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人世間最富有哲學色彩的一個節日。每年農歷四月初,在生機勃勃的春風春雨中,我們都能看到一群群男女老少帶著一臉的虔誠和滿懷“飲水思源,慎終追遠”的感情,祭祖上墳、掃墓。
曾有專家論證說,國人這種每到清明便祭祖、掃墓的習俗當是起源于遠古先民們的祖先崇拜情結,此后,經儒家哲學中孝道意識的濡染終致于滲入中華民族的精髓中,成為十幾億中國人最傳統的傳統之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在這個小小地球,每天都有人死去,又有人出生,而每一個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都是大睜著眼睛看“生”的地球,閉上眼睛感覺“死”的世界的。特別是進入21世紀后,當人們在日趨緊張的競爭中不得不活得越來越浮躁,越來越緊張,越來越平面化的時候,在我們的生活中,傳統所留下的那些個節日和習慣便顯得格外重要起來。
清明正是這樣一個把人從浮躁淺薄的生活表面上剔除出來的重要節日。一個人或一家人對身處另一個世界的親人或朋友斟上一杯酒,祭上一雙燭,燃上一炷香。然后緬懷那些熟悉的笑容、熟悉的一舉一動,親人那些最愛講的話、最愛吃的東西……
很遺憾,在這擁擠的世界上,無論是誰都只能活一次,“視死如生”一直是致使自己平靜地活在一種自我的尊嚴中的力量。“我們都只是活著的死者”,這話兒說起來冷酷得讓人覺得恐怖。可是,活在這世上的哪一個人不是從出娘胎的那一瞬間開始,便畢生守望著不可知的未來呢?
活著的時候,在每一個清明為逝去的人守墓,當有朝一日自己也融入那無邊的未知的時候,有誰來為自己守墓呢?
我們都是凡人,我們都得以仰視幸福、歡樂、財富、地位的姿勢活在自己的努力和痛苦中,而且我們還渴望能在清明這樣的日子體會到生的另一種重量,這種重量是一種對“生”時種種掙扎、種種痛苦的包容,亦是對“生”的深刻領悟。
這種重量能使我們活得不再輕浮!
- 相關推薦
【清明的重量抒情散文】相關文章:
嘆清明的抒情散文10-28
抒情散文《記憶在清明淋濕》07-29
關于清明雨抒情散文09-04
清明祭父抒情散文10-18
時間的重量散文08-05
人生的重量與道義散文08-24
《母愛的重量》閱讀答案10-01
《淚的重量》閱讀答案10-08
關于重量為主題的詩歌08-23
回憶的重量散文隨筆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