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銘》選自《全唐文》。陋室,簡陋的屋子。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發展成一種文體。
《陋室銘》教學案例
案例背景:
《陋室銘》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文言文,這是一篇銘文,講究押韻,讀起來瑯瑯上口,是中學語文教材傳統篇目,特別是后人所效仿的《教室銘》,雖然思想內容有些低沉、消極,但學生非常的喜愛。
記得那天上課,當我剛宣布今天的學習內容為《陋室銘》時,一位學生站起來說:“老師,我先給你背一篇文章《教室銘》。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學不在深,作弊則靈。斯是教室,唯吾閑情。小說傳得快,雜志翻得勤;琢磨下圍棋,尋思看電影。可以睡大覺、打呼嚕。無書聲之亂耳,無復習之勞形。雖非跳舞場,堪比游樂場。心里云:‘混張文憑。’”這位學生剛背完,教室里就響起了一陣熱烈地掌聲,而且好多學生都用一種異樣的眼光盯著我,我略一深思說道:“背得不錯,你們是喜歡《陋室銘》還是喜歡《教室銘》?”同學們幾乎是異口同聲地說:“《教室銘》。”“為什么?”同學們七嘴八舌地說:“說出了我們學生的心里話。”“哇噻,這樣的學習生活太棒了。”“知我者,《教室銘》也。”“那你們能寫出來嗎?”“我們?老師,你不是開玩笑吧?”我笑笑說:“學完《陋室銘》,我相信你們寫得一定比《教室銘》更好,記住,我是最棒的。”隨即我將教學設計改為“反復誦讀,感知美——深入課文,品味美——自我創作,展示美”,通過欣賞品讀,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再通過仿寫練習,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思想意識。
教學過程:
一、反復誦讀,感知美:
教師范讀、錄音跟讀、配樂朗讀、男女生競賽讀,讓學生在讀中感受美。
二、深入課文,品味美:
首先通過學生課前有關資料地搜集與交流,小組的合作探究,教師的適時點撥,學生明確并理解了作者劉禹錫是借陋室表達自己的抱負和情操。然后通過對文章語言的分析,并初步了解掌握了銘文的寫作特點,為學生下一步的仿寫創作奠定了基礎。
三、自我創作,展示美:
通過對《陋室銘》一文的學習,再結合《教室銘》的分析,讓學生懂得怎樣用自己的一雙眼睛去發現生活,用自己手中的筆去表現生活,用自己的文章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相信自己,一定會寫出更美的文章。課堂上我們師生共同創作了《教室銘》:“天下之大,朋友一班,友誼萬歲,地久天長。斯是教室,惟吾快樂。課上學知識,課間做運動。談笑NBA,往來皆知音。可以懂科學、提能力。無網吧之噪聲,無游戲之困擾。古有匡衡鑿壁,今有學子秉燭。學生云:其樂無窮。”然后鼓勵學生大膽創作,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
第二天交上來的銘文內容繁多,既反映了身邊的生活,而且主題又比較積極、健康,有《公園銘》、《教室銘》、《網吧銘》、《草坪銘》、《籃球銘》、《小院銘》、《快樂銘》、《花室銘》、《臥室銘》、《學習銘》等,就連平時最怕寫作文的同學也能欣然提筆寫出不錯的銘文來。如《公園銘》“樹雖不盛,鳥兒嬉戲;湖雖不大,魚群跳躍。斯是公園,生機勃勃。綠草遍地是,美花四處開。老人們談笑,孩子們玩耍。可以下圍棋、做運動。無噪聲之亂耳,無工作之勞形。東有星海湖,西有武當廟。大家云:這真美啊!”。又如《學習銘》“學習不好,努力就靈;成就再小,收獲就行。斯是差生,惟吾德馨。學習上臺階,更上一層樓。談笑有朋友,往來是摯交。可以讀名著、做練習。無噪聲之亂耳,無運動之勞形。學校有老師,在家有家長,學生云:何以不學?”再如《網吧銘》“地不在大,網快則名。機不在多,不卡則靈。斯是陋吧,惟吾愛去。電光鼠標器,超薄顯示屏。談笑有網友,往來無人查。可以玩游戲、查資料。無噪音之亂耳,無抽查之勞形。南邊e空間,北方七彩虹(均是網吧名)。網友云:哪個都行!”
讀著學生的一篇篇銘文,感慨頗多,生發了幾點思考:
一、實踐是最直接的情感體驗
“文學教育是培養語文審美情趣的重要途徑,要引導學生置身于作品之中,獲得情感的體驗,從中吸收文學作品的精華,領悟作品的內涵,以達到提高學生人文素質,加厚學生人文底蘊的目的。”我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認為學生在閱讀中理解只是一種再造想象的體現,是一種輸入的過程,當學生吸取到一定程度,讓他們嘗試著輸出,檢驗一下自己的消化水平,進而促進閱讀能力、尤其是對作品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的提高。在培養語文審美情趣的過程中,如果說“讀”是一個思考性的,間接感受的過程,那么,“寫”就是一個實踐性的,直接體驗的過程。因為只有通過嘗試表達自己的情感,在親身的體驗中,才能更深刻地體會到優秀作品的精粹之處。我讓學生欣賞自己的作品,評選最佳銘文,除了增強學生的寫作興趣,也在培養他們的欣賞情趣,提高欣賞水平,促進語言表達的能力。
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這次仿寫練習使我深刻地體會到:“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興趣是指一個人經常趨向于認識、掌握某種事物,并具有積極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興趣是人們積極從事實踐活動,不斷獲得認識,開闊眼界從而豐富人的精神生活的推動力量之一。”為什么學生怕學語文,為什么學生怕寫作文,主要原因是學生的積極情緒沒有調動起來,所以當學生對有著消極思想的《教室銘》感興趣時,我并沒有強制的壓制,而是及時修改教學設計,引導學生認真品味課文、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再鼓勵學生積極嘗試,讓他們在文學作品的品讀和自己作品的不斷交流欣賞中,看到自己的才能,認識自己,完善自我。
三、鼓勵比表揚更有力量
上海一位教育專家曾說過:“鼓勵比表揚更有力量。”把聾啞女孩培養成大學生的聾啞學校校長周宏曾在總結自己的教育經驗時說過:“教育的奧秘概括為一個字‘行’。”學生在困難面前,最需要的不是表揚,也不是責備,而是鼓勵。鼓勵能鼓動人克服困難,增添信心和力量。“鼓勵是用語言或文字等激發人的情緒,使他們行動起來,創造性活動特別需要鼓勵。”“學生都是朝著老師鼓勵的方向發展。”特別是學困生,當他們努力地去做遇到了困難,如果不恰當地引導就會讓他們脆弱的心靈意識到教師對他們能力的一種否定,久而久之會讓他們懷疑自己的能力,甚至失去自信心,這是消極的。只有讓學生提高勇氣,征服困難,從中獲得成功感,他們才更有勇氣去征服更多的困難。《陋室銘》一文仿寫練習中許多學困生的成功就證明了鼓勵的力量。
《陋室銘》賞析
作品主題
從主題看,《陋室銘》通過對居室 交往人物生活情趣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銘》一文表現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潔身自好、不追求聲色娛樂的生活態度。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流露出作者安貧樂道的隱逸情趣。“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發展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有用韻的特點。
劉禹錫所作散文簡練深刻,自成一家。《陋室銘》是他的一篇傳世杰作。從題目看,作者是在贊美陋室,為陋室作銘,其實不然,作者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本文運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通過對陋室的描寫,表達了作者甘居陋室、安貧樂道的思想感情,表現了作者不慕富貴,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節操。
立意
從立意看,《陋室銘》以襯托手法托物言志。并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寫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為"德行",從而自然地達到了抒懷的目的。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主題思想
全文81字,可說是字字寫陋,又字字透著不陋。開篇16字,為全文寫不陋奠定了基調。“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從表面看來,“仙”與“龍”是為山、水增色彩,實則是喻陋室之主。陋室主人身居陋室,而精神思想卻那般富有充實:“鴻儒”、“金經”、“素琴”,不單從交往、學習、愉悅幾方面描寫出陋室之主追求之不陋,就是“鴻、金、素”三字內涵之豐富,也是與陋無緣的。正如他自己所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用芬芳四溢的香氣形容其高尚的思想品德,這就突出了陋室之主追求的不是榮華富貴(無絲竹之亂耳),也不是功名利祿(無案牘之勞形),而是心之潔,趣之雅,德之馨。作者將其陋室比作“諸葛廬”、“子云亭”,樹立榜樣,意在自勉,更表現出了作者安貧樂道之心,所以說“何陋之有”。
這篇銘文運用托物言志的表現方法,通過贊美簡陋的居室,表達了作者不慕榮利,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態度,保持高尚節操的愿望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從這篇文章,我們可以看出作者追求之高雅,精神之富有,使人感受的是陋室不陋,就是直接描寫陋室的詞句“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也讓人體會不到一點“陋”意,給人更多的`則是郁郁蔥蔥的青草掩映下的小屋,充滿了勃勃生機。真是陋室不陋。
全文僅81字,有三層意思。第一層(第1~3句),運用類比點明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以“山”、“水”喻“室”,以“仙”、“龍”喻“室主”,點明文章主旨“惟吾德馨”,陋室不陋。第二層(第4~7句),描寫居室環境、來往客人、日常生活,揭示“德馨”的內涵:幽美清雅的環境,反映室主人寧靜淡泊的心境;學問淵博的來客,表明室主人高雅脫俗的情懷;恬然自適的生活,則表現主人安貧樂道的情趣和對世俗生活的厭棄,從而點明了“德馨”是“陋室不銘”的原因。第三層(第8~9句),把自己的陋室與“諸葛廬”、“子云亭”相比,并以孔子的話結束全文,含蓄的表達了作者以君子自況的高雅情趣,與開頭“惟吾德馨”遙相呼應。
表達方式
作者引用何陋之有的用意在于“陋室不陋”,“惟吾德馨”統領全篇。
從表達方式看,《陋室銘》聚描寫、抒情、議論于一體。通過具體描寫"陋室"恬靜、雅致的環境和主人高雅的風度來表述自己高潔隱逸的情懷。
《陋室銘》的寫作技法運用繁雜,在區區八十一字內運用了對比,白描,隱寓,用典,借代類比等手法,而且押韻,韻律感極強,讀來金石擲地又自然流暢,一曲既終,猶余音繞梁,讓人回味無窮。
從句式看,《陋室銘》以駢句為主,句式整齊、節奏分明、音韻和諧,給人一種視覺上的齊整之美。但《陋室銘》中"何陋之有"又是散句。所以句式上《陋室銘》是駢散結合,使文章節奏明快、語言錯落有致,讀來抑揚頓挫,和諧悅耳,在聽覺上給人音樂的美感。同時,文章又重在五言,間以四言、六言,因而句式參差,文章一韻到底。
從線索看,《陋室銘》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貫穿全文的始終:開頭引出"惟吾德馨",而后又以居室環境、往來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述"惟吾德馨",最后又以"諸葛廬","子云亭"的"何陋之有"映襯"惟吾德馨"。這都是作者的主觀感受。
寫作手法
文章借助陋室說理,以抒情的筆調表明作者高潔的品格,事中見理,景中顯情,誠可謂“情因景而顯,景因情而生”。這樣就把作者的閑情逸事,居室美景寫得含蓄生動而意韻悠遠。
文章巧于用典。如借“諸葛廬”、“子云亭”以自況,且引孔子之語——“何陋之有?” 說明陋室“不陋”,從而增強了文章說理的可信性和說服力。
總之,作者在文中不是以“君子”自我標榜,而是以君子的敬德修業律已,表現為一種對人生失意與仕途坎坷的超然豁達和樂觀開朗的人生態度。惟其如此,我們與其視其為一篇闡述陋室“不陋”的散文,倒不如說這是一首贊頌陋室以顯主人淡泊高雅之生活情趣的抒情詩。
- 相關推薦
【《陋室銘》教學案例及賞析】相關文章:
陋室銘教學案例09-02
《陋室銘》教學案例10-24
《陋室銘 》賞析08-14
《陋室銘》賞析05-26
對《陋室銘》的賞析10-22
《陋室銘》賞析06-23
《陋室銘》精選賞析10-02
陋室銘賞析11-20
陋室銘 賞析06-26
《陋室銘》簡短賞析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