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精品,国产精品一区在线麻豆,国产拍揄自揄精品视频网站,欧美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无码福利视频,亚洲无码视频喷水,亚洲三级色,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杜甫《絕句》

2024-06-21 杜甫

杜甫《絕句》1

  《絕句》是大詩人杜甫的作品,描繪了春日的草堂周圍生機盎然的春色,前兩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此時詩人的情緒是悠然的,而隨著視線的轉移、景物的轉換,江船的出現,心情有了微妙的變化。這種復雜細致的內心思想活動是三年級的孩子無法感受的,是本課教學的難點。鑒于此,我把本課重點放在欣賞春景,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感受春天的美好,感受詩人的喜悅。

  為了達成這樣的教學目標,教學中,我在扎扎實實地引導學生讀懂古詩的基礎上,嘗試把古詩與散文相結合,讓經典潤澤學生的生命,拓展古詩學習的空間,拓寬美的視野,培養審美情趣,積淀文化底蘊。

  首先,整堂課都努力創設春日的美好氛圍,在課件的制作中,我始終以明麗的色彩為背景,給學生強烈的視覺沖突,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變靜為動,變無聲為有聲,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春的懷抱,感受春天的美好,進而體會詩人愉悅的心情。

  其次,教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邊讀邊想象,在想象中體會春天的美好,體會詩人的快樂。

  想象力是人類所特有的一種思維能力,語文教學有著廣闊的想象空間,小學階段是進行想象力訓練的良好時機。這堂課,我引導學生通過想象,將古詩的內容再現出來,使詩情畫意盡在學生的腦海中,那么如何去展現呢,誦讀是最好的方式,教學生朗讀時延長某些字的讀音,就是讓學生有充分的想象余地。在不斷地朗讀中,孩子們還可以進行創造想象,所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飛向智慧的樂園。

  最后,從文學的角度,強化春天美,這堂課的設計嘗試把散文與古詩結合,尋找散文與古詩的結合點。

  我拓展了朱自清的《春》和郭沫若的《白鷺》。這兩段文字與《絕句》一樣經典!洞骸返钠喂雌鹆藢W生回憶——大自然多么美好,溝通了課內與課外的聯系。在由衷的贊美聲中,學生進入到《絕句》的教學。郭沫若的《白鷺》對化解“上”字的理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從學生的反映來看,他們感受到了白鷺蘊含的動態美、靜態美。雖然這兩段文字對三年級的孩子來說,理解有難度,但是兩位大文豪的文筆清新雋永,帶給人美的遐想,相信在佳句美文的滋養下,孩子們潛移默化的受到了美的熏陶,也希望能激起學生課后閱讀的興趣。這兩次的拓展是第一層次的,其目的是讓學生欣賞美、感知美,培養審美情趣。

  而關于春天成語的拓展和“遲日江山麗”的拓展是扎扎實實的,要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這兩處拓展告訴學生:語文學習需要不斷積累,需要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需要將課內和課外鏈接起來,擴大學習的空間。

  從課后學生的反映來看,孩子感受到文字所表達的春天的美好,體會到了作者的情感,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韻味,這是本堂課成功之處。但是,本課也出現了一些不足,如:對學生的關注不夠,很多問題都是點到為止,沒能深入;缺少大型活動的經驗,準備不夠充分,忘記發畫紙,造成環節缺失;而最大的問題在于與學生的相處不夠和諧。正如錢瀾校長在評課中指出“學生與老師心靈的距離較遠”。

  靜觀上海洋涇實驗小學的楊弋老師的課堂,老師與學生親密無間,課堂上的楊老師如魚得水,游刃有余。她能巧妙運用教學細節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不斷運用個性化的教學細節激活教學過程,在教學細節中蘊含深厚的人文關懷,是值得我好好學習的。

  課前交流:快樂、幽默

  上課前,楊老師跟學生的一段對話,從自我介紹,談到太倉,談到請學生做小導游,當學生只是介紹一些商業區,楊老師笑著說:“你們都想讓楊老師來太倉花錢吧,能不能給老師介紹一些風景秀麗的地方呢?”幽默的話語,使課堂里飄蕩起春風,充盈著歡笑,消除了學生內心的拘束和緊張,拉近了師生之問的.距離。在笑聲中,學生開始說到大自然。課前交流的最后,楊老師說,“小朋友對我這么熱情,我就唱一首歌回報大家”,轉入《村居》的教學。在這過程中,楊老師始終面帶微笑,語言親切,而且用商量的語氣。這樣的交流,沒有年齡的溝壑,沒有身份的阻隔,沒有師生的痕跡;這樣的交流,給人們的感受是,楊老師也是兒童,是“長大的兒童”。正因為如此,學生與老師對話時無拘無束、輕松愉快,在這樣愉悅的氛圍中,學生不自覺地跟著老師輕輕地唱起歌來,進入了快樂學習的狀態。

  師生對話:心靈交融

  師生間的對話應該是思與思的碰撞,心與心的交流,情與情的交融。在這一堂課中,楊老師帶領著孩子們一遍一遍地朗讀著,從最初的不知“平仄為何物”,到最后有板有眼地朗讀,他們一起融入到春日的美好中,這段過程中,孩子的學習是快樂的。此刻,師生關系的痕跡已經淡化,師生之間心相撞、情相融,他們儼然是情意相投的朋友。

  指導朗讀:關愛有加

  新型的良好師生情感“是一種真正的人與人的心靈溝通,是師生互相關愛的結果。它是師生創造性得以充分發揮的催化劑,是促進教師與學生的性情和靈魂提升的沃土。它是一種和諧、真誠和溫馨的心理氛圍,是真善美的統一體。”

  她見初次讀平仄的孩子讀時有困難,微笑著說:“楊老師帶大家一起讀!碑斠粋學生依然不知所以然時,楊老師附在他耳邊輕輕地帶讀著,耐心地等待,熱情地鼓勵,給學生莫大的鼓舞,學生終于讀成功了。從這個細節中,我們不僅看到楊老師對學生的關愛,還可以從這種關愛中感受到楊老師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的教育思想。在教學中,楊教師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位學生,把尊重的話語送給每位學生,把溫馨的微笑灑向每位學生。

  在楊老師的課堂上,我看到了差距,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我也找到了今后目標,有效地課堂,首先應該是平等和諧的課堂,只有在這樣的課堂上,才能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才能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進入學習狀態,讓語文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杜甫《絕句》2

  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杜甫《絕句其一》試析

  “絕句”是詩的名稱,并不直接表示詩的內容。這種形式便于用來寫一景一物,抒發一瞬間的感受。詩人偶有所見,觸發了內心的激情,信手把自己的感愛寫下來,一時不去擬題,便用詩的格律“絕句”作為題目。杜甫用這一形式寫了一組詩,共四首,用“絕句”為總題。本課《絕句》是其中的一首。這首詩是他從家里的窗口攝取的一幅優美的風景畫,表達了他寬闊的胸懷和悠閑愉悅的心情。 這首詩是杜甫重返成都后在他的`草堂中寫的。他這段生活比較安定,心情也比較愉快,因此他能夠用閑適的心情去欣賞草堂附近的景色,寫出流傳千古的名篇。

  詩人倚窗向外眺望,首先看到的是近景:屋外楊柳呈現一派青翠欲滴的色彩,柳枝迎風飄舞。兩只黃鶯在柳枝間相互追逐,唱出了悅耳的歌聲。詩人給逗樂了,于是寫出了“兩個黃鸝鳴翠柳”這一有聲有色的詩句。再把視線投向天空,看到成行的白鷺在高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好像要與青天相接的樣子。這很自然地會使詩人產生“一行白鷺上青天”的感受。這兩句由近及遠,視野遼闊。詩人的眼睛好像攝影機的鏡頭一般,又轉向對面的西嶺(即岷山)。這巍峨的西嶺,盡是皚皚白雪,千年不化。它像一道雪砌的屏障,橫亙西部。西嶺雖大,但這個小小的窗口卻能把西嶺的雪景盡收眼底。詩人用“窗含”句來概括所看到的這幅積雪圖,氣勢非凡。接著詩人的目光又由山落到門前的岷江上,看見沿河停泊著許多商船。這些商船是經常往來于蜀地和長江下游吳地的。草堂附近有個合江亭,由蜀到吳去的人都由此登船。據歷史記載,三國時費偉出使東吳,孔明曾在此為費偉送行。他對費偉說:“萬里之行始于足下!焙笕税迅浇囊蛔鶚蚍Q為“萬里橋”。杜甫當然熟悉這些掌故,于是把眼前景物與歷史事實熔鑄入詩,就得出了“門泊東吳萬里船”之句。

  全詩四句,兩兩相對,剛好組成兩副對子。這兩副對子寫的景色遠近交錯,形成一個完整的、遼闊的、有聲有色的畫面!扒镅笔谷讼氲接钪娴臒o窮,“萬里船”使人想到地域的廣大。這首小詩描繪出來的圖景,真是尺幅千里,容量極大,給讀者無限廣闊的思索空間。

杜甫《絕句》3

  漫興九首(其一)

 。ㄌ疲

  眼見客愁愁不醒,無賴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開深造次①,便教鶯語太丁寧。

  ①造次:魯莽,輕率。

 。1)本詩的詩眼是(2分)

 。2)這首詩寫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仇兆鰲評論此詩說:“人在失意時,春色亦成無賴!闭埥Y合全詩,談談你對仇兆鰲的評語的理解。

  【參考答案】

 。1)第一句中的“客愁”是詩眼。答“愁”也可。

  (2)由“客愁”可以感受到飽嘗亂離之苦的詩人雖然生活暫得安寧,但并沒有忘記國難未除,故園難歸。“不醒”二字,刻出這種心理的沉醉迷茫而不能自拔。這是詩人“失意”之處。(2分)第二句中,春色卻不曉人情,莽莽撞撞地闖進了詩人的眼簾,擾人心緒!三四兩句繼續寫春色的“深造次”:匆急地催遣花開,命令鶯啼頻頻。望江亭春色頓覺其無賴,見花開春風則深感其造次,聞鶯啼嫩柳則嫌其過于丁寧,層層翻出“無賴”之意,加倍寫出了詩人的煩惱憂愁。(3分)這種“以樂景寫哀情”的手法,能使所寫哀情表達得更加充分,深深打動人心,引起共鳴。(1分)

  【評分要點】考生應緊扣“人在失意時,春色亦成無賴”中的“失意”“春色”“無賴”三個詞語,聯系詩句的具體內容詳細解析和作答,還要求能指出所采用的寫作手法。解析“失意”,解析“春色”,“無賴”5分,表達手法和效果1分。(大意如此即可。)

  絕句漫興九首(其一)賞析:

  《杜臆》中云:“客愁二字乃九首之綱”,這第一首正是圍繞“客愁”來寫詩人惱春的心緒!把垡娍统畛畈恍选,概括地說明眼下詩人正沉浸在客居愁思之中而不能自拔!安恍选倍,刻畫出這種沉醉迷惘的心理狀態。然而春色卻不曉人情,莽莽撞僮地闖進了詩人的眼簾。春光本來是令人愜意的,“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但是在被客愁纏繞的詩人心目中,這突然來到江亭的春色卻多么擾人心緒!你看它就在詩人的眼前匆急地催遣花開,又令鶯啼頻頻,似乎故意來作弄家國愁思綿綿中的他鄉游子。此時此地,如此的心緒,這般的花開鶯啼,司春的女神真是“深造次”,她的殷勤未免過于輕率了。杜甫善于用反襯的手法,在情與景的對立之中,深化他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加強詩的藝術效果。這首詩里惱春煩春的情景,就與《》中“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意境相仿佛。只不過一在亂中,愁思激切;一在暫安,客居惆悵。雖然抒發的感情有程度上的'不同,但都是用“樂景寫哀”(王夫之《姜齋詩話》)則哀感倍生的寫法。所以詩中望江亭春色則頓覺其無賴,見花開春風則深感其造次,聞鶯啼嫩柳則嫌其過于丁寧,這就加倍寫出了詩人的煩惱憂愁。這種藝術表現手法,很符合生活中的實際。仇兆鰲評此詩說:“人當適意時,春光亦若有情;人當失意時,春色亦成無賴”。(《杜詩詳注》卷九)正是詩人充分描繪出當時的真情實感,因而能深深打動讀者的心,引起共鳴。

  二:

  絕句漫興九首(其一)

  杜絕句漫興九首(其一)甫

  眼見客愁愁不醒,無賴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開深造次[注],便教鶯語太丁寧。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注]造次:匆忙,倉促。

 。1)以上兩首主題相同的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2)《春望》中“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句和《絕句(其一)》中的“即遣花開深造次,便教鶯語太丁寧”句都寫到了“花”“鳥”。兩句詩的表現手法相同嗎?請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

 。1)表達了詩人因飽受離亂之苦而產生的客居他鄉的愁思。

  (2)如說相同,都是用了“樂景寫哀”的反襯手法,在情與景的對立中,加倍地寫出了詩人的煩惱憂愁;蛘f不用,《春》詩中“花”“鳥”與詩人一同“濺淚”“驚心”,情景融為一體,而《絕》詩中以“花”“鳥”的無情反襯出詩人的“客愁”,以景襯情,更突出首句中的“愁不醒”。(或說同中有異。答題中要擺出觀點,加以闡述。)

杜甫《絕句》4

  江碧鳥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 何日是歸年。

  (1)詩的前兩句寫了哪幾種景物,有何特點?

  答:景物:江、鳥、山、花.特點:碧綠、潔白、青蔥、火紅。

  (2)“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字用得十分傳神,請簡要賞析.

  答: “欲”字妙在用擬人手法賦予花朵以動態,搖曳多姿

  譯文:

  江水碧綠水鳥的白翎顯得更加潔白,山峰青翠映襯得花兒象燃燒的火一樣紅。

  今年的眼看又過去了,不知什么時候才是我回家的日子。

  賞析: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這是一幅鑲嵌在鏡框里的風景,濡飽墨于紙面,施濃彩于圖中,有令人目迷神奪的魅力。你看,漫江碧波蕩漾,顯露出白翎的`水鳥,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風光!滿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鮮花紅艷無比,簡直就象燃燒著一團旺火,多么綺靡,多么燦爛!以江碧襯鳥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輝;以山青襯花葩的紅,青紅互為競麗。一個“逾”字,將水鳥借江水的碧色襯底而愈顯其翎毛之白,寫得深中畫理;而一個“欲”字,則在擬人化中賦花朵以動態,搖曳多姿。兩句詩狀江、山、花、鳥四景,并分別敷碧綠、青蔥、火紅、潔白四色,景象清新。

杜甫《絕句》5

  教學目標

  1、能掌握課文生字詞。

  2、能了解古詩大意。

  教學內容

  1、學習古詩的基本方法。

  2、小組討論及對話交流的基本程序。

  教學材料

  杜甫《絕句》教學方法

  教師引領法、小組討論法、課堂展示法

  教學課時

  1課時(40分鐘)

  教學課程

  一、教學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在思念家鄉的時候是怎么表達自己的感情的呢?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大詩人杜甫的方法。(板書課題:《絕句》—杜甫)

  二、初讀詩歌,梳理詞句。

  投影1:閱讀古詩,完成學習任務:

  ① ② ③根據拼音解決生字。

  根據上下文猜測生詞、難詞、關鍵詞的含義。初步理解古詩大意。

  投影2:檢查初步閱讀情況:

  ①規范學生讀音,強調難字:

  鸝(lí)行(háng)鷺(lù)泊(bó)②釋義:

  西嶺:西嶺雪山。

  千秋雪:指西嶺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積雪。泊:停泊。

  東吳:古代吳國領地,江蘇省一帶。萬里船:不遠萬里開來的船只。

  三、多角度閱讀并概述古詩,分組討論并宣布討論結果。

  師:請1—4組的同學按序號對應不同角度,用自己的話來概述古詩。

  1、從“內容”的角度來概述。

  2、從“主題”的角度來概述。

  3、從“思想感情”的角度來概述。

  4、從“詩中景色”的角度來概述。

  討論過程(……)

  師:同學們都很積極地在討論,下面請各小組推薦一位同學來宣布討論結果。請第1組從“內容”角度概述的同學展示。

  投影3:引領:從“內容”的角度來概述(講清楚時間、地點、環境、事件即可)。預設:兩只黃鸝在柳枝上鳴叫,一行白鷺在天空中飛翔。窗口可以看見西嶺千年不化的積雪,門口停泊著從東吳萬里迢迢開來的船只。

  請第2組從“主題”角度概述的同學展示。

  投影4:引領:從“主題”的角度來概述(抓住詩人寫這首詩主要想表達的是什么)。預設:詩人看見美麗的景色,想到了自己的故鄉,因而非常思念故鄉。請第3組從“思想感情”角度概述的`同學展示。

  投影5:引領:從“思想感情”的角度來概述(從這首詩中能體會到什么樣的感情)。預設:詩歌前兩句還是生機勃勃的春景,后兩句詩人就陷入了哀傷的思鄉之情當中。請第4組從“詩中景色”角度概述的同學展示。

  投影6:引領:從“詩中景色”的角度來概述(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預設:黃鸝、白鷺、積雪、船只。體會古詩的優美之處。

  課后作業:抄寫古詩中的重點生字詞,背誦古詩。

  寢室設計方案

  設計目標:環保、溫馨、舒適。

  設計內容:美化天花板及墻壁,規范書架擺設、雜物堆放。設計材料:膠水、膠布、剪刀、泡沫彩紙板、記號筆。設計方法:成員合作、分工配合。設計時間:12小時設計過程:

  1、購買材料:分兩組進行,一組前往材料區;購買墻紙(溫馨色調,建議米白色)、泡沫型彩紙板(紅、黃兩色)、掛鉤;另一組前往生活區,購買膠水、雙面膠、剪刀、記號筆、強力清潔劑。

  2、準備材料:將泡沫彩紙板剪成花瓣形狀(紅、黃兩色),大小不一,兩種顏色的花瓣交替粘緊備用。

  3、全體成員首先把寢室打掃一遍,用買來的強力清潔劑把寢室的衛生死角清理干凈。

  由于寢室空間狹小,很多東西都沒地方放,比如包包之類的,所以在墻上粘貼一些掛鉤是非常有必要的。把買來的掛鉤分布均勻地貼在每個位置的旁邊,這樣既可以節省空間又不會覺得有損美觀。

  寢室進門的兩個床后面有一個大約行李箱寬的空置位置,這個位置就用來放行李箱,兩邊的空位剛好可以放進8個箱子。

  4、寢室打掃干凈以后就開始貼墻紙,寢室共8人,分兩組進行,4個人負責一邊,一邊兩個人在床上負責貼紙,下面兩個人負責遞接材料。墻紙貼好之后,把之前粘好的花瓣貼在上床以上的墻紙上面,距離適中。成品效果不會讓人眼花,會帶給你一種溫馨舒適的視覺感受,達到了最初的設計目標。

杜甫《絕句》6

  沒想到這次優質課比賽的題目竟然是古詩詞教學,真是想不到。本來詩歌教學就像燙手山芋。尤其是低年級,很難調動學生學習古詩1 / 5

  詞的積極性。另外,我從來沒有教過古詩詞公開課,這對我來說真的是一個挑戰。這個燙手山芋怎么吃?所以備課的時候,我首先仔細思考了自己的學習目標,最后把吃紅薯的目標定為認識五個會讀單詞的人,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初步理解詩詞,能夠動情地背誦詩詞。經過教學,基本達到了預期目標。

  杜甫的代表作之一《絕句》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寫景詩。杜甫經歷了混亂和流放。社會現狀使杜甫的詩歌充滿了沮喪和挫敗感。除了他的“人生第一快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絕句》應該算是表達老杜喜悅心情的一首永恒的絕唱。全詩雖然只有28個字,但字里行間卻有無窮的美。全詩一句一景,通過景物表現詩人復雜細致的內心活動。學生如何感受詩歌的美和人情?

  “生活化”真的很重要。我在和二年級的孩子打交道。學生年紀小,閱歷少,概括能力弱,理解詩詞有困難,讀古詩感情用事。所以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以“慢慢走,欣賞”的態度去學習。我盡量避免逐字逐句的分析解釋,堅持讀書而不是說話,讀書促悟,讀書帶悟。在閱讀中,我注重閱讀的層次:先讀對,再讀出節奏,再讀出意境和韻味。生詞的教學相對扎實,學生讀得準,讀得節奏快。所以閱讀意境和韻味是重點。

  如何讓學生讀懂意境?低年級學生主要是形象思維。比如學一兩句詩句的時候,我讓學生用圖畫想象,感受黃鸝的活潑可愛,白鷺的姿態優雅,圖畫的'色彩鮮艷,意境高遠,感受春天的朝氣蓬勃。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和背誦美來影響美,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上,我使用了許多方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一、創設情境,扮演角色,比如像小黃鸝一樣唱歌,像白鷺一樣飛翔;第二,以各種形式大聲朗讀。比如火車讀書說話,男女讀書,賞畫,背古詩等等。第三,多維度評價。比如“你真的很擅長積累”,“你真的很聰明”,“你的方法真的很棒”,讓學生增強對成功經驗的信心。

  紅薯很辣,我嘗了一下覺得很好吃。教了《絕句》,收獲了很多,也后悔了很多問題。上課總是放不下。心里總想著教案,總擔心完成不了教學任務。所以有些地方,學生的風采沒有得到充分展現。比如“白鷺”的引入,也可以讓學生多說話。學生唱《春天在哪里》這首歌的時候,讓學生多唱點對我有好處,不要在學生感興趣的時候突然停下來。當時可以作為課堂練習,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讓學生放松。這也說明我靈活掌控課堂的能力不夠,需要多磨練。還有,比如白板畫不出節奏線的時候,學生在書上畫不是很好嗎.

  簡而言之,多虧了這個又熱又香的“紅薯”.

杜甫《絕句》7

  絕句(遲日江山麗)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釋]

  遲日:人們稱春天的太陽為遲日,因為春天來了,日照時間長了,所以為遲日。

  泥融:這里指泥土滋潤。

  融:滋潤。

  飛燕子:燕子飛來飛去。

  沙:沙灘。

  鴛鴦:一種水鳥,雌雄成對生活在水邊。

  [譯詩]

  春天的太陽映照得江山如此秀麗,隨風吹來了各種花草的芳香。濕軟的泥土引來只只飛燕,溫暖的沙灘上睡著對對鴛鴦。

  賞析:

  杜甫的這首五絕,四句兩兩相對,平樸如話,因此有人認為跟小孩子對對子沒有什么區別(參見《鶴林玉露》)。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駁說:“余曰:上二句兩間(指天地間)莫非生意,下二句見萬物莫不適性。豈不足以感發吾心之真樂乎?”王氏的意見是對的。此詩抓住景物特點寫******,畫面優美,格調柔和,很能引發讀者的喜春之情。

  “遲日”,出自《詩經·七月》:“春日遲遲!贝禾旃庹諘r間漸長,天氣趨暖,正所謂“天初暖,日初長”(歐陽炯《春光好》)。詩人以“遲日”領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萬物欣欣向榮的特點,并使詩中描寫的物象有機的組合為一體,構成一幅明麗和諧的圖。你看:陽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復蘇,萬象更新。清風拂面,送來百花的芳香,帶來春草的清馨。河灘上,溪岸邊,冰雪融盡,泥土潮濕而松軟,燕子輕盈地飛來飛去,銜泥筑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溫,美麗多情的`鴛鴦相依相偎,恬然靜睡,十分嬌慷可愛。燕子是侯鳥,詩人描寫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前二句的“遲日”、“江山”、“春風”、“花草”組成一幅粗線勾勒的大場景,并在句尾以“麗”、“香”突出詩人強烈的感覺;后二句則是工筆細描的特定畫面,既有燕子翩飛的動態描繪,又有鴛鴦慵睡的靜態寫照。飛燕的繁忙蘊含著春天的勃勃生機,鴛鴦的閑適則透出溫柔的春意,一動一靜,相映成趣。而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陽光下,和諧而優美,確實給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清人陶虞開稱杜甫筆法高妙,能“以詩為畫”(《說杜》),此詩可為印證。但這首五絕之妙并不止于“以詩為畫”,詩人著意傳達的還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如果說春日遲遲、江山秀麗、清風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鴛鴦,都是詩人的視覺、觸覺(風)、嗅覺所感,那么泥土之“融”、沙礫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覺了。只因為對春天的陽光明麗、惠風和暢、鳥語花香感受至深,詩人無須觸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濕和沙礫的溫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體會又加深了對飛燕的輕盈、鴛鴦嬌慵的視覺印象,從而使詩人的整個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諧和春意之中。

  反復誦讀此詩,你也會有春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覺。此詩的成功不但在于作者善于觀察物象,更在于作者善于體察物情。前人或謂杜甫這首詩“與兒童屬對何異”。無非譏其造語平淡,未在追奇獵怪上下功夫,殊不知,這正是功力老到之處。周紫芝《竹坡詩話》云:“作詩到平淡處,要似非力所能!碧K軾也說:“大凡為文……漸老漸熟,乃造平淡!边@兩句話用來評價杜甫這首五絕,至為恰當。

杜甫《絕句》8

  清晨,杜甫推開窗,望著外面——他驚呆了!門前柳樹在河邊梳理著頭發,仿佛在和杜甫道著你好。翠綠柳樹上,兩只活潑可愛、小巧玲瓏的黃鶯在樹上吟唱著。它們時而高歌,時而淺唱,在這片清新春意中傳遞著鳥的語言。

  杜甫抬頭一看,只見一行白鷺排著隊飛上天空。它們飛得越來越遠,越來越高,直到空中只留下幾聲鳥鳴。它們向著太陽飛去,朝去朵飛去,朝藍天飛去。杜甫看到了遠方山上的積雪,它們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亮。杜甫再看門前的小河,呀!這不是東吳來的`船嗎?杜甫心中忐忑我的家鄉肯定解放了!我年邁的父母親還好嗎?我的兒女幸福嗎?我的妻子好嗎?杜甫激動之后,立刻有淡淡的鄉愁涌上心頭,杜甫回到房間,立刻提筆寫下了《絕句》這首詩。

杜甫《絕句》9

  《絕句·江碧鳥逾白

  作者:杜甫

  原文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注釋

  1、逾:更加、更多。

  2、欲:好像。

  3、然:燃燒。

  4、過:過去。

  5、何:什么。

  翻譯

  江水碧綠使水鳥的白翎顯得更加潔白,

  山峰青翠映襯得花兒像燃燒的火一樣紅。

  今年的春天眼看又要過去了,

  不知什么時候我才能回家?

  賞析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這是一幅鑲嵌在鏡框里的風景畫,描寫出了暮春時的美麗景色,濡飽墨于紙面,施濃彩于圖中,有令人目迷神奪的魅力。漫江碧波蕩漾,顯露出白翎的水鳥,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風光。滿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鮮花紅艷無比,簡直就像燃燒著一團旺火,十分旖旎,十分燦爛。

  以江碧襯鳥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輝;以山青襯花葩的紅,青紅互為競麗。一個“逾”字,將水鳥借江水的碧色襯底而愈顯其翎毛之白,寫得深中畫理;而一個“欲”字,則在擬人化中賦花朵以動態,搖曳多姿。兩句詩狀江、山、花、鳥四景,并分別敷碧綠、青蔥、火紅、潔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賞心悅目。

  可是,詩人的旨意卻不在此,緊接下去,筆路陡轉,慨而嘆之。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句中“看又過”三字直點寫詩時節。

  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謂不美,然而可惜歲月荏苒,歸期遙遙,非但引不起游玩的興致,卻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傷。此詩的藝術特點是以樂景寫哀情,唯其極言春光融洽,才能對照出詩人歸心殷切。它并沒有讓思歸的感傷從景象中直接透露出來,而是以客觀景物與主觀感受的不同來反襯詩人鄉思之深厚,別具韻致。

杜甫《絕句》10

  教學目標:

  通過理解字詞句的意思,弄清詩句的含義,在解詞理句的基礎上能用自己的話說出全詩的大意。

  重點理解“含”字的妙用。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啟發學生依據詩句展開想象,以畫配詩,引導學生通過畫面,領會詩的意境,從而體驗詩人作詩時的歡快的心情。

  有感情地背誦全詩。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句,通過詩中所描繪的景色感受詩人的心境,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絕句》這首詩所描繪的景色,并在頭腦中展現詩句所描繪的情景,體會詩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知詩人,解題意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唐代有兩位著名詩人,一位享有“詩仙”的美稱,他是—李白;另一位則被稱為“詩圣”,他是—杜甫。我們今天來學習一首杜甫的詩----絕句。(板書課題,齊讀)教學生字:絕。(觀察生字的結構、偏旁,說說書寫注意點。教師在田字格中范寫。生一起書空、描紅)。

  (二)簡介作者。

  杜甫晚年,住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旁。這一天,風和日暖,天朗氣清,他閑坐在草堂里,透過窗口和門口欣賞外界的景物。把他所看到的美景寫成了這首《絕句》

  (三)簡介絕句

  絕句由四句組成,有嚴格的格律要求。

  常見的絕句有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今天學習的這首,每一行有七個字,稱為七言絕句。

 。ㄋ模z查預習情況,出示生字詞。

  二、抓字眼,明詩意

  (一)自由讀古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ǘ⿴煼蹲x,注意聽老師讀詩的節奏。

  (三)指名朗讀,注意節奏。

  其他同學邊聽邊想象詩句給我們勾勒了一幅怎樣畫面?

  (四)學習生字

  出示詩中有兩個多音字-----行、泊先讀準這兩個字在詩句中的讀音:一行[háng]白鷺上青天。門泊[bó]東吳萬里船。再讀它們的另外一個音,給它們分別組個詞。師總結:碰到多音字,我們要學會辨別,在不同的句子中讀準它們的`音。再來讀這兩句詩,把字音給讀準了。

  (五)讀詩句。

  掃除生字障礙后學生再讀古詩、指名讀、小組讀。這首古詩描寫了哪些景物呢?(生討論,自由表達)借助課件一一介紹。黃鸝鳥:也叫黃鶯,羽毛黃色,嘴淡紅色,喜歡在春天里鳴叫,叫的聲音很好聽。白鷺也是一種鳥,羽毛白色,腿長能涉水捕食魚蝦。千秋雪:很長很長時間里不融化的積雪。萬里船:從很遠很遠地方來的船只。

  同桌互讀,全班讀。

  三、想意境,悟詩情

 。ㄒ唬┎シ乓饩硤D一:春天來了,新綠的柳樹上兩只黃鸝在唱歌。

  1.如果把詩配上畫,應首先畫什么?(黃鸝)2.詩中那活潑可愛、小巧玲瓏的黃鸝鳥兒在什么地方呢?(柳樹間)怎樣的柳樹呢?詩人是用哪個字來形容柳樹的?(翠)可見此時正是早春時節,那黃鸝在翠綠的柳樹上做什么?(鳴叫)

  3.誰來說說這句詩的意思?4.這黃鸝嘰嘰喳喳的叫著,好像在說些什么呀?(學生想象說話)活潑可愛的黃鸝鳥在翠綠的枝頭歌唱,這是詩人看到的近景。

  讓我們用歡快的語調讀第一句詩,注意節奏。

 。ǘ┎シ乓饩硤D二:一行白鷺輕盈地飛向藍天。 1.詩人正陶醉于黃鸝悅耳的鳴叫聲中,忽然眼前掠過一道白色的弧線,你們猜猜這白色的弧線是什么?

  2.理解“青天”:同學們,我們剛學過《拉薩的天空》這篇課文,誰能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拉薩天空的顏色。——“蔚藍、瓦藍、湛藍”,是啊,詩人生活的那個時代天空就像拉薩的天空這么藍。在詩人的筆下,這樣的天空就叫做——青天。

  指名說詩句意思。3.齊讀詩句。

  潔白的鷺鳥飛向蔚藍的天空,這樣的畫面可真美!這是詩人看到的遠景。讓我們齊讀第二句,讀出畫面的美來。

 。ㄈw會詩境

  1.你找到了詩中的表示顏色的字嗎?2.練習說話。

  詩人用色彩鮮明的字寫出春天景物的特征,仿佛有一幅早春美景圖展現在我們面前。同學們能不能看著畫面,結合詩句,試著用自己的語言來描繪這美好的畫面。大家可以按這樣的句式來說:

  出示句式:這早春的景色真美啊,天空,柳樹,黃鸝,白鷺

  。詩人覺得眼前的一切就像。

  3.齊讀一,二句。

  同學們描繪得真美啊,讓我們把

  一、二句詩聯起來讀一讀,讀出畫面的美來。

  (四)播放意境圖三:推開窗子,遠方有雪山。

  1.美麗的景色讓人陶醉,詩人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這時他一抬頭,卻又被另一處景物所吸引,是什么?是遠處的西嶺雪山

  2.交流:對這句詩,你的心中有什么疑問嗎?誰能幫幫他解決這個問題? ?

  窗含:要想理解這兩個字啊,我們不妨來體會一下作者是站在哪兒在看外面的世界。(生:窗前。)我們透過窗兒也能看到外面的世界,你透過窗子看到了什么?(生根據自己所見表達)

  真是一幅美麗的畫,這幅畫還有畫框呢!

  這畫框是什么呀?(窗框)[體會:這美妙的景色就好像是鑲嵌在窗框中的一幅畫。]孩子們,做個生活的有心人,經常去看看窗外千變萬化世界,你會看到很多美好的畫面。(教師出現三幅鑲嵌在窗框中的美景)(出示窗框中雪景)這樣說來,這岷山上終年不化的積雪就像是鑲嵌在草堂窗框中的一幅畫。

  3.指名說第三句意思,讀詩句。?

  (五)播放意境圖四:江邊停泊著船只。

  1.交流:你知道江邊?康拇皇菑哪睦镩_來的呢?它們已經行走多遠呢?你是從哪個詞知道的呢?

  2.(東吳)東吳是三國時期孫權在江蘇一帶建立的政權,所以東吳指江蘇一帶的地方。而杜甫是在四川成都,真是千里迢迢而來。詩中用一個詞---萬里!叭f里”---路途遙遠。

  3.生說詩句意思?

  讓我們一起用愉快的語氣齊讀

  三、四句詩。 4.第三,四句寫了詩人遠望近觀的情形,我們能不能按這樣的句式來說說:詩人抬頭向遠處看,只見,低頭看近處,只見,看到這番情景,詩人心中。

  四、背誦古詩

  回顧全詩,詩人向我們描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呢?指名說全詩意思。

  自由背誦古詩。指名背誦。齊誦。五.遷移運用

  這首詩除了抓住景物特點來寫,還運用了一種修辭手法,叫作對偶。詩圣杜甫還寫過很多詩,我們再來看他寫的另外一首《絕句》。出示課件。

  六、課堂練習

  青天:

  千秋:

  泊:萬里船:含:

  七.布置作業

  根據自己對古詩的理解,畫出你想象中的畫面。板書設計:

  絕句

  黃鸝翠柳千秋雪白鷺青天萬里船

杜甫《絕句》11

  唐代: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譯文

  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婉轉地歌唱,一隊整齊的白鷺直沖向蔚藍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見西嶺上堆積著終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泊著自萬里外的東吳遠行而來的船只。

  注釋

 。1)西嶺:西嶺雪山。

 。2)千秋雪:指西嶺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積雪。

 。3)泊:停泊。

 。4)東吳:古時候吳國的領地,江蘇省一帶。

 。5)萬里船:不遠萬里開來的船只。

  (6)“絕句”是詩的'名稱,并不直接表示詩的內容。這種形式便于用來寫一景一物,抒發作者一瞬間的感受。詩人偶有所見,觸發了內心的激情,信手把詩人自己的感受寫下來,一時不去擬題,便用詩的格律“絕句”作為題目。杜甫用這一形式寫了一組詩,共四首,用“絕句”為總題。《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是其中的一首。詩歌以自然美景,透一種清新輕松的情調氛圍。前兩句,以“黃”襯“翠”,以“白”襯“青”,色彩鮮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機初發的氣息。首句寫黃鸝居柳上而鳴,與下句寫白鷺飛翔上天,空間開闊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遠!按昂鲙X千秋雪”上兩句已點明,當時正是早春之際,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這就給讀者一種濕潤的感受。末句更進一步寫出了杜甫當時的復雜心情——說船來自“東吳”,此句表戰亂平定,交通恢復,詩人睹物生情,想念故鄉。

  創作背景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時期,成都尹嚴武入朝,當時由于“安史之亂”,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亂得以平定,嚴武還鎮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當時,他的心情很好,面對這一派生機勃勃,情不自禁,寫下這一首即景小詩。

杜甫《絕句》12

  作品簡介

  《絕句漫興九首》是唐代詩人杜甫的組詩作品。這組絕句寫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九首詩寫草堂一帶由春入夏的自然景物和作者的情思感觸。前七首寫早春、仲春、晚春景物,后二首寫春去夏至之景。從內容看,當為由春至夏相率寫出,亦有次第可尋。詩人用反襯的手法,在情與景的對立之中,深化思想感情,加強藝術效果。

  作品原文

  絕句漫興九首

  [唐]杜甫

  其一

  眼見客愁愁不醒,無賴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開深造次,便教鶯語太丁寧。

  其二

  手種桃李非無主,野老墻低還似家。

  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

  其三

  熟知茅齋絕低小,江上燕子故來頻。

  銜泥點污琴書內,更接飛蟲打著人。

  其四

  二月已破三月來,漸老逢春能幾回。

  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

  其五

  腸斷江春欲盡頭,杖藜徐步立芳洲。

  顛狂柳絮隨風去,輕薄桃花逐水流。

  其六

  懶慢無堪不出村,呼兒日在掩柴門。

  蒼苔濁酒林中靜,碧水春風野外昏。

  其七

  糝徑楊花鋪白氈,點溪荷葉疊青錢。

  筍根雉子無人見,沙上鳧雛傍母眠。

  其八

  舍西柔桑葉可拈,江畔細麥復纖纖。

  人生幾何春已夏,不放香醪如蜜甜。

  其九

  隔戶楊柳弱裊裊,恰似十五女兒腰。

  誰謂朝來不作意,狂風挽斷最長條。

  作品注釋

  ①漫興:隨興所至,信筆寫來。

  其一

 、谘垡姡貉垡姷。愁不醒:客愁無法排遣。

 、蹮o賴:謂春色惱人。江:指浣花溪。

 、芮玻号徘。深:很,太。造次:匆忙,倉猝。

  ⑤丁寧:再三囑咐。

  其二

 、奘址N:自己親手種植。

 、咭袄希憾鸥ψ灾。

 、嗲∷疲赫。得:句末助詞,唐人口語,相當于“呢”。

  ⑨夜來:昨夜。

  其三

  ⑩茅齋:指草堂。

  故來頻:故意頻頻飛來。

  其四

  破:突破。

  其五

  芳洲:長滿花草的水中陸地。

  顛狂:本指精神失常,引申為放蕩不羈。

  其六

  無堪:無可人意的景致。

  其七

  糝(sǎn):散。

  雉子:雉的幼雛。雉,通稱野雞,性好伏,善走。

  鳧:野鴨。

  其八

  香醪(láo):美酒。

  其九

  不作意:沒注意。

  作品譯文

  其一

  眼看客居他鄉的我正愁得無法排解,你這無賴的春色竟來到江亭。

  你讓花兒開放就已經十分魯莽,還讓黃鶯對我喋喋不休地亂鳴。

  其二

  這是我親手栽種的桃李啊并非沒有主,我這鄉野老人的院墻雖低卻也是個家。

  春風像是有意欺負我,昨夜翻過墻來吹折幾枝花。

  其三

  明知我的草堂十分低小,江上的燕子卻故意頻頻飛進飛出。

  嘴中的春泥掉下來弄臟了琴和書,還常常為捕捉飛蟲撞了老夫。

  其四

  二月已經過去三月到來,漸漸老去的人遇到春天還能有幾回?

  莫去想那無窮無盡的身外事,姑且先喝干這一生中有限的酒幾杯。

  其五

  站在春光欲盡的江邊心腸似斷,拄著藜杖踟躕于長滿青草的小洲。

  如顛似狂的柳絮隨風亂舞,輕薄不自重的桃花逐水漂流。

  其六

  沒有可賞的景致也就不愿出村,吩咐孩子每日關上柴門。

  在蒼苔蓋地的靜林中自飲濁酒,任它野外碧水春風折騰得地暗天昏。

  其七

  飄落在路上的楊花像鋪了一層白氈,點貼于溪面的`荷葉像堆疊著的青錢。

  竹林筍根間的幼雉難以發現,溪邊沙灘上的鳧雛傍母而眠。

  其八

  舍西的桑葉已柔嫩可摘,江邊的麥苗又已長得細長。

  人生能有幾何歲月春已入夏,可不能把甜蜜的香酒丟在一旁。

  其九

  隔著門墻外的柳條細弱裊裊,恰如十五歲女兒柔軟的纖腰。

  哪里知道早晨一不留心,竟被狂風扯斷了最長的枝條。

  創作背景

  這組絕句當作于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在《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組詩之后。當時作者卜居成都草堂。

  作品鑒賞

  這組詩寫村居感受。全詩以“客愁”為綱,分寫草堂一帶由春入夏的自然景物和作者的情思感觸。

  第一首詩寫因旅居無聊而惱春。上兩句是在寫楊柳之美,下兩句是借楊柳為何不展身姿是因為被狂風折斷了枝條來指代詩人自己的不得志。詩人雖不在朝廷,但是時時關心國計民生。自己像那不能舒展身姿的楊柳一樣,是因為被社會的現實擊打得無法去拯救蒼生,自己為官不得重用,壯志難酬。全詩圍繞“客愁”來寫詩人惱春的心緒!把垡娍统畛畈恍选保爬ǖ卣f明眼下詩人正沉浸在客居愁思之中而不能自拔!安恍选倍郑坍嫵鲞@種沉醉迷惘的心理狀態。然而春色卻不曉人情,莽莽撞僮地闖進了詩人的眼簾。春光本來是令人愜意的,“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但是在被客愁纏繞的詩人心目中,這突然來到江亭的春色卻多么擾人心緒!它就在詩人的眼前匆急地催遣花開,又令鶯啼頻頻,似乎故意來作弄家國愁思綿綿中的他鄉游子。此時此地,如此的心緒,這般的花開鶯啼,司春的女神真是“深造次”,她的殷勤未免過于輕率了。

  第二首詩承接第一首而來,借埋怨春風欺花來發牢騷。前兩句說桃李有主,而且是在自家的花園之中,“非”“還”二字加強語氣,強調感情色彩。后兩句說,春色催花,已是“深造次”,而春風竟又來欺凌,一夜之間居然吹折數枝鮮花!詩人寓情于景,造成情與景的對立氣氛。在詩人眼中,春風折花,便是有意欺主。在詩人筆下,春風與桃李都人格化了。明明是詩人惱春,卻寫成春風欺人。

  第三首詩寫頻頻飛入草堂書齋里的燕子擾人的情景。首句說茅齋的極度低矮狹窄,“熟知”,乃就燕子言。連江上的燕子都非常熟悉這茅齋的低小,大概是更宜于筑巢。所以第二句接著說“故來頻”。燕子頻頻而來,自然要引起主人的煩惱。三、四兩句就細致地描寫了燕子在層內的活動:筑巢銜泥點污了琴書不算,還要追捕飛蟲甚至碰著了人。詩人以明白如話的口語,作了細膩生動的刻畫,給人以親切逼真的實感;而且透過實感,使人聯想到這低小的茅齋,由于江燕的頻頻進擾,使主人也難以容身了。從而寫出了草堂困居,詩人心境諸多煩擾的情態。明代王嗣奭《杜臆》就此詩云:“遠客孤居,一時遭遇,多有不可人意者!边@種不可人意,還是由客愁生發,借燕子引出禽鳥亦若欺人的感慨。王夫之在《姜齋詩話》中說:“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于詩者,妙合無垠。巧者則有情中景,景中情”。杜甫這首詩也是善于景中含情的一例。全詩俱從茅齋江燕著筆,三、四兩句更是描寫燕子動作的景語,就在這“點污琴書”“打著人”的精細描寫中,包蘊著遠客孤居的諸多煩擾和心緒不寧的神情,體物緣情,神物妙合!安豢扇艘狻钡男那,詩句中雖不著一字,卻全都在景物描繪中表現出來了。全詩富有韻味,耐人咀嚼。

  第四首詩寫留春不住,只得及時行樂。其實這是無可奈何而自寬之詞。

  第五首詩寫草堂周圍的景色很秀麗,他在那兒的生活也比較安定。然而飽嘗亂離之苦的詩人并沒有忘記國難未除,故園難歸;盡管眼前繁花簇簇,家國的愁思還時時縈繞在心頭。其本意是寫景抒情,并未有批判女子作風的意思,但因為其中兩句所用意象“柳”“桃花”也用來形容女子,所謂殘花敗柳,面若桃花等。且詩中極盡其輕浮的狀態,所以常被后人用來暗指女子作風的輕佻,放蕩不羈。

  第六首詩寫閉門喝酒,渾然不管門外的世界,寫得很有境界。

  第七首詩是寫初夏的景色。前兩句寫景,后兩句景中狀物,而景物相間相融,各得其妙。詩中展現了一幅美麗的初夏風景圖:漫天飛舞的楊花撒落在小徑上,好像鋪上了一層白氈;而溪水中片片青綠的荷葉點染其間,又好像層疊在水面上的圓圓青錢。詩人掉轉目光,忽然發現:那一只只幼雉隱伏在竹叢筍根旁邊,真不易為人所見。那岸邊沙灘上,小鳧雛們親昵地偎依在母鳧身邊安然入睡。首句中的“糝徑”,是形容楊花紛散落于路面,詞語精煉而富有形象感。第二句中的“點”“疊”二詞,把荷葉在溪水中的狀態寫得十分生動傳神,使全句活了起來。后兩句浦起龍在《讀杜心解》中說它“微寓蕭寂憐兒之感”,從全詩看,“微寓蕭寂”或許有之,“憐兒”之感,則未免過于深求。這四句詩,一句一景,字面看似乎是各自獨立的,一句詩一幅畫面;而聯系在一起,就構成了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觀。細致的觀察描繪,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間時對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連欣賞的心情,閑靜之中,微寓客居異地的蕭寂之感。這四句如截取七律中間二聯,雙雙皆對,又能針腳細密,前后照應。起兩句明寫楊花、青荷,已寓林間溪邊之意,后兩句則摹寫雉子、鳧雛,但也俱在林中沙上。前后關照,互相映襯,于散漫中渾成一體。這首詩刻畫細膩逼真,語言通俗生動,意境清新雋永,而又充滿深摯淳厚的生活情趣。

  第八首詩所表達的意思是,既然夏景亦復大佳,則當開懷暢飲,了此一生。

  第九首詩以感慨系之,作為結束。這組詩的綱領是“客愁”二字。詩人因惱春、怨春,無非是因“客愁”而已;繼而恨春、惜春,無非是春來春去,更增愁懷而已。所以最后發出春光易逝、人生幾何之嘆。

  在章法上,九首詩雖各自獨立成篇,然逐章相承,首尾照應,有前后次第和內在脈絡。在技巧上,全詩用擬人手法,把春寫成了有生命、有感情的事物;新鮮生動的比喻,使景物展現出靈動活潑之姿。

  杜甫善于用反襯的手法,在情與景的對立之中,深化他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加強詩的藝術效果。這組詩里惱春煩春的情景,就與《春望》中“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意境相仿佛。只不過一在亂中,愁思激切;一在暫安,客居惆悵。雖然抒發的感情有程度上的不同,但都是用“樂景寫哀”(王夫之《姜齋詩話》)則哀感倍生的寫法。所以詩中望江亭春色則頓覺其無賴,見花開春風則深感其造次,聞鶯啼嫩柳則嫌其過于丁寧,這就加倍寫出了詩人的煩惱憂愁。這種藝術表現手法,很符合生活中的實際。正是詩人充分描繪出當時的真情實感,因而能深深打動讀者的心,引起共鳴。

  作品點評

  宋代胡仔《苕溪漁隱叢話》:苕溪漁隱曰:古詩不拘聲律,自唐至令,詩人皆然,初不待破棄聲律。詩破棄聲律,老杜自有此體。如《絕句漫興》、《黃河》、《江畔獨步尋花》、《夔州歌》、《春水生》,皆不拘聲律,渾然成愛,新奇可愛,故魯直效之。

  明代唐汝詢《匯編唐詩十集》:唐云:香山鼻祖。

  明代李東陽《麓堂詩話》:杜子美《漫興》諸絕句,有古《竹枝》意,跌宕奇古,超出詩人蹊徑。韓退之亦有之。

  明代王嗣奭《杜臆》:興之所到,率然而成,故云《漫興》,亦《竹枝》、樂府之變體也!翱统睢倍郑司攀字V領。愁不可耐,故借目前景物以發之。楊鐵厓曰:學杜者先得其性情語言而后可;得其性情語言,必自《漫興》始。

  清代仇兆鰲《杜詩詳注》:申涵光曰:絕句,以渾圓一氣,言外渾然為正,王龍標其當行也,太白亦有失之輕者,然超鐵絕塵,千古獨步。惟杜詩別是一種,能重而不能輕,有鄙俚者,有板澀者,有散漫潦倒者,雖老放不可一世,終是別派,不可效也……“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語尚輕便;“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似今小說演義中語;“糝徑楊花鋪白氈”,則俚甚矣。

  清代浦起龍《讀杜心解》:七言絕句,至龍標、太白,入圣矣。少陵自是別凋。然宋、元以還,每以連篇作意,別見新裁。王、李遺音,已成《廣陵散》;淵源故多出自少陵也,特聲韻比杜諧貼耳。明空同、大復,多效此種。

  清代楊倫《杜詩鏡銓》:絕句以太白、少伯為宗,子美獨創別調,頹然自放中,有不可一世之概,盧德水所謂“巧于用拙,長于用短”者也。

  其一

  宋代吳開《優古堂詩話》:唐楊巨源《早春》詩云:“馬蹄經歷應須過,鶯語丁寧已怪遲!鄙w效杜子美所謂“莫遣花開深造次,便覺鶯語太丁寧。”

  明代王嗣奭《杜臆》:“眼見客愁”者,春色也。春色安得有眼?奇得可笑。“即遣”、“便教”,俱著春色說:“花開”、“鶯語”,因客愁而娛弄之使醒:此春色之無賴也。

  清代仇兆鰲《杜詩詳注》:此因旅況無聊而發為惱春之詞。

  清代楊倫《杜詩鏡銓》:蔣云:罵春色!翱统睢倍帜司攀字V(“眼見客愁”句下)。

  其二

  宋代蔡居厚《蔡寬夫詩話》:王元之本學白樂天詩,在商州嘗賦《春日雜興》云:“……何事春風容不得?和鶯吹折數枝花!逼渥蛹蔚v云:“老杜嘗有‘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之句,語類相近。”因請易之。王元之忻然曰:“吾詩精諧,遂能暗合子美耶?”更為詩曰:“本與樂天為后進,敢期杜甫是前身!弊洳粡鸵。

  明代鍾惺、譚元春《唐詩歸》:鐘云:達甚(“野花墻低”句下)。

  明代王嗣奭《杜臆》:遠客孤居,一時遭遇,多有不可人意者,故其二、其三,托之“春風”、“燕子”,而“吹折花枝”、“點污琴書”、“接蟲打人”,皆非無為而發。

  清代仇兆鰲《杜詩詳注》:此章借春風以寄其牢騷,承首章花開!依,正自惜羈孤也。

  清代翟翚《聲調譜拾遺》:此字(按指“相”)不仄便失偉(“恰是春風”句下)。

  清代楊倫《杜詩鏡銓》:再三與他論道理,妙絕(“手種桃李”二句下)。劉須溪云:疏野有佳致。

  其三

  宋代范晞文《對床夜語》:“卻似春風相欺得”、“更接飛蟲打著人,……皆化俗為雅,靈丹點鐵矣。

  明代李東陽《麓堂詩話》:如杜子美……“銜泥點污琴書內,更接飛蟲打著人”……皆淡而愈濃,近而愈遠,可與知者道,難句俗人言。

  清代仇兆鰲《杜詩詳注》:此章借燕子以寓其感慨,承療章“鶯語”。

  清代楊倫《杜詩鏡銓》:是感是怨(“江上燕子”句下)。數出罪過(“銜泥點污”句下)。

  其五

  宋代許顗《彥周詩話》:春時秾麗,無過桃柳、“桃之夭夭”、“楊柳依依”,詩人言之也。老杜云:“顛狂柳絮隨風去,輕薄桃花逐水流。”不知緣誰而波及桃花與楊柳矣。

  清代仇兆鰲《杜詩詳注》:此見春光欲盡,有傲睨乃物之意!邦嵖瘛、“輕薄”,是借人比物,亦是托物諷人,蓋年老興闌,不耐春事也。此并下二章,聲調俱諧,不用拗體。

  其七

  明代王嗣奭《杜臆》:借景物以自寬,所謂取之無禁、用之不竭者。

  清代何焯《義門讀書記》:“白氈”、“青錢”,元、白最好寫仿。其流遂有放翁。

  清代浦起龍《讀杜心解》:本只點綴景物,其下二,微寓蕭寂憐兒之感。

  清代楊倫《杜詩鏡銓》:此及下首,皆寫入夏景。

  其九

  明代王嗣奭《杜臆》:與其二意相似,……“弱裊裊”、“女兒腰”,老人語,卻自風致。

  清代仇兆鰲《杜詩詳注》:自春入夏,所詠花木禽鳥,俱隨時托興者;獨柳色夏青,而仍經摧折,故感慨終焉。

  清代浦起龍《讀杜心解》:此與“手種桃李”章不同,乃好物不堅牢之意,蓋以自況也。

  清代楊倫《杜詩鏡銓》:俚句是樂府體(“恰似十五”句下)。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后被尊為“詩圣”,與李白并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于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于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郁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杜甫《絕句》13

  [唐]杜甫

  堂西長筍別開門,塹北行椒卻背村。

  梅熟許同朱老吃,松高擬對阮生論。

  欲作魚梁云復湍,因驚四月雨聲寒。

  青溪先有蛟龍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藥條藥甲潤青青,色過棕亭入草亭。

  苗滿空山慚取譽,根居隙地怯成形。

  作品賞析:

  “兩個黃鸝”這首詩是廣德二年(764)春,杜甫初回草堂時寫的,是杜詩中寫景佳作。這一四句皆對,一句一景的七言絕句,猶如一幅絢麗生動的彩畫:黃鸝、翠柳、白鷺、青天,色調淡雅和諧,圖象有動有靜,視角由近及遠,再由遠及近,整個畫面給人以既細膩又開闊的感受。結尾一句,也隱約流露出詩人當時意欲乘舟東下的打算。

  公元七六二年,成都尹嚴武入朝,蜀中發生動亂,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翌年安史之亂平定,再過一年,嚴武還鎮成都。杜甫得知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著回到成都草堂。這時他的心情特別好,面對這生氣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寫下了這一組即景小詩。興到筆隨,事先既未擬題,詩成后也不打算擬題,干脆以“絕句”為題。

  詩的上聯是一組對仗句。草堂周圍多柳,新綠的`柳枝上有成對黃鸝在歡唱,一派愉悅景象,有聲有色,構成了新鮮而優美的意境!按洹笔切戮G,“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剛抽嫩芽!皟蓚黃鸝鳴翠柳”,鳥兒成雙成對,呈現一片生機,具有喜慶的意味。次句寫藍天上的白鷺在自由飛翔。這種長腿鳥飛起來姿態優美,自然成行。晴空萬里,一碧如洗,白鷺在“青天”映襯下,色彩極其鮮明。兩句中一連用了“黃”、“翠”、“白”、“青”四種鮮明的顏色,織成一幅絢麗的圖景;首句還有聲音的描寫,傳達出無比歡快的感情。

  詩的下聯也由對仗句構成。上句寫憑窗遠眺西山雪嶺。嶺上積雪終年不化,所以積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在天氣不好時見不到,只有空氣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可見。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圖畫,近在目前。觀賞到如此難得見到的美景,詩人心情的舒暢不言而喻。下句再寫向門外一瞥,可以見到停泊在江岸邊的船只。江船本是常見的,但“萬里船”三字卻意味深長。因為它們來自“東吳”。當人們想到這些船只行將開行,沿岷江、穿三峽,直達長江下游時,就會覺得很不平常。因為多年戰亂,水陸交通為兵戈阻絕,船只是不能暢行萬里的。而戰亂平定,交通恢復,才看到來自東吳的船只,詩人也可“青春作伴好還鄉”了,怎不叫人喜上心頭呢?“萬里船”與“千秋雪”相對,一言空間之廣,一言時間之久。詩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胸次何等開闊!

  全詩看起來是一句一景,是四幅獨立的圖景。而一以貫之,使其構成一個統一意境的,正是詩人的內在情感。一開始表現出草堂的春色,詩人的情緒是陶然的,而隨著視線的游移、景物的轉換,江船的出現,便觸動了他的鄉情。四句景語就完整表現了詩人這種復雜細致的內心思想活動。

  (周嘯天)

  ------------------------------------------------

  此依朱本與前詩連編,舊在永泰元年者非。是年四月,嚴武方卒,公行出蜀矣。

  堂西長筍別開門,塹北行椒卻背村①。梅熟許同朱老吃,松高擬對阮生論。

 。ㄊ渍,詠園中夏景。別開門,恐踏筍也。卻背村,為塹隔也。朱老、阮生,俱成都人。黃希曰:朱老,當是南鄰朱山人。阮生,豈指阮隱居耶。阮居秦州,故云擬對。)

 、傩薪罚分尚姓!稇雅f賦》:“列列行椒!

  其二

  欲作魚梁云覆湍,因驚四月雨聲寒。青溪先有蛟龍窟,竹石如山不敢安①。

 。ù握,為魚梁而賦也。趙曰:作魚梁,須劈竹沉石,橫截中流,以為聚魚之區。因溪有蛟龍,時興云雨,公故不敢冒險以取利。)①漢武帝《瓠子歌》:“隤林竹兮楗石菑,宣房塞兮萬福來!

  其三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①。

  (三章,詠溪前諸景。此皆指現前所見,而近遠兼舉。)

 、俜冻纱蟆秴谴洝罚菏袢巳雲钦,皆從合江亭登舟,其西則萬里橋。杜詩“門泊東吳萬里船”,此橋正為吳人設。

  其四

  藥條藥甲潤青青,色過棕亭入草亭,苗滿空山慚取譽,根居隙地怯成形①。

  (四章,為藥圃而賦也。種藥在兩亭之間,故青色疊映。彼苗長荒山者,不能遍識其名。此隙地所栽者,又恐日淺未及成形耳!抖乓堋罚汗6嗖,所至必種藥,故有“種藥扶衰病”之句。有條有甲,見種藥多品。)

 、賲钦摚撼尚危缛藚⒊扇诵,茯苓成禽獸形之類。楊慎曰:絕句四句皆對,少陵“兩個黃鸝鳴翠柳”是也。然不相連屬,即是律中四句耳。唐絕萬首,如韋蘇州“踏閣攀林恨不同,楚云滄海思無窮。數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荊榛寒雨中”,又劉長卿“寂寂孤鶯啼杏園,寥寥一犬吠桃源。落花芳草無尋處,萬壑千峰獨閉門”,二首絕妙。蓋字句雖對,而意則一貫也。其余如李嶠《送司馬承禎還山》云:“蓬閣桃源兩地分,人間海上不相聞。一朝琴里悲黃鶴,何日山頭望白云!庇至杏埂墩魅嗽埂吩疲骸皻q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镮。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又周樸《邊塞曲》云:“一隊風來一隊沙,有人行處沒人家。黃河幾曲冰先合,紫塞三春不見花!彼挂嗥浯我。

  升庵所引,此一體也。唐人諸法畢備,皆當參考,以取眾家之長。凡絕句散起散結者,乃截律詩首尾,如李白《春夜洛城聞笛》云“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花滿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張繼《楓橋夜泊》云“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是也。有對起對結者,乃截律詩中四句,如張仲素《漢苑行》云“回雁高飛太液池,新花低發上林枝。年先到處皆堪賞,春色人間總未知”,王烈《塞上曲》云“紅顏歲歲老金微,砂磧年年臥鐵衣。白草城中春不入,黃花戍上雁長飛!庇兴茖Ψ菍φ撸鐝埖v《胡渭州》云“享亭孤月照行舟,寂寂長江萬里流。鄉國不知何處是,云山漫漫使人愁”,張敬忠《邊詞》云“五原春色舊來遲,二月垂楊未掛絲。即今河畔冰開日,正是長安花發時”,是也。有散起對結者,乃截律詩上四句,如李白《上皇西巡歌》云“誰道君王行路難,六龍西幸萬人歡。地轉錦江成渭水,天回玉壘作長安”,李華《春行寄興》云“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芳草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有對起散結者,乃截律詩下四句,如李白《東魯門泛舟》云“日落沙明天倒開,波搖石動水縈回。輕舟泛月尋溪轉,疑是山陰雪后來”,雍陶《韋處士郊居》云“滿庭詩景飄紅葉,繞砌琴聲滴暗泉。門外晚晴秋色老,萬條寒玉一溪煙”,是也。有金首聲律謹嚴不爽一字者,如白居易《竹枝詞》云“瞿塘峽口冷煙低,白帝城頭月向西。唱到竹枝聲咽處,寒猿晴鳥一時啼”,賈島《渡桑干》云“客合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無端更渡桑干水,卻望井州是故鄉。”有平仄不諧而近于七古者,如李白《山中問答》云“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杳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韋應物《滁州西澗》云“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有平仄未諧而并拈仄韻者,如君山老父閑吟云“湘中老人讀黃老,手援紫藟坐碧草。春至不知湖水深,日暮忘卻巴陵道”,李洞《繡嶺宮》云“春草萋萋春水綠,野棠開盡飄香玉。繡嶺宮前鶴發翁,猶唱開元太平曲!庇惺拙洳荒轫嵞_,而以仄對平者,如王維《九日憶兄弟》云“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戲題盤石》云“可憐盤石臨泉水,復有垂楊拂酒杯。若道春風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來!

杜甫《絕句》14

  教學目標

  1、通過理解字詞句的意思,弄清詩句的含義,在解詞理句的基礎上能用自己的話說出全詩的大意。重點理解“含”字的妙用。

  2、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啟發學生依據詩句展開想象,以畫配詩,引導學生通過想象畫面,領會詩的意境,從而體驗詩人作詩時的歡快的心情。

  3、有感謝情地背誦全詩。

  教學準備

  引導學生透景司情,通過圖畫再現詩人作詩的景象,體會詩人的歡快心情;理解詩句大意,領悟“含”字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導語揭題,激發興趣

  1、導入:同學們,我們唐代有兩位著名詩人,一位享有“詩仙”的美稱,是—李白;另一位則被稱為“詩圣”,他是—杜甫。杜甫的詩在唐代詩作中享有極高的聲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杜甫寫的一首絕句。(板書課題,齊讀)

  2、指句讀“絕”。

  3、指生說記字方法。師:大家都知道,絞絲旁的字多與絲線有關。所以這個字也可以這樣說:絲線染成顏色,稱為天下獨特,就是—絕。

  4、擴詞:絕技、絕活、絕招。

  二、初讀古詩

  1、自由讀古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師范讀,注意聽老師讀詩的節奏。這首詩的節奏是223。

  3、自由練讀,注意節奏。

  4、師生合作,接讀。

  5、同桌之間像我們師生合作讀那樣讀。

  6、指名一對同桌讀。

  7、男女生接讀。

  8、同學們讀得挺順利,但讀詩要有感情。老師準備了這首詩的配樂,教師配樂讀。

  9、指名一名同學來配樂朗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想象詩句給我們勾勒了一幅怎樣畫面?

  三、創設情境,細讀古詩

  1、學習第一句詩

  (1)如果把詩配上畫,按詩句的描繪,應首先畫什么?(黃鸝)

  (2)出示“黃鸝”剪貼畫。詩中那活潑可愛、小巧玲瓏的黃鸝鳥兒在什么地方呢?(柳樹間)(教師隨機板畫柳樹,并貼上黃鸝)怎樣的柳樹呢?詩人是用哪個字來形容柳樹的?(翠)可見此時正是早春時節,那黃鸝在翠綠的柳樹上做什么?(鳴叫)怎樣記信這個“鳴”字(謎語:鳥兒把口張,叫聲真響亮)擴詞:一鳴驚人、鳴叫、電閃雷鳴。那么你們想美麗的黃鸝鳥兒會在翠綠的柳樹間怎樣地鳴叫呢?(歡快地、自由自在地)

  (3)讓我們用歡快的語調讀第一句詩,注意節奏。

  2、學習第二句詩

  (1)詩人正陶醉于黃鸝悅耳的鳴叫聲中,忽然眼前掠過一道白色的弧線,你們猜猜這白色的弧線是什么?(白鷺)

  (2)出示“白鷺”剪貼畫,并介紹:白鷺是一種水鳥,渾身羽毛潔白,在天空飛翔的身姿十分優美。

  (3)詩中寫的是一只白鷺嗎?(不是)哪個詞告訴你的?(一行)這一行排列整齊的.白鷺正飛向哪兒?(青天)青天是什么意思?(蔚藍的天空。教師把一行白鷺貼上。)

  (4)潔白的鷺鳥飛向蔚藍的天空,這樣的畫面可真美啊!讓我們齊讀第二句,讀出畫面的美來。

  3、體會詩境

  (1)詩人作詩用語簡潔明快,畫面里的色彩,詩中都體現出來了,你找到了詩中的字嗎?老師請一位同學在黑板上用標出來(黃、白、青、藍)。

  (2)在讀課文前。同學們能不能看著畫面,結合詩句,大家可以按這樣的句式來說:

  出示句式:這早春的景色真美啊,天空,柳樹,黃鸝,白鷺。詩人覺得眼前的一切就像。

  (3)同學們描繪得真美啊,讓我們把一、二句詩聯起來讀一讀,讀出畫面的美來。

  4、學習第三句。

  (1)真是春意融融,生機勃勃,詩人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這時他一抬頭,卻又被另一處景物所吸引,是什么?是遠處的西嶺雪山(板畫西嶺)

  (2)西嶺是位于成都西邊的岷山,那里的積雪終年不化,所以詩人說“千秋雪”。出示“今”的卡片,組詞。

  加一點:“今”變為“令”,組詞。

  現在我們給“令”加偏旁,按學生的匯報板書:嶺、鈴、羚、領、玲等,口頭組詞!傲睢弊肿兂伞昂(變的過程中說:大家看,令字一點被咬掉,放在口中不咽下,就是---含)

  師:詩人從窗口向遠望,西嶺千年不化的積雪景色像鑲嵌在窗框里一樣。(教師邊描述邊畫窗框)

  5、學習第四句詩

  (1)詩人向近處看,又看見門前的什么?(船只)問:船是停著還是行駛著?(師貼船)你是從哪個字知道的?(泊)泊就是停泊位的意思。

  去哪兒的船?(東吳)我們一起來背一下百家姓前兩句:趙錢孫李,周吳鄭王。吳是一個姓氏。東吳是三國時期孫權在江蘇一帶建立的政權,所以東吳指江蘇一帶的地方。而杜甫是在四川成都,真是千里迢迢而來。

  (2)所以從東吳來的船只路途遙遠,詩中用一個詞---萬里,F在同學們能明白這句詩的大意了吧。

  船的部首是“舟”字旁,作偏旁時,橫變提,而且右半部不出頭。

  (3)讓我們一起用愉快的語氣齊讀三、四句詩。

  四、背誦古詩

  真是一首好詩啊,如此佳作,我們怎能不吟誦吟誦。

  (1)自由背誦古詩。

  (2)指名背誦。

  (3)齊誦。

  五、小結

  這堂課我們一齊走進詩人,體會詩人作詩的情形,弄清了每句詩的意思,還想象畫面感受詩的意境。相信同學們會利用這種學古詩的方法學會更多更好的古詩,有更大的收獲!

杜甫《絕句》15

  絕句(一)

  堂西長筍別開門,塹北行椒卻背村。

  梅熟許同朱老吃,松高擬對阮生論。

  譯文

  廳堂西邊的竹筍長得茂盛,都擋住了門頭,塹北種的行椒也郁郁蔥蔥長成一行卻隔開了鄰村。

  看到園中即將熟的梅子,便到待梅熟時邀朱老一同嘗新;看到堂前的松樹,便希望和阮生在松蔭下盡情地談古論今。

  賞析

  先寫草堂,舉其四景:堂西的竹筍,塹北的行椒,園中的梅子,久七前的松樹。詩人處在這遠離鬧市的幽靜環境之中,因看到園中將熟的梅子,便想到待梅熟時邀朱老一同嘗新;因看到堂前的松樹,便希望和阮生在松蔭下盡情地談古論今。從中可以看出詩人對草堂的愛賞,以及他對生活的樸素的要求。他久經奔波,只要有一個安身之地就已經滿足了。顯然,這首詩雖屬賦體卻兼比興,于平淡的寫景敘事中寓含著詩人的淡泊心情,以作為組詩之綱。當時杜甫因好友嚴武再鎮而重返草堂,足證嚴武在詩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但這里他所想到的草堂的座上賓都不是嚴武,而是普普通通的朱老和阮生。這就可見詩人當時的心境和志趣了。

  絕句(二)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譯文

  黃鸝在新綠的柳條間叫著春天,成雙作對好喜慶;白鷺排成行迎著春風飛上青天,隊列整齊真優美。

  那西嶺的雪峰啊,像一幅美麗的畫嵌在窗框里;這門前的航船啊,竟是從萬里之外的東吳而來。

  賞析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兩個黃鸝在鳴,這就有聲音了!耙恍邪樕锨嗵臁,這就有一個行為、一個行動。一橫一縱,“兩”和“一”相對;一橫一縱,就展開了一個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這句詩中以“鳴”字最為傳神,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黃鸝描寫的更加生動活潑。那么接下來杜甫又講到“窗含西嶺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萬年累積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積雪的一個岷山!伴T泊東吳萬里船”我的門口停著長萬里的船只。這樣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這個積雪的山頭來進入你的視野,送這個船到下游去。那么這個“萬里船”能夠通行,也說明這個“安史之亂”已經進入了尾聲了,已經接近要平定了,這個時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這條江上來來往往了。 那么這么一首詩,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飾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對仗的。從六朝開始就有絕句,到了唐代以后絕句就形成了非常圓熟的.一種藝術,我們很多著名的詩都用絕句。絕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對仗,或者四句前面兩句寫景對仗后面兩句抒情不對仗,或者是前面兩句不對仗后面兩句對仗,那么現在他這首詩四句都對仗,可以說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寫得非常認真的一首詩。杜甫有一個寫詩的時候讓人“語不驚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這首詩千錘百煉。

  絕句(三)

  欲作魚梁云復湍,因驚四月雨聲寒。

  青溪先有蛟龍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譯文

  原想筑個魚梁忽然烏云蓋住了急流,隨后又驚訝四月的雨聲如此凄寒。

  也許這青溪里面早有蛟龍居住,筑堤用的竹石雖堆積如山也不敢再去冒險。

  賞析

  本詩寫浣花溪,狀其水勢浩大,借“欲作魚梁”而抒情,非真“欲作魚梁”也。因為“作魚梁,須劈竹沉石,橫截中流,以為聚魚之區,因溪有蛟龍,時興云雨,故公不敢冒險以取利!保ā抖旁娫斪ⅰ肪硎⿲Υ私庹f,浦起龍《讀杜心解》認為“是為公所愚也”。他說:“須知‘蛟龍,之想,只從‘云覆、‘雨寒,生出,值云雨而墩起文情也。”是有道理的。但浦氏以為這首詩“為作魚梁而賦,而自況不凡”,則未免有點牽強。其實,這首詩并非什么“自況”,只是流露出詩人對能否在洗花溪畔的草堂安居下去的擔心情緒。這才是“不敢安”三字的真實含意。詩人覺得自己在草堂盡管心境淡泊,無所奢求,但仍難保不測。詩中謂溪下有墳龍,時興云雨,固是一種迷信的說法,卻也十分形象化,隱隱可以顯示出詩人身居草堂對成都局勢的擔心情狀。這也正是詩人當時“三年奔走空皮骨”的心理狀態。

  絕句(四)

  藥條藥甲潤青青,色過棕亭入草亭。

  苗滿空山慚取譽,根居隙地怯成形。

  譯文

  藥草的枝葉長得郁郁青青,青青的顏色越過棕亭蔓入草亭。

  “苗滿空山”的美譽我愧不敢當,只怕它們根居干裂的土中成不了形。

  賞析

  王嗣爽《杜臆》說:“公常多病,所至必種藥,故有‘種藥扶衰病,之句!保ā抖旁娫斪ⅰ肪硎。今影印本《杜臆》元,仇氏(仇兆鰲)當另有所據!鼻皟删鋵懰幤跃吧N藥在兩亭之間,青色疊映,臨窗望去,油然而喜。后兩句雖也是寫藥物的生長情狀,與前兩句寫藥物出土,發苗及枝柯的生長過程相連,對一藥物生長于隙地的根部的形狀作了描繪,足見詩人對藥用植物形態學的認識;但就藥寄慨,與首章淡泊之意略同,卻不是一般的詠物詩,更絕非某些賞花玩月的作品可比。仇兆鰲注:“彼苗長荒山者,不能遍識其名,此隙地所栽者,又恐日淺術及成形身!逼制瘕堃嗾f:“空山隙地,蕭間寂寞之濱也,亦無取于見知矣!笨梢詤⒖矗砸姸鸥﹄m因嚴武再鎮而重返草堂,但仍擔心著“不測風云”,總是把自己同國家的命運聯系在一起的。他畢竟不是那種忘乎一切的趨炎附勢之人。

【杜甫《絕句》】相關文章:

絕句杜甫精選10-11

杜甫《絕句》04-02

杜甫的古詩絕句01-05

絕句杜甫翻譯04-10

杜甫絕句譯文04-25

杜甫《絕句》賞析03-27

杜甫絕句翻譯04-25

杜甫的絕句原文賞析05-29

絕句杜甫教學設計03-01

《絕句》杜甫唐詩鑒賞09-19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青草欧美| 国产高潮流白浆视频| 日本a级免费| 丰满人妻中出白浆|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下载| 永久成人无码激情视频免费| 日本草草视频在线观看| 一级福利视频| 五月天福利视频| 久久久久夜色精品波多野结衣|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无码卡| 国产91高跟丝袜| 六月婷婷综合|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 好吊色国产欧美日韩免费观看| 亚洲aⅴ天堂| 国产高潮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成人| 色哟哟精品无码网站在线播放视频| 色有码无码视频| 午夜精品区| 亚洲天堂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首页 | 国产在线高清一级毛片| 免费观看三级毛片| 91破解版在线亚洲| 91啪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99re经典视频在线| 2020亚洲精品无码| 一级毛片免费不卡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制服丝袜|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av喷潮| 91精品国产情侣高潮露脸| 亚洲成网777777国产精品| 亚洲男人的天堂网| 欧美国产日韩另类| 国产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欧洲极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欧美日韩综合网|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 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免费| 日韩成人午夜| 亚洲色图在线观看| 日本在线国产| 丁香六月激情综合| 日本高清免费不卡视频| 免费又黄又爽又猛大片午夜| 18禁黄无遮挡免费动漫网站| 天天摸夜夜操| 国产成人1024精品| 色婷婷在线播放| 国产免费高清无需播放器 | 天堂av综合网|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播放| 日本免费福利视频|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 午夜天堂视频|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1正片| 欧美无专区| 亚洲午夜片| 亚洲成人精品| 欧美啪啪网|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软件| 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 这里只有精品免费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无码av|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不卡| 中文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手机在线观看| 91网在线| 99色亚洲国产精品11p| 久无码久无码av无码| www.狠狠| 久久综合成人| 日本人妻丰满熟妇区| 91九色最新地址|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下载| 日本www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