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后,方知道父母的恩情比山高比海深,也著實應了那句話:養兒女方知報父母恩。于是在感受到父母養育三個子女成人成才含辛茹苦著實不易的同時,在孝敬父母的諸多內容和形式中,又加了一項:為父母洗腳。
記憶猶新。依舊清晰地記得,我比女兒現在的年齡稍大一些的時候,一個夏日的傍晚,母親打來一盆清水,把我從頭到腳洗了個干干凈凈,一旁的鄰居大嫂打趣道:“鵑妹妹,看你長大了怎么孝敬俺四姑娘吧?”四姑娘是鄰居對我母親的尊稱。
以前也給父母洗過腳,但比過年還稀罕。為父母經常洗腳確實是最近一年的事情。通常是吃完飯,我手腳麻利地收拾利落鍋碗瓢盆后,我兌了正好的洗腳水,為老人準備好拖鞋,然后脫掉老人的鞋和襪子,將其雙腳輕輕地、輕輕地放入盆中。在溫熱的水的浸潤下,老人腳上附著的污垢,經過我的輕輕搓洗(當然連腳旮旯里的空間也不會放過),呈現出一副塵埃落定的顏色和狀態。擦干凈老人腳上的水,再換上干凈的拖鞋,這腳就算洗好了。回頭再看老人,掛在臉上的那副知足常樂那幅心滿意足,讓我的心中感到稍許安慰與熨帖。
有時是先給父親洗,有時是先給母親洗,順序是不固定的。
在給父親或母親洗腳的時候,我不由得感慨萬千:這雙腳,60多年來,為了工作,為了家庭,為了子女的成龍成鳳,他們走過了多少路啊——在我出生以前,這雙腳走過的地方,成為我誕生的背景;在我出生以后,這雙腳丈量過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寸土地,都息息相關血脈相連地融入我的生活我的生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們每個人都沒有任何理由不善待自己的父母,沒有任何理由不珍愛自己的生命。
于是,為老人洗腳,就像為老人做的其他任何事情一樣,成了一件很自然很平常的事情了。
怦然心動
不久前,我和同事曾有一次聊天。不知怎的,你一言我一語話趕話地就說到了婚姻家庭的話題。我問與我年齡相同的女同事:“如果現在重新給你一次機會,你還會選擇自己現在的先生,還會選擇你自己現在的家庭嗎?”
我覺得她的回答,無論如何也是要思考一番躊躇一下的。
沒想到,同事的答案真的出乎我意料:“如果,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還會選擇俺家先生!”她的回答是那樣不假思索脫口而出,又是那樣義不容辭斬釘截鐵。
聞聽此言,我表面不動聲色,而內心深處卻有一種怦然心動的顫栗與感動涌上心頭。
原先的計劃經濟體制下,沒有下崗,鮮有競爭,人們的日子過得高枕無憂四平八穩,那是曾幾何時。而后來的市場經濟體制,讓人們有了下崗,有了競爭,有了工資發不出去、繼而有了生活的捉襟見肘難以為繼。以至于有些人對婚姻產生了深深的危機——悔不當初未嫁/娶時。君不見,因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有多少年輕人的婚嫁,更多地只是考慮硬件而忽略了軟件,對方的單位效益、工資收入及家庭條件首當其沖,這些人的選擇原本無可厚非。難道不是嗎?連有關專家都解讀說,適當的門當戶對是幸福婚姻的一個堅實基礎,因為人不能只生活在精神世界里。傳統的婚姻形式和擇偶觀念受到了不小的沖擊。挑戰愛情的時刻來了!讓世俗的追波逐流的人原形畢露,留下愛情這塊伊甸園中名副其實的純粹守望者。
《寶蓮燈》的歌詞中有這樣一句話:“愛就一個字,我只說一次。”第一次聽到時,心中也是禁不住一顫:只說一次僅僅只說一次的一個“愛”字,該怎樣表達?該怎樣守候與維護?這樣一句樸實平淡的歌詞,讓我深思熟慮后依然覺得依然以為,它勝似卿卿我我的千言萬語與萬語千言。
- 相關推薦
【為父母洗腳散文】相關文章:
以父母為題的散文09-24
給奶奶洗腳的情感散文09-10
為父親洗腳詩歌11-28
父母為我承擔不容易情感散文08-18
親情散文:誰為父母倒過幾杯水10-19
以散文感悟為題散文07-26
父母為我承擔不容易抒情散文08-08
父母愛的散文11-08
父母午餐散文08-23
善待父母散文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