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課古代詩歌五首 1.查找相關資料,了解詩人生平及詩歌的創作背景。 2.朗讀、背誦、默寫這五首詩歌。 3.注意朗讀詩歌的節奏和韻律。 4.學會賞析詩歌,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本課為3課時。 登幽州臺歌 1.易錯字 愴然(chuàng)...
一、導入 陳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擔任參謀,隨同出征。武為人輕率,少謀略。稍后,陳子昂又向武進言,武不聽,反把他降為軍曹。詩人接連受到挫折,眼看報國宏愿成為泡影,因此登上薊北樓(即幽州臺,遺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寫下了《登幽州臺歌》。 二、作者介紹 陳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現四川...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 2、借助注釋、課后練習,初步理解古詩大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分析詩歌的思想內容,體味詩歌中所流露出來的孤獨寂寞悲哀的情緒。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古來圣賢多寂寞”。孤獨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登幽州臺歌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 2、借助注釋、課后練習,初步理解古詩大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借助注釋和課后練習,以及相關資料,初步理解古詩大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初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教學難點 通過詩歌的語言和詩中的形象體會詩人在詩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課前演講 : 一、導語: 古之文人大多是孤獨的,古來圣賢多寂寞嗎。孤獨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內心酸楚,孤獨?..
一、學習目標 1.能夠有感情地、抑揚頓挫地朗誦兩首唐詩,進而流暢地背誦。 2.能夠理解詩中的字詞義。 3.了解作者,了解各詩的寫作背景。 4.理解詩句,領悟古詩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5.學習如何來分析古代詩歌。 二、學習重難點 1.有感情地準確地朗誦兩首唐詩。 2.解...
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2、借助注釋、課后練習,初步理解古詩大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學重難點:借助注釋和課后練習,以及相關資料,初步理解古詩大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1、同學們,在我國源遠流長、豐富多彩的文化長河中,詩歌?..
登幽州臺歌 唐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詩人孤單寂寞、悲哀苦悶的情緒提問: 前代的賢君既不可復見,后來的賢明之主也來不及見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時;當登臺遠眺時,只見茫茫宇宙,天長地久,(而自己卻報國無門、壯志?..
18登幽州臺歌 教學目標 1. 感受詩的闊大而悲涼的意境,品味詩人的悲嘆,并通過此詩初步感受盛唐氣象。 2. 背誦這首詩。 說明: 《登幽州臺歌》是一首廣為傳唱的經典詩作,讀經典就要讀出經典中的文化。傳承民族優秀文化是語文課一項重要的任務。唐朝是悠悠歷史中一座奇峰,唐...
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登幽州臺歌》這首短詩,由于深刻地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寂寞無聊的情緒,語言蒼勁奔放,富有感染力,成為歷來傳誦的名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