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上不合生楓樹,
怪底江山起煙霧!
聞君掃卻《赤縣圖》,
乘興遣畫滄洲趣。
畫師亦無數,
好手不可遇。
對此融心神,
知君重毫素。
豈但祁岳與鄭虔,
筆跡遠過楊契丹。
得非玄圃裂,
無乃蕭湘翻?
悄然坐我天姥下,
耳邊已似聞清猿。
反思前夜風雨急,
乃是蒲城鬼神入。
元氣淋漓障猶濕,
真宰上訴天應泣。
野亭春還雜花遠,
漁翁暝踏孤舟立。
滄浪水深青溟闊,
欹岸側島秋毫末。
不見湘妃鼓瑟時,
至今斑竹臨江活。
劉侯天機精,
愛畫入骨髓。
處有兩兒郎,
揮灑亦莫比。
大兒聰明到,
能添老樹巔崖里。
小兒心孔開,
貌得山僧及童子。
若耶溪,云門寺。
吾獨胡為在泥滓?
青鞋布襪從此始。
杜甫詩鑒賞:
杜甫的《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是一首題畫詩,作于天寶十三年(754)。劉少府即劉單,當時任奉先縣尉,少府是唐時對縣尉的尊稱,山水障即畫著山水的屏障。
從題畫詩這一體來看,沈德潛《說詩晬語》云:
“唐以前未見題畫詩,開此體者老杜也。”盡管在杜甫之前偶有題畫之作,但題畫詩成為一體,成就高而影響遠,則確實始于杜甫。在文人畫興盛、因而題畫詩也隨之興盛的宋代,詩論家就給杜甫的題畫詩以崇高的評價,認為“畫山水詩,少陵數首后無人可繼者”(《許彥周詩話》)。
王嗣奭評這首《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說:
“畫有六法,氣韻生動第一,骨法用筆次之。杜以畫法為詩法。通篇字字跳躍,天機盎然,此其氣韻也。
如‘堂上不合生楓樹’突然而起,已而忽入滿城風雨,已而忽入兩兒揮灑,飛騰頓挫,不知所自來,此其骨法也!保ā冻鹱⒍旁姟芬
這首七古長篇,分三個段落。起結各四句自成兩段,中間二十八句為一大段。而此大段中,又按六、八、六、八句數分四層加以敘寫。一起四句,寫劉單畫畢《赤縣圖》后,又畫山水屏障,扣題入筆。前二句用突兀之筆,以“不合”、“怪底”渲染劉單山水屏障作勢奇異,真幻難辨。南宋楊萬里評論說:“詩有驚人句,如《山水障》云:‘堂上不合生楓樹,怪底江山起煙霧’是也!保ā冻鹱⒍旁姟芬=酉聛矶湟云綌⒔淮颍渲小皽嬷奕ぁ比钟譃楹笪穆裣路P。第二大段前六句,作者以同時代的畫家祁岳、鄭虔和隋代的楊契丹襯托劉單畫技。接下來“得非玄圃裂”以下八句,沒有立即實寫畫中情景,而是結合觀感,展開想象,盛贊劉單山水神奇不凡。在寫法上,整個八句都是虛寫而非實錄。其中客觀自然的聯想和奇幻景物的假設錯雜而下,時而瀟湘、天姥、蒲城,時而玄圃、鬼神、真宰。玄圃、瀟湘,都取遠景,述劉單山水跡侔仙界;風雨、蒲城,都取近景,贊劉單山水巧奪化工。而此層之首,又以“得非”、“無乃”喝起;其間又云:“悄然坐我天姥下”,天姥是杜甫舊游之地,在這里與第一段所說“滄洲趣”相照應;“真宰上訴天應泣”,是化用倉頡作字、天雨粟、鬼夜哭的典故;“元氣淋漓障猶濕”一句,形容筆墨之飽滿酣暢。王嗣奭評說:“篇中最得畫家三昧,尤在‘元氣淋漓障猶濕’一語,試一想象,此畫至今在目,詩中有畫,信然!保ā冻鹱⒍旁姟芬┣宸睫股健渡届o居畫論》則云:“杜老云‘元氣淋漓障猶濕’,是即氣韻生動!边@一層想象豐富大膽,用筆錯綜奇幻,章法頓挫跌宕。自“野亭”以下六句又是一層,由虛返實,摹寫山水障中景物,亭花、岸島,屬山;漁舟、滄溟,屬水,山水相映成趣。中間“不見湘妃鼓瑟時,至今斑竹臨江活”兩句,用娥皇、女英二妃泣舜,湘竹皆斑的典故,實寫中有虛景,筆意總欲不凡。自“劉侯”以下八句,在具體描寫畫中情景之后,再贊劉單技藝超卓,與本段第一層相呼應。寫畫至此已可作結,但作者并未止筆,而是宕開一筆,再度由實返虛,“若耶溪”以下四句,是全詩的最后一段,作者在寫足題面后進一步生發,表達自己由劉單山水屏障而產生的隱遁江湖之志。這樣寫,即使全詩意余言外,又回應了前面的“滄洲趣”,首尾完整。
而在章法,施補華在《峴傭說詩》中評論這首詩說“起手用突兀之筆,中段用翻騰之筆,收處用逸宕之筆。突兀則氣勢壯,翻騰則波浪闊,逸宕則神韻遠”。全詩或虛或實,波瀾層出,生動傳神,筆力飽滿,脈絡分明,實為我國古代題畫詩中的珍品。
- 相關推薦
【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杜甫唐詩鑒賞】相關文章:
杜甫《畫鷹》唐詩鑒賞08-06
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全文及鑒賞07-21
《酬張少府》唐詩鑒賞07-16
杜甫《佳人》唐詩鑒賞07-07
《白帝》杜甫唐詩鑒賞09-24
《絕句》杜甫唐詩鑒賞10-07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唐詩鑒賞09-29
《飲中八仙歌》杜甫唐詩鑒賞06-08
《劍門》杜甫唐詩鑒賞06-21
《哀江頭》杜甫唐詩鑒賞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