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報,是指新聞事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種以紙為載體、以手抄形式發布新聞信息的報紙,是報紙的原形,又稱手抄新聞。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歷史手抄報文字,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歷史手抄報資料
中華民族歷史源遠流長,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它不僅對中華民族的歷史和現實產生著深刻的影響,也對世界文化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足以使中國人、海外華人引以榮耀和自豪,它是中華民族的重要凝聚力。近代落伍了的中國正在走向現代化,雖然中國人的思想觀念,思維、行為和生活方式都在發生著重大的變化,中國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轉換和發展,但是這種轉換和發展本身就是從傳統開始的。中國傳統文化作為一種文化形態,本身具備文化科學價值,它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歷史遺產在現實生活中的展現。但是現在不少人有這樣一個幻覺,以為只要中國還在,中國人還在,普通話還在,關于中國的學問和文化遺產還在,中國的傳統文化就還安安穩穩地存在著,甚至是發展著,不管是令人欣喜地還是令人討厭地。所以我們會同時聽到“二十一世紀將是中國文化的世紀”和“走向開放的中國仍然面臨鏟除封建主義的重任”的聲音。可是現在的問題恰恰在于,這兩種似乎對立的說法的共同前提,即中國傳統文化的活生生的存在,幾乎快要消失了。
如果把中國的傳統文化比喻成漂亮的羽毛,那么倫理道德就是皮,羽毛是根植在皮中。如果我們連自己的根本都做不到,又怎么能很好的展示自己羽毛的風采呢?如果我們自己連賴以生存的傳統倫理道德都拋棄了,何以將傳統文化繼承下去呢?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儒家乃至傳統文化中的獨特是否還活在人們心中呢?情況似乎是:盡管還有殘存,但已岌岌可危。經過白話文運動和以拼音文字為目標的簡化字異變,再加上民國后禁止在學校中讀經,以及語文教學中的西式“科學化”的影響,當今的
年輕人極少能夠直接進入傳統文化的語言世界,即能夠直接閱讀傳統經典并能用古文寫作散文和詩詞。傳統語言目前只能以“成語”、“引語”一類形式殘存于人們的話語。看看他國的做法吧,印度人在建國后,花大氣力復活梵文這個早已死去的古代文字,法國政府為了維護純潔法語、對抗英語的話語霸權也是不惜工本,而中國人何以對維系祖宗文化的語言龍脈就如此絕情?在成年累月地閱讀和體會通俗文和英文之后,偶一讀到古文,那種領會的透亮、親切和理解的豐富入微讓人如飲仙釀。中文的悠久、豐厚和靈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無與倫比的,摧殘它真比砍伐原始森林、變草原為沙漠還充滿罪過。
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不能僅僅做一個博物館或者只是把傳統文化用聲音和影像保存起來。而應該是一種生活方式和行為準則,是一種活生生的東西。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并不是讓其凝固而無法變遷,這樣做的后果事實上是讓傳統文化失去應有的生命力。同時傳統文化的保護也不是對其進行隔離,跨文化的接觸和族際之間的互動也是一個文化自身發展的必須。因此那種認為傳統文化的保護就是將其一切傳統都原封不動的保留,甚而采用與外界隔絕的方式,人為地阻絕其文化的變遷的思想是不妥當的。無論是流于形式或刻板的“仿古”現象,還是僅僅加以保存和記錄,都不是真正的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正確認識和理解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能讓傳統文化得到順利的發展。有些人一提到傳統文化就會想到那些封建習俗和生活方式,比如穿長袍、留長辮、讀文言文和繁縟的禮節,傳統文化更不是裹小腳、童養媳、一夫多妻、三從四德等封建習俗;當然也不僅僅只是民風民俗、民間工藝、傳統節日、戲劇文學、園林建筑、琴棋書畫等外在的表現形式,其實更重要的是傳統文化所體現出來的那種一種信仰、精神和一種價值觀。
走進歷史作文
走歷史的長河,涌動起無數晶瑩的浪花。傾聽歷史的長歌,不是嗚咽,而是歡笑。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還復來。”走進歷史,邀太白一同對酒當歌,吟詩作對。一杯清茗,一輪明月,你只求一醉冷月輕王侯。一路高歌,一路豪飲,你只求醉飲一方休。酒入豪腸,七分釀成月光,剩下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于是,一路走來,便有了“舉杯邀明月”的志氣,也有了“黃河之水天上來”的豪情。你擁有一身才華,本該在官場上展現你的智慧,然而你卻性格傲岸,不屑混于那黑暗的官場,一甩衣袖,毅然帶著滿腹的才華與世隔絕。走進歷史,邂逅太白的寄情山水。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走進歷史,與杜甫一起對月低吟,吟詠山河。你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學傳統的家庭中,竟乎奇跡般,你7歲學詩,15歲揚名。“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是你壯志難酬、裘馬輕狂的青年;“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是你困守長安,窮困潦倒的壯年;“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這是你歷經安史之亂,清醒認識現實的中年;“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這是你流浪漂泊,羈旅蜀湘的老年。你一生坎坷,歷盡艱難苦恨。從酬志滿懷、意氣風發轉到蓬椽(chuán)甕牖(yǒu)、唇焦口燥難呼南村頑童。上天一次次收回了對你的厚待,而你又一次次樂觀而堅定地抗爭,愛國之心從未停止。走近歷史,聆聽杜甫的豪邁吟詠。
走近歷史,我看見了一張張熟悉的面孔。汩羅江邊,是屈原吶喊著“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滿地黃花,是易安教會我“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世外桃源,又是陶潛低吟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尋遍歷史的長廊,我們能觸摸到千古的脈搏,真切地感受到歷史的更替與興衰。
走進歷史,品味歷史,傾聽歷史的朝歌,激蕩我年少的心。
歷史文化標語
1、霸王稱雄地,彭祖長壽鄉。
2、徐州———中國的漢城。
3、漢風起兮地,魅力徐州城。
4、兩漢龍飛地,大彭長壽城。
5、衣食住行融南北品味,琴棋書畫匯楚風漢韻。
6、游千年古城,賞漢代三絕。
7、漢俑漢墓漢畫,漢風漢韻漢情。
8、徐州———寫滿歷史風云的古城。
9、一城兩漢經典,千年風韻徐州。
10、訪高祖故里,品漢代三絕。
11、醉臥云龍書東坡,潑墨山水畫可染。
12、可染故里,書畫徐州。
13、彭祖故國,劉邦故里,項羽故都。
14、冠軍搖籃,科教名都。
15、漢文化的發祥地。
16、彭祖古今壽,徐州天下秀。
17、走進多情山水,暢游古韻徐州。
18、一城詩畫滿目秀,兩漢文化看徐州。
19、兩漢瑰寶驚寰宇,彭城書畫譽中華。
20、五省通衢走世界,兩漢文化看徐州。
- 相關推薦
【歷史手抄報文字】相關文章:
雷鋒手抄報內容文字03-08
雷鋒手抄報文字10-08
母愛手抄報文字05-08
學雷鋒手抄報的文字內容03-08
雷鋒手抄報文字內容02-29
禁毒手抄報內容文字10-07
向國旗敬禮手抄報文字09-28
學雷鋒手抄報文字內容06-17
學雷鋒手抄報文字素材02-29
學雷鋒手抄報文字資料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