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詩歌散文鑒賞 內容:《詠懷八十二首》《越中覽古》《一剪梅》 【學習目標】1.了解阮籍、李白、李清照的生平與時代背景 2.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詩歌鑒賞方法分析詩歌,理解詩人情感 【學習重難點】運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詩歌鑒賞方法,體會三位作者在作品中的思...
課題 越中覽古 課堂類型 欣賞課 教 學 目 標 知識與技能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詩歌通過意象、意境來表現情感的寫法。 學習通過對比,表達情感的寫法。 理解作者是中的情感 教學重點 把握意象。 教學難點 詩歌通過意象、意境來表現情感的寫法。 教學方法 吟詠,賞讀結合...
一.導入 背誦鮑照的《擬行路難(其四)》及李白的《行路難(其一)》 二.解題: 這首絕句是懷古之作,亦即詩人游覽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紹興),有感于其地在古代歷史上所發生過的著名事件而寫下的。 三...
擬行路難(其四)鮑照 教學要點 1、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學習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詩歌鑒賞方法,提高詩歌鑒賞的能力。 3、學會比較閱讀,積累一定量的詩歌,能分析文中“比興”的用法和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 1、 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過程,把?..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的 1.學習詩歌通過意象、意境來表現情感的寫法。 2.學習通過對比,表達情感的寫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把握意象。 2.難點:學習對比手法。 三、教學步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臥薪?..
在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滅吳之后,企圖進一步吞并楚國,他看中了位于現在南京中華門的長干里一帶,召見他的謀士范蠡監理建城,定名“越城”,又叫“范蠡”城。當時的“越城”很小,城周只有1公里又80步,占地面積也只有6萬平方米,稱作“越臺”。到了公元前333年,楚威王滅越,又在南京清涼山(又叫石頭山)筑城,稱為“金...
《山居秋螟》 《越中覽古》《登高》 教學目的 1.了解近體詩的有關知識。 2.培養學生在誦讀吟味中體會詩歌意蘊含蓄的物點。 3.學習詩人的精妙構思,理解詩人創作的獨特風格。 教學重難點 1.重點:理解詩人創作的獨特風格。 2.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