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兢 教學目標: 1.了解《貞觀政要》的主要思想和進步意義。 2.了解唐太宗對于納諫的認識,體會封建帝王的治國思想。 3、分析唐太宗賢明的君主形象,思考“貞觀之治”出現的深層次原因。 4、積累常用的文言詞句。 ...
《求諫》學案(1) 第一部分:課前熱身 一、下面一段文字同樣出自《貞觀政要求諫》,閱讀后回答后面問題: 貞觀三年,太宗謂司空裴寂曰:”比有上書奏事條數甚多朕總黏之屋壁出入觀省所以孜孜不倦者欲盡臣下之情每一思政理或三更方寢。亦望公輩用心不倦,以副朕懷也。” 1、 用”/”給劃線處斷?..
《求諫》學案(2) 第二部分:隨堂鞏固 一、 請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儼肅諫諍匡正 ...
第五部分:相關鏈接 一、相關材料 朱元璋--朱升: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極具雄才偉略、目光高遠的皇帝,他以工于心計、深諳統御用人之術而著稱。當時,起義軍各自為戰、各自稱帝,而他卻韜光養晦,聽從儒士朱升的建議:“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潛心壯大自己的地盤和隊伍,避免“槍?..
第三部分:讀寫訓練 1、下面是兩件近期發生的事,請同學們就此發表自己的看法。具體要求:結合《求諫》的思想內容課后的“閱讀指南”立意,學會引經據典,引用《求諫》中的原文加以論證,觀點鮮明,層次清晰,字數不少于150字。 事例一: 教師節前夕,浙江臺州路橋區新民學校的老師們都收到了一份特殊的?..
第四部分,拓展遷移 一、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問題: 諫太宗十思疏 魏征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理,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 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
《求諫》 教學目標: 1、了解《貞觀政要》和《明夷待訪錄》的主要思想及其進步意義。 2、了解唐太宗對于納諫的認識,體會封建帝王的治國思想。 3、了解中國古代思想家對于君主專制的批判,從中汲取有利于現代社會的成分。 4、積累“尋、理、信、遇”等實詞詞義。 教學時數:四課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