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九首》是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的組詩作品。這是民歌體詩,既通俗易懂,又非常純正,無浮華之詞。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浪淘沙劉禹錫賞析,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詩人簡介
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河南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占洛陽” ,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為中山靖王劉勝。唐朝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
劉禹錫貞元九年(793年),進士及第,初在淮南節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記室,為杜佑所器重,后從杜佑入朝,為監察御史。貞元末,與柳宗元,陳諫、韓曄等結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個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集團。后歷任朗州司馬、連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禮部郎中、蘇州刺史等職。會昌時,加檢校禮部尚書。卒年七十,贈戶部尚書。
詩歌
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
朝代:唐代
作者: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椗摇
注釋
、倮颂陨常涸敲耖g的曲名。
、诰徘盒稳輳澢牡胤胶芏。萬里沙:指黃河漫長,夾帶著大量泥沙。
、劾颂燥L簸(bǒ):形容黃河風浪很大,洶涌澎湃。 自天涯:從天邊來,指黃河源長流急,如李白詩句“黃 河之水天上來”。
、苤鄙香y河:傳說漢武帝派張騫(qiān)尋找黃河的源頭,經過一個多月,張騫乘筏一直到了天河,見到織 女。
、轄颗、織女:即牽牛星、織女星。古代神話把這兩顆星宿說成牛郎、織女,他們結成夫妻,住在銀河兩岸。
翻譯
彎彎曲曲的黃河河流漫長,夾帶著大量的黃沙,黃河波濤洶涌,奔騰澎湃,來自天邊,F在我要迎著風浪直上銀河,走到牛郎、織女的家門口。
賞析一
《浪淘沙九首(其六)》《浪淘沙九首(其八)》
詩人遭受讒言,蒙冤外放,憤慨痛苦之中志向未改,信心不搖。堅信讒言總會破滅,真相總要大白。因此他對自己所受的蒙難持一種達觀態度,這首小詩就反映了他的這種感情和心態。
前兩句說不要認為讒言像海浪一樣深,也不要說遷客像沙子一樣隨海浪沉浮。后兩句說淘沙雖然很辛苦,但就是這樣的辛苦付出才會收獲黃金的回報。
讒言如浪,遷客似沙,大浪可以把沉沙揚起又拋落,沉沙受到巨大的折磨,但也就在無數次的起伏升降之中,沙泥被沖走了,濾掉了,埋葬于其中的金子才得以顯現出來。遷客那高尚的品格情操也會在這無數次的磨難當中顯露出來,遷客自身也便鍛煉得更加堅強。這就是大浪淘沙的道理,就是烈火現真金,士窮節乃現的道理。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永遠激勵著每一個有志之士!
《浪淘沙》組詩共九首,此其第一首。是劉禹錫穆宗長慶年間(821━824)任夔州刺史時所作。第九首末聯云∶令人忽憶瀟湘渚,回唱迎神三兩聲。作者或許是有感于屈原放逐沅湘間,為民作迎神曲《九歌》而作。
這是一首描寫黃河雄偉氣勢的著名詩篇。作為中華民族的搖籃,中華民族光輝燦爛文化的發源地,黃河,古往今來,無數詩人為她放聲歌昌。李白的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流不復回,王之渙的黃河遠上白云間,這些詩,極寫黃河的源遠、勢猛,至今眾口傳誦。黃河之水天上來,著意渲染的是黃河一瀉千里的氣派,表現的是奔騰不息的動態美。
黃河遠上白云間,視角與河之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遠流長的閑遠儀態,表現出一種靜態的美。劉禹錫這首黃河詩開篇與眾多的黃河詩篇一樣,著力描寫九曲黃河大浪淘沙之勢。緊接著張騫窮河源遇牛郎織女的典故,再把黃河之水天上來更君形象化。在王之渙、李太白之外,另辟一番境界,增添了一層奇妙的神話色彩。
據張華《博物志》記載,漢武帝指令張騫窮溯河源,張騫乘槎而去,經月至一處,見城郭如官府,室內有一女織布,又見一丈夫牽牛飲河。后還至蜀中,方知已至牛郎、織女二星座。這里詩人巧妙地運用了上下聯的開合關系。第一聯由上而下,順黃河奔流之勢著墨;第二聯以直上為轉折,把人們的視線從奔流到海不復回的順視中拉回,從地下引到天上,從現實世界進入神話世界━━黃河連銀漢,乘槎溯河源。全詩節奏有徐有疾,奔放而有宕逸之氣。
賞析二
錢塘江,又稱浙江。江口呈喇叭狀,海潮倒灌,形成著名的錢塘潮。錢塘潮以每年的夏歷八月十八在海寧所見者為最壯觀。潮水涌來之時,潮頭壁立,波濤洶涌,有如萬馬奔騰,成為古往今來自然界的一大奇觀。
此詩首句“八月濤聲吼地來”,寫潮來之勢,由遠而近,以一個動詞“吼”字,突出濤聲逼近的感覺。第二句寫潮勢達到頂點時的壯觀場面。悍湍的潮頭,昂揚著數丈高的身軀,撞擊著兩岸的山崖。一、二兩句,以“吼地來”和“觸山回”相對照,描寫出潮漲潮退的全過程,語氣上的急轉,更襯托出潮勢的奔騰急遽。據《海寧縣志·浙江潮略說》,錢塘江口有兩座山,其南曰龕,其北曰赭,并峙于江海匯合之處,即所謂海門。第三句以“須臾”承接第二句,由開頭的動境描寫轉入對潮去之后的靜態描寫。當潮水退出海門之后,呈現在詩人面前的是什么呢?洶涌的波濤以另一種形態展示出他的氣概━━波濤卷起沙堆似雪堆座座。文字表面上看已不是寫潮水,實際上恰恰正緊扣起句“吼起來”,以潮去后留下的又一奇景,更襯托出八月潮吼地而來、觸山打游的壯觀場面。全詩不事雕琢,流走飛動,而又緊湊洗練,顯示出詩人高度的藝術才能。
賞析三
劉禹錫,字夢得,洛陽人,貞元九年的進士,也就是公元793年中的進士,任監察御史,后來被貶朗州司馬,又被貶連州、夔州、和州等州的刺史,官至檢校禮部尚書兼太子賓客,所以后來詩人劉禹錫的文集就叫《劉賓客集》。劉禹錫這個人才能卓越,是有宰相的氣度的,是中唐“永貞革新”的中堅力量。
但改革失敗以后,以王叔文、王伾為核心的革新集團就遭到排擠、遭到打擊,另外的八個核心成員也都被貶為遠方的地方上的司馬,即遠地司馬,史稱“二王八司馬”事件,詩人劉禹錫亦在其列,是被貶為朗州司馬。詩人劉禹錫的詩歌中多有怨刺之筆,諷喻、批評社會上的種種流弊,寄托自身的志向和訴求。《浪淘沙》九首是他被貶夔州之后所作。這是其中的第一首。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渲染出河上的險惡風波,河水的洶涌澎湃。
黃河自古以來以裹挾流沙著稱,所以組詩開篇先寫黃河,也暗合了這個《浪淘沙》的本意。“九曲黃河萬里沙”,一條曲折蜿蜒、流沙莽莽的大河。“九曲黃河”,見于舊典《河圖》的記載,說黃河自昆侖山發源,一路東來,“河水九曲,九九千里”。后世的詩人也因此將之作為詠黃河最有名的典故之一,說它“千里一曲”。“萬里沙”,古人造字紀數,起于一,極于九,“九”這個數字本來就有究極的意思,至于“萬”字,一般我們說山高萬仞、流芳萬古,那都是有數之不盡、極言其多的含義的!熬徘薄叭f里”,兩個表示極致的數字連用在一起,將黃河裹挾萬千泥沙一路東來、源遠流長、濁浪滔滔的聲勢渲染得淋漓盡致。此外,“沙”這個字也能使人聯想起黃河所在的北地的茫茫風沙,這一句可以說是非常雄渾的起筆。
接下來詩人將目光投向這條大河的源頭——“浪淘風簸自天涯”!疤浴笔撬鳑_刷,淘洗,“簸”是顛動搖蕩,兩個動詞連用,節拍非常緊促,渲染出河上的險惡風波,河水的洶涌澎湃。“天涯”,本是指極遙遠的地方,黃河自天涯風浪顛簸而來,也襯托出它曲折東去的艱難。如果說“浪淘風簸”的節奏十分緊湊,“自天涯”就帶著幾分綿延不絕的悠遠了。河水奔騰東去,就被這三個字忽然逆挽一筆,帶著讀者的視線和心神一并溯流而上,投向天涯,投向遙遠的黃河源頭——那隱喻昆侖云中,如在天上的地方。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椗以⑶橛诰埃耐兄娙藙⒂礤a的抱負和情懷。
緊接著下句“如今直上銀河去”,直截了當將黃河與天上的銀河相溝通,從而一窺天上之景,前面寫九曲黃河,寫大浪淘沙之勢,奔騰萬里而來,那已經是波浪壯闊的大手筆了,到這里卻又忽然回宕一筆,氣勢不減,但是轉折橫生,瞬息之間,先前用力渲染的萬里征程、風浪顛簸,仿佛都消隱而去,只要乘船逆流而上,到達黃河的源頭就可以駛入垂地的銀河,直上天際。本來沉凝宏大的氣象,因為這么飛揚的一筆,平添了幾分飄逸,這才是詩人劉禹錫寫黃河的獨到之處。
而全詩最后一句,“同到牽?椗摇钡暮x,也就一目了然了。有道是,詩為心聲,不盡之意在于言外。這首《浪淘沙》也不僅是一幅波浪壯闊的畫卷,一次遨游天宇的暢想,更寓情于景,寄托著劉禹錫的抱負和情懷。
【浪淘沙劉禹錫賞析】相關文章:
劉禹錫的浪淘沙賞析11-05
劉禹錫《浪淘沙》賞析05-24
劉禹錫浪淘沙賞析06-30
劉禹錫《浪淘沙》賞析07-21
劉禹錫浪淘沙賞析11-06
浪淘沙劉禹錫的賞析11-12
劉禹錫的浪淘沙的賞析09-10
劉禹錫《浪淘沙》詩句賞析06-25
浪淘沙詩詞賞析劉禹錫09-26
浪淘沙劉禹錫曲的賞析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