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上虞豐惠中學劉建松 班級:上虞豐惠中學高二(4)班理科 課前背誦周而不比中第四則,第六則。 (出示投影越石父賢,在縲紲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驂贖之,載歸。弗謝,入閨。久之,越石父請絕。宴子戄然,攝衣冠謝曰:“嬰雖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絕之速也?”石父曰:“不然?..
教師:上虞豐惠中學劉建松 班級:上虞豐惠中學高二(4)班理科班 記錄:余珍 課前背誦《君子之風》中相關語段,翻譯。讓學生在黑板上寫“孤陋寡聞”這個成語。 ...
教學目標 1.理解孔子關于交友目的、對象和態度等的觀點。 2.對孔子的交友觀作出自己的評價。 3.掌握“與、友、諒、責、斯、數、道”等詞在文中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 理解并積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詞語 2、 背誦重點章句2.10 16.4 15.15 4.26 12.23 12.24 3、 理解儒家人際交往觀中關于擇友、察友、處友方面的主要觀點 4、 請學生結合自我,結合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對《論語》中擇友、察友、處友觀的看法。 二、...
《論語》選讀之《周而不比》 【教學目標】 1.掌握周、比、矜、斯、責、舉、道等詞在文中的含義,重點辨析周、比、黨等詞一詞多義現象。 2.掌握文中出現的動詞活用現象。 3.理解孔子在察人、擇友、處事、待人方面的主要觀點。 4.聯系“中庸之道”,深入理解孔子“和而不同”的人際交往原則;?..
《〈論語〉選讀》之《周而不比》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掌握周、比、矜、斯、責、舉、道等詞在文中的含義,重點辨析周、比、黨等詞一詞多義現象。 2.掌握文中出現的動詞活用現象。 3.理解孔子在察人、擇友、處事、待人方面的主要觀點。 4.聯系“中庸之道”,深入理解孔子“和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