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時) 教師:上虞豐惠中學劉建松 班級:豐惠中學高一(5)班 課前出示兩段文字投影,目的是讓學生情感產生落差,可以激發學習的興趣。 (百姓無事則易驕,勞役則易使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嘗寶此三鏡,用防己過。今(&n...
諫太宗十思疏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辨析“安、信、求、治”等多義詞的詞義;積累文言虛詞“以、哉、所”的用法;區別文中“根本、以為、虛心、縱情”等古今異義詞的含義。 2.領悟“居安思危”“戒奢以儉”“虛心以納下”的道理及“十思”的積極意義。 3.學習本文多用比喻說理的手法,體會對偶?..
一、 導入: 在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文明史上,有一些直言敢諫的名臣,比如比干、包拯、魏征,他們批龍鱗,逆圣聽,冒著生命危險,為的是國家興亡,為的是天下蒼生。今天就讓我們懷著對先賢們的無限崇仰之情,學習歷史上著名諫臣魏征的名篇《諫太宗十思疏》,看他是如何直言進諫,表達自己強烈的愛國責任心的。 ...
諫太宗十思疏(教參) 一、寫作背景 隋朝在農民起義中的覆滅的歷史,給唐朝統治者敲響了警鐘。唐太宗李世民就曾說:“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自鑒錄》)這段話,雖然是對古人有關議論的發揮,但也足以見得他對這個問題的深思。他還作過一篇《民可畏論》,其中說道:“天子有...
《諫太宗十思疏》教案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本文先設喻明理,然后據事發揮,最后引發出主題的論證思路。 2.學習本文對比論證和比喻論證的方法。 3.掌握文中實詞、虛詞和語言現象、句式特點。 4.認識“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在當時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鑒意義。 教...
《諫太宗十思疏》教案 教學目的 1.學習作者反復開導t循循善誘的勸諫藝術; 2.領悟“十思”的積極意義; 3.掌握文中一些實詞的詞義和虛詞的用法; 4.背誦全文。 教學重點 1.誦讀t領悟t背誦全文。 2.翻譯難懂的語句(難點)。 ...
《諫太宗十思疏》教案 陜西眉縣槐芽高級中學任葆娥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辨析“安、信、求、治”等多義詞的詞義;積?..
河北省承德縣一中 黃立芹 一、說教材 《諫太宗十思疏》,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教材第二冊第六單元的第三篇課文。關于文言文閱讀,《普通語文課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為:“學習中國古代優秀作品,體會其中蘊含的中華民族精神,為形成一定的傳統文化底蘊奠定基礎。學習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理?..
邱龍濤 教學目的 1.學習作者反復開導t循循善誘的勸諫藝術; 2.領悟“十思”的積極意義; 3.掌握文中一些實詞的詞義和虛詞的用法; 4.背誦全文。 教學重點 1.誦讀t領悟t背誦全文。 2.翻譯難懂的語句(難點)。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諷諫帝王,是...
江蘇省江都市丁溝中學 張廣祥 教學目的 1、學習作者反復開導、循循善誘的勸諫藝術; 2.領悟“十思”的積極意義; 3.掌握文中一些實詞的詞義和虛詞的用法。 重點難點 1.誦讀、領悟、背誦全文。(...
導標顯示屏幕 1. 學習作者直言進諫的精神,領會課文“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思想; 2. 學習借鑒本文比喻論證和對比論證的寫作手法; 3. 積累掌握安、信、求、治、以、哉、所等實詞和虛詞的多種含義和用法; 4. 背誦全文。 ...
導標顯示屏幕 1.學習作者直言進諫的精神,領會課文“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思想; 2.學習借鑒本文比喻論證和對比論證的寫作手法; 3.積累掌握安、信、求、治、以、哉、所等實詞和虛詞的多種含義和用法; 4.背誦全文。 導學點撥窗口 ...
諫太宗十思疏 ?..
茍三才 一、魏征是唐代名臣,他心中治國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答: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二、要實現“垂拱而治”,必須出現什么樣的局面? 答: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三、君王要怎樣做才能才能出現這樣的局面? 答:簡能而任...
魏征 【教學目的】 一、學習本文聲情并茂、文質兼美、駢散結合的寫作方法。 二、掌握“安”、“信”、“求”、“治”等實詞的義項,辨析文言虛詞的不同用法,注意古今詞義的不同。 三、背誦全文,歸納成語典故。 四、學習古人“居安思危”、“戒奢以儉”、“虛心納下”的治國思想及為人之道...
吳江 教學目的 1.學習作者反復開導t循循善誘的勸諫藝術; 2.領悟“十思”的積極意義; 3.掌握文中一些實詞的詞義和虛詞的用法; 4.背誦全文。 教學重點 1.誦讀t領悟t背誦全文。 2.翻譯難懂的語句(難點)。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諷諫帝王,是冒險的事。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