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師來鳳附中初中部“三環六步”課堂教學模式教學設計 課題:談讀書 設計教師:李殿勛 科目:語文 授課班級:九一三 授課教師:李殿勛 教學目標: 1.理解積累文中出現的精辟的句子,從中反思自己對讀書的目的、態度、方法和作用的認識。 2.學習文中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進行說理的方?..
【教學設想】 作為自讀課,本文著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探究學習能力──培養學生自主讀書的習慣,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整體上把握短文的內容,短文的語言特點;著重培養學生探究意識,在自讀中質疑、提問、主動探究;強調學生在閱讀和拓展學習掌握閱讀方法,培養創新能力。 【教學目標】 1、...
一、自主學習 (一)基礎達標 1.填空。 (1)培根,_______國哲學家、_______家,著有______________等。被馬克思稱為“______________”。 (2)馬南邨,原名_______,當代作家。 《不求甚解》一文選自雜文集_______。 2.給加點字注音。 狡黠()怡情(&...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識記字詞文常知識。 2、學習文中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進行說理的方法 舉例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 過程與方法:以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為主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究精神。 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讀書的益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培養學生搜集資料、處理信息的能?..
教學分析 《談讀書》主要談論了讀書的益處。圍繞這一中心話題,又談了讀書要與經驗互補,要講究讀書的方法,要根據不同的性格和需要做不同的選擇等相關問題。文章從三個方面展開論述: 首先,談讀書的作用。開篇即以高度概括的格言式語句點題:“讀書足以怡...
1、學習文中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進行說理的方法。 2、積累文中出現的精辟的句子。 3、培養學生搜集資料、處理信息的能力。 4、認識讀書的益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一、預習導學 【知識鏈接】--作者簡介:培根(1561-1626)英國哲學家、作家,出生貴族家庭。劍橋大學畢業,后又學習?..
15短文兩篇 [知識覽通] ◎語音 1、狡黠“xiá”不能讀成“jié” 2、咀嚼“jǔjué”不能讀成“zuǐjiǎo” 3、詰難“nàn”不能讀成“nán” 4、滯礙...
楊再周 教學目的: 1、了解讀書的正確目的和正確方法及作用; 2、培養好讀書、讀好書、廣泛閱讀的習慣; 3、認識“不求甚解”讀書方法的益處; 4、了解議論文的有關知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1、培養好讀書、讀好書、廣泛閱讀的習慣; 2、正確認識“不求甚解”讀書方法。 教學課?..
教案設計:荊州區楚都中學潘爾平 教學目標 一、把握文章內容,領會讀書的要義。 二、理清作者論證的層次,學習作者的論證方法。 三、積累文中的精警名句。 教學形式 討論課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關于讀書,高爾基向我們明示:“書籍是青年人不可分離的生命伴侶和導...
(清流縣城關中學鄧云東) 談讀書 培根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提煉概括、梳理知識的能力。 2、理解本文的讀書觀,激發學生讀書熱情,幫助學生建立起良好的讀書習慣。 3積累文中出現的精辟的句子。 教學重、難點: 重點:(1)課文中?..
1、沁園春雪 知識目標:1、寫景、議論、抒情的表達方式 2、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能力目標: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教育目標: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樹立偉大抱負和堅定信念 重點、難點:理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教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二二、談讀書 教學目標: 1、 通過學習,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求知的重要性。 2、 掌握本文比喻論證和歸納論證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簡介作者 1、 作為在座的各位,讀書的目的就是求知。可能也有一些同學求知的目的不明,求知的態度不端,求知的方法不當,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
南京 29中薛志輝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提煉概括、梳理知識的能力。 2、理解本文的讀書觀,激發學生讀書熱情,幫助學生建立起良好的讀書習慣。 3積累文中出現的精辟的句子。 教學重、難點: 重點:(1)課文中出現的名言警句的體會學習。 (2)比喻論?..
余彩云 教材分析 《談讀書》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15課《短文兩篇》第一篇,該單元的大多數課文是闡述求知問題的。學習本文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對讀書的目的、方法和作用的正確認識,豐富文化素養。啟發學生對讀書作較深入的思考。 課文是一篇隨筆...
廣東羅定中學 黃活漢 教學目的:1、學習文中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進行說理的方法。 2、積累文中出現的精辟的句子。 教學重、難點: 重點:(1)課文中出現的名言警句的體會學習。 (2) 舉例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等方法的運用。 難點: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