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夜書懷》《揚州慢》課時:2 1.背誦這首詩 【學習重難點】 1、體會杜甫詩歌“沉郁頓挫”的風格。 2、體味姜夔懷古傷今的黍離之悲及“清冷”意境。 3、掌握對比、借景抒情等寫作手法。 讀文必備 一、知人論世,了解背景 “旅夜書懷”顧名思義就是旅途中在夜里寫...
一、背景材料 這是南宋詞人姜夔路過揚州時,目睹揚州破敗荒涼的景象,以之也昔日的繁盛對照,感慨今昔,表達了對國事衰敗的悲涼與哀痛,抒發了愛國的情思與內心的郁憤。 姜夔(1155-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人。少隨父宦游,往來...
【教學目標】 1、品味詞表現出來的各種情感。 2、領悟詞的藝術技巧。 3、了解詞在中國文學中的地位和藝術特色。 【教學重難點】 詞中各種表現手法的運用。 【整體感知】 一、作者簡介 1、李煜 ①初名從嘉,字重光,別號鐘隱,鐘山隱士。 ②長相:豐額駢齒,一目重瞳子...
《揚州慢》 [教學構想]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蘇軾語)一語中的地揭示了“讀”與“思”(賞)之間的有機關系,然現在學生大多忽視文學作品的賞讀,他們的讀往往帶有較大的功利性。或為完成背誦而有口無心地速讀,或為對作品有所了解而一目十行地默讀,這極大程度地抹殺了作品的內涵和意...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揚州是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譽。遠在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戰國時期揚州就開始建城,至今已有2480余年的歷史。自從隋代開鑿運河之后,揚州成為了南北運輸的要道,商賈云集,珠簾十里。古代詩人曾用“春風十里揚?..
《揚州慢》教案 Ⅰ、教學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姜夔及其詞風。 2、培養學生自行閱讀鑒賞中國古代作品的能力,體會作品的意境和內涵。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反復誦讀,體會詩歌內涵。 2、比較閱讀,與辛棄疾《永遇樂》比較。 ...
課題 《揚州慢》 課堂類型 欣賞課 教 學 目 標 知識與技能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姜夔及其詞風,培養學生自行閱讀鑒賞中國古代作品的能力,體會作品的意境和內涵 通過反復誦讀,體會詩歌內涵,比較閱讀,與辛棄疾《永遇樂》比較。 體會作者蘊涵在作品中的撫今追昔的哀思。 ...
教學目標 1.了解詞這種文學體式。粗知一些格律,并能讀出詞的韻律美。熟讀成誦,豐富積累。 2.了解不同時期詞作者的創作風格。感受、品味詞的意境、詞的情韻,初步掌握鑒賞詞的基本方法和步驟,培養鑒賞能力。 3.誦讀、感悟、理解、鑒賞、熟讀成誦。 4.感受作者情感,接受藝術熏陶,提升自身人...
一.寫作背景: 這首詞寫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曰,即金兵第二次南侵后的第十五年。詞前的小序對寫作時間、地點及寫作動因均作了交待。姜夔因路過揚州,目睹了戰爭洗劫后揚州的蕭條景象,撫今追昔,悲嘆今曰的荒涼,追憶昔曰的繁華,發為吟詠,以寄托對揚州昔曰繁華的懷念和對今曰山河殘破的哀思。 二...
教育目標 1.初步了解詞的章法和句法特點。 2.感受、品賞詞的意境、詞的情韻。 3.了解不同時期詞作者的創作風格。 4.訓練學生初步掌握讀詞誦詞的能力。 5.引導學...
教學目的:1、理解宋詞婉約派風格特點:情景交融、低沉傷感、講究和諧 2、掌握虛實結合寫作方法 3、體味傷古懷今情感及“清冷”意境 教學重點:抓詞眼“空城”,分析景?..
揚州慢 姜夔 一、 教學目的:1、掌握詞的文體知識,了解詞的兩大流派。 2、在誦讀、品味的過程中,提高審美情趣,培養鑒賞能力 二、教學重點:把握詞?..
揚州慢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余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
版權所有抄襲必究(李先慧編寫郵箱xysz158@126.com) 第八課詞七首 [課前導航] 唐詩宋詞中的杏花意象 在我們這個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國度,梅花身上寄托著儒家太多的精神和理想。而杏花則被賦予了活潑艷麗閑逸芬芳嫵媚的意味,是具有典型的人性人情的意象。 夢幻理...
時間:2004-12-1 內容:揚州慢 教者:洗盡鉛華 地點:高二.七班 教學實錄: (上課,師生問好。) 師:上節課,我們共同走進南唐后主李煜的內心世界,體味了他深重悠長難以排遣的愁緒,那故國之思,亡國之恨,恰似-- 生:一江春水向東流。 師:千百年來,這種亡國破家...
bbo12 姜夔 教學目標: 1、 了解姜夔及其詞作 2、 掌握本詞情景交融、虛實相濟的寫法 3、 鑒賞本詞用典的技法 德育目標: 體會詞中的“黍離之悲”,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難點: 體會情景交融、虛實相濟的寫法 ...
十二.宋詞兩首《雨霖鈴》《揚州慢》 導標顯示屏幕 1.學習理解宋詞婉約派的風格特點:情景交融低沉傷感,講究格律音調和諧; 2.?..
十二、宋詞兩首 一、教學目的: 1、了解《雨霖鈴》在寫景抒情上層層深入、盡情鋪敘的特點。領會詞中曲折地反映對現實不滿的情緒,同時認識它的傷感的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