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的: 1、知識與能力: 了解作者孟浩然及古詩歌相關知識的文學常識;了解意象的特征,掌握“緣景明情”的詩歌賞析方法。注意詩歌朗讀節奏和本首詩歌的語言特色。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疏通、賞析詩歌,注重學生詩歌閱讀、理解和表達交流的能力的提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年級:高二 編寫:謝一彰 審定:高二語文備課組 編制時間:2013--11 班次: 小組: 姓名: 使用時間: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引導學生置身詩境,展開聯想與想象,不僅意會意境,而且能夠用通順流暢的語言描述意境。 2、 引導學生根據詩歌中意象的特點以及情景之間的關系,采取“緣景明情”的?..
年級:高二 編寫:謝一彰 審定:高二語文備課組 編制時間:2015-11 班次: 小組: 姓名: 使用時間: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引導學生置身詩境,展開聯想與想象,不僅意會意境,而且能夠用通順流暢的語言描述意境。 2、 引導學生根據詩歌中意象的特點以及情景之間的關系,采取“緣景明情...
王斌 教學目的: 1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風格,本詩的創造背景和創造目的。 2、品味詩歌,并背誦全詩。 3、結合詩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詩歌的內涵。 4、感知詩歌的意境,感受...
教學目標 1、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風格,本詩的創造背景和創造目的. 2、品味詩歌,并背誦全詩. 3、結合詩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詩歌的內涵. 4、感知詩歌的意境,感受詩人的灑脫的胸懷以及隱逸的情懷志趣.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作家作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風格,本詩的創造背景和創造目的。品味詩歌,并背誦全詩,結合詩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詩歌的內涵。感知詩歌的意境,感受詩人的灑脫的胸懷以及隱逸的情懷志趣。 教學重點結合詩人的背景和思...
《夜歸鹿門歌》 一、作者簡介(見教材P28) 孟浩然(689-740),唐代詩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曾隱居鹿門山。孟浩然的一生經歷比較簡單,他詩歌創作的題材也很狹隘。孟詩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
課題 《夜歸鹿門歌》 課堂類型 欣賞課 教 學 目 標 知識與技能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風格,本詩的創造背景和創造目的。 品味詩歌,并背誦全詩,結合詩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詩歌的內涵。 感知詩歌的意境,感受詩人的灑脫的胸懷以及隱逸的情懷志趣。 教學重點 結合詩人?..
第二單元置身詩境緣景明情(學案) 一、學習目標 通過對古典詩歌意象的把握,發揮聯想和想象,體會和品味中國古典詩歌特有的意境美。 二、學習方法 1、從意象入手,品味意境 2、借助聯想和想象 3、煉字傳神,一字而境界全出 ...
教學目標 1、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風格,本詩的創造背景和創造目的. 2、品味詩歌,并背誦全詩. 3、結合詩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詩歌的內涵. 4、感知詩歌的意境,感受詩人的灑脫的胸懷以及隱逸的情懷志趣. 教學重難點: 1、結合詩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詩歌的內涵. 2、感知詩歌的意境,感受詩人的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