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知人論世。 《月下獨酌》寫作背景:天寶三年(744)三月,李白在被唐玄宗召為供奉翰林學士三年后,終因一身傲骨,不肯與權貴同流合污,受到李林甫、楊國忠的排擠,被讒,“贈金放還”。本詩即寫于此時。 二.讀《月下獨酌》思考問題 1.品讀前四句,說說詩人飲酒的環境,飲酒的心情以及排解的...
【教學目標】 1.以《月下獨酌》為例子,引導學生披文入情讀詩歌。 2.透過李白的飲酒詩解讀李白的內心世界,領悟詩人“狂歌痛飲”豪放外表下的孤獨寂寞。 【學法指導】 披文入情。劉勰《文心雕龍》中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文學的本質是始于感情終于感情?..
【學習目標】 1.品讀《月下獨酌》,提高對詩歌的理解和鑒賞能力。 2.領悟詩人“狂歌痛飲”豪放外表下的孤獨寂寞。 【知識鏈接】 1.披文入情。(劉勰《文心雕龍》: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披文入情”就是要撥開表面的文字深入到作者的心靈世界。 2.李白...
《行路難》《送友人》《月下獨酌》1 教學目標 1、運用多種誦讀方法,理解詩歌內容,培養良好的誦讀習慣,并積累重點文言詞語及詩歌中的名句。 2、以誦讀促思考,通過反復吟誦品味詩歌的意境,感悟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行路難》 1、詩人復雜變化、激蕩起伏的情感及樂?..
教學目標: 1. 誦讀詩歌,分析李白的思想感情. 2. 感受李白詩歌自然飄逸的藝術特色. 授課時數:一教時 授課過程: 一.導入新課 酒與月,是李白一生須臾不曾離開的最忠實的伴侶,無論他走到哪里,身處何方,總會留下有關美酒與明月的興會淋漓之作。 “蘭陵美酒郁金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