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文言詞匯,了解“銘”的特點。(重點)
2、技能目標:學習本文托物言志的寫法。(難點)
3、情感目標:理解作者安貧樂道、高潔傲岸的情趣。(難點)
4、能力目標:熟讀課文并理解課文內容。(重點)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 :
(放古典輕音樂作為背景音樂。)
當今社會,隨著高樓大廈的層層矗立和海市蜃樓的種種誘惑,多少人逐漸丟失了自我。燈紅酒綠,醉生夢死成了其生活方式;“人生一世,吃穿二字”成了其座右銘;“房子+車子+官職=一切”成了其法寶。他們想把頭伸進白糖里享樂,結果卻走向毀滅。然而在古代,曾有這樣一位詩人,他固守于一方極其簡陋的斗室卻覺得“陋而不陋”,甚至怡然自樂。同學們說說他是誰呢?(劉禹錫)對,他就是唐代赫赫有名的大文豪劉禹錫。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道德絕唱《陋室銘》,去更深地體味其非凡的人格魅力。
八個環節:
一、.感知陋室 二、了解陋室 三、走進陋室 四、 熟悉陋室
五、理解陋室 六、探究陋室 七、想象陋室 八、走出陋室
一、感知陋室:
整體感知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二、了解陋室:
展示預習成果:
(1)、什么是銘?(抽學生解決)
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銘”,后來就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座右銘:寫出來放在座位旁邊的格言。(展示學生的座右銘及其圖案)
(2)、測測大家生字掌握得怎么樣?
三、走進陋室:(自學指導一,約3分鐘)
過渡語:同學們預習得很認真,現在讓我們走進陋室,熟讀課文。
要求:1、注意節奏、語調與情感,讀出韻味。
2、注意句式特點、銘文特點。(找出押韻的字:名、靈、馨、青、丁、經、形、亭
(齊讀、老師讀、競讀)
齊讀后老師作朗讀指導并和學生先后伴樂朗讀。
四、熟悉陋室:(自學指導二,約5分鐘)
自主學習:
1、對照注釋,理解文意。
2、學生相互質疑、解答。
3、提醒學生要注意的詞、句翻譯。
4、翻譯全文。
由小組討論互助解決。(3分鐘)
搶答!
多媒體出示重點詞句:
名 斯 馨 鴻儒 白丁 調 素琴
絲竹 亂 案牘 勞 形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③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④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⑤孔子云:何陋之有。
五、理解陋室:(自學指導三,約10分鐘)
設置一個小小的辯論賽。
辯題:陋室是否簡陋?
正方:陋室簡陋(男生)
反方:陋室不陋(女生)
請同學們仔細推敲課文內容,找出最能支撐你觀點的`論據。
辯論原則:
1、每個同學都要從課文里找原話作為事實論據;
2、采用“短兵相接”的方式,男女生各一句,并按課文先后順序依次展開;
3、每人只限引用一句,且后面發言的同一方同學不能與前面的雷同。
(準備時間:3分鐘)
辯論結束后,先讓學生點評,再由老師總結歸納:
1、陋室簡陋,陋在何處?(看課文:不放過任何一個詞——咬文嚼字)
(空間小、景致少、人來少、擺設少:從圖畫上看,房子確實很小,一個人坐著彈琴,室內就覺得擁擠,可見其小;文章內所提到的景致,只有“苔痕”、“草色”,可見其少;自古讀書的窮人就少,能成為鴻儒者,更少,另外“苔痕”都“上階綠”了,更見來客少;室內陳設歷歷在目,其“少”一目了然。)
2、陋室不陋,又在何處?(思維角度:主人、環境、交往、生活)
(討論板書:人品高尚(德馨)、環境清幽、交往不俗、生活高雅)
師:那么,本文從哪幾個方面來論述陋室不陋的?試結合文章的語言加以分析。
生1:“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這里是寫陋室的優美的自然環境……
生2:“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這里是寫陋室主人的情趣……
生3:“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這里是寫陋室往來客人的不俗……
生4:“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這里作者援引西漢揚雄,大教育家孔子的事例及名言,有力地證明了“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師:“斯是陋室,唯吾德馨”,這是本文最富哲理,最能體現作者寫作主旨的一句,這句話是怎樣引出的?
由“山”“水”引出“陋室”;由“仙”“龍”引出“德馨”,點出文章中心;再將自己的陋室和諸葛廬、子云亭相比,其目的就是把自己和諸葛亮、楊雄相提并論,其意不言自明。表明作者想從政治上和文學上都干出一番事業。
六、探究陋室:(自學指導四,約8分鐘)
室主人是個怎樣的人?
補充介紹作者并講述陋室背后的故事。
本文選自《全唐文》。作者劉禹錫(772—842),唐代詩人,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人。曾中進士,官至監察御史。他熱心贊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政治革新失敗后,被貶官降職多次。這篇《陋室銘》是被他貶為和州刺史時在任上寫的。
寫陋室有何用意?僅僅是為了告訴我們陋室的狀況嗎?(聯系點:“銘”這種文體的特點。)
①(陋室簡陋狹小,陳設簡單,確實簡陋,而斯是陋室,有景可觀,安靜清幽,有鴻儒談笑來往,可撫琴讀書,無樂音亂耳,無公文勞累身心,因此,作者身在陋室,卻不覺陋室之陋。
②聯系“銘”這種文體,一是警戒自己,二是稱述功德,。
(啟發:抓住“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等句子,體會作者不愿追逐名利,光宗耀祖,揚名立萬;不愿高官厚祿,安貧樂道的思想境界。)
中心意思:這篇銘文通過贊美簡陋的居室,表達了作者不慕榮利,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板書:不慕榮利,安貧樂道)
③小結寫法:托物言志(板書: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指通過描寫客觀事物,寄托、傳達作者的某種感情、抱負和志趣。可以悟出作者借這篇“銘”贊美簡陋的居室,要表達(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七、想象陋室:(隨堂快樂練,約15分鐘)
1、裝飾陋室:
我準備了一些簡單的物件,供你選擇,看看哪些適合擺在劉禹錫的陋室之中?選擇之后,請說出你的理由。()
(1)文房四寶 (2)山珍海味 (3)官府的公文 (4)佛經
(5)不加裝飾的琴 (6)錦衣玉食 (7)先秦諸子散文 (8)絲竹
斗室一間,簡陋異常,但是有青山綠水、知音相伴,如此朗潤之境,正是劉禹錫的鐘愛。
2、想象陋室:跨越了一千多年的時空隧道,推開虛掩的門,你來到劉禹錫的家,這時,你看到了••••••
八、走出陋室(多角度解讀課文,約2分鐘):
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我們該如何看待劉禹錫安貧樂道、不慕名利的情懷?
(各述己見)
老師歸納:
閱讀古人的作品,要擇其善而從之,擇不善而改之。因此,要用現代的眼光去看待古人,對古人的道德品質要批判地學習和接受,不斷提升自己學識和做人的涵養。這是我們學習古人作品的最高境界。
總結全文:
同學們,身居陋室,心憂天下,自古以來就是多少仁人志士推崇的高風亮節。劉禹錫憑借《陋室銘》這篇傳世之作,發表了他響亮的人生宣言。在這篇只有81個字的短文里,我們可以清晰地解讀出這樣達觀而充滿哲理的人生態度:
生活的清貧絕不妨礙精神的富有,只要擁有高尚的情操和寬廣的胸襟,就擁有了豐富多彩的精神廣場。清貧的物質世界頓時會向我們展開異樣的色彩:一片青苔,一抹草色,一縷清風,一陣蛙鳴,都有了幾分圣潔的意味。達到了這層境界,我們就可以坦然反問: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何陋之有?
最后,讓我們懷著對劉禹錫的深深敬仰齊讀課文,再次體會作者高尚的情操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在這節課結束時,我想給同學們贈送幾句話,以此共勉:
不必因出身貧寒而自卑,也不必因居于豪宅而炫耀。只有擁有高尚的情操和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擁有充實的人生!
布置作業:
1、背誦并默寫全文;
2、仿寫《——銘》提示:學生可以模仿課文的寫法,可以語文、學習、教室、家居等為寫作題材,寫出新意,寫出文采。
【關于陋室銘的教案】相關文章:
關于《陋室銘》教案五篇07-15
關于《陋室銘》教案六篇06-08
關于《陋室銘》教案5篇06-06
關于《陋室銘》教案10篇05-28
關于《陋室銘》教案6篇05-21
關于陋室銘教案三篇05-11
關于《陋室銘》教案模板6篇10-29
關于《陋室銘》教案范文6篇10-23
關于《陋室銘》教案范文7篇10-21
關于《陋室銘》教案匯總五篇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