,仿佛一夜之間,
一支支楊樹花,
在春風吹拂下破繭而出,
密密麻麻掛滿枝頭。
在這依然寂寥單調的早春,
楊樹花開得直接而奔放,
倒掛在樹上,
毛茸茸的迎風飄蕩,
宣示著楊樹,
繁盛的花事,
是新春里一道,
最別樣的風景。
春雷始鳴,
雨來了,小草醒了,
穿上了鮮綠的新裝;
蟄伏的蟲子醒了,
開始在泥土里,
涌動生命的節奏;
蜂蝶醒了,
飛舞在花叢中。
我的心也被春丫頭驚醒。
是啊,誰還舍得,
睡在這么好的春光里?
- 相關推薦
【感懷驚蟄的詩歌】相關文章:
春日感懷的詩歌08-02
傍晚感懷詩歌11-16
重陽感懷詩歌10-01
歲末感懷詩歌11-23
驚蟄驚夢的詩歌11-18
醉中感懷詩歌賞析05-22
《七夕感懷》詩歌07-17
中秋感懷的詩歌11首08-08
七夕感懷優秀海藍詩歌09-10
關于七夕感懷的詩歌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