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比喻鮮明,善用排比,對偶,增強文章氣勢的特點 2、掌握孟子的一些名言和《孟子》中的成語 3、理解孟子主張行仁政,重視民心的向背,利民保民的積極思想 二、教學重點: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三、教學難點:學習孟子善用比喻說理,氣勢充沛的論?..
一、學習目標: 1、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掌握重要的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3、體會孟子長于雄辯的語言特色。 二、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 課前預習 (一)了解孟子及其思想主張 孟子,名____,字子輿,戰國時鄒人。他受業于孔子的孫子子思?..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了解孟子所提倡的“仁政”思想; (2)掌握本文涉及到的古漢語知識。 2、能力目標 (1)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2)理解文意,能夠體會孟子的行文特色。 3、情感目標 (1)從孟子的言行之中...
時間:2014年4月22日主備人:審核人: 課題 《寡人之于國也》一 課型 新授課 教學目標 1.感情目標:讀書明理,文以載道,理解把握文中孟子仁政思想。培養國家利益至上、安定團結、崇尚?..
睢寧縣中學 高一語文學科中心備課教案(二次) 日期 2014年4月 主備人 陳松桂 審核人 課題名稱 《寡人之于國也》 課型 新授課 課時 共三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理清課文的寫作思路。 3....
教學目標: 1.學習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能歸納“數、發、直、兵、勝”多義詞的義項,掌握“或……或……”“直……耳,是……也”“是何異于……”幾個句式的特點。 3.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多義詞義項的歸納和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
鄢霏 教學目標 1、學習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能歸納“數、發、直、兵、勝”多義詞的義項,掌握“或……或……”“直……耳,是……也”“是何異?..
【設計思路】 本文選自語文新課標人教版必修3第三單元,屬于古代議論性散文。在此之前,必修1和必修2的文言文分別是古代敘事性散文和古代山水游記類散文,與本文相較,文本內容較長,涉及的文言詞句的知識點較多教全面,已經給學生打下了較好的基礎。因此,把梳理文意的任務交給學生的課...
【課前預習】 借助工具書及課文注釋,讀準字音 細讀課文注釋,標注出不能理解的詞句 疑難句子: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nb...
【設計思路】 本文選自語文新課標人教版必修3第三單元,屬于古代議論性散文。在此之前,必修1和必修2的文言文分別是古代敘事性散文和古代山水游記類散文,與本文相較,文本內容較長,涉及的文言詞句的知識點較多教全面,已經給學生打下了較好的基礎。因此,把梳理文意的任務交給學生的課前預習...
教學目標: 1.學習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能歸納“數、發、直、兵、勝”多義詞的義項,掌握“或……或……”“直……耳,是……也”“是何異于……”幾個句式的特點。 3.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多義詞義項的歸納和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教?..
必修3第8課《寡人之于國也》導學案 班級姓名時間 ...
[三維目標] 1.知識和能力:積累文言字、詞、句,了解設喻作答的寫法。 2.過程和方法:以誦讀指導為主線;了解這篇談話記錄形式上的特點;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了解儒家的王道思想。 [教學重點]學習孟子關注民生的民本思想與王道思想。 [教學難點]了解實詞、虛詞?..
教學目標 1.讀書明理,文以載道,理解把握文中孟子仁政思想。 2.文如其人,融會貫通,欣賞體味孟子散文雄辯的說理藝術。 教學重點 1.掌握有關文言詞語和句式。 2.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教學難點:理解文中的比喻,體會文章充沛的氣勢。...
陜西省佛坪縣中學王寶杰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 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 理解文言常用詞語和句式: ① 掌握本文的通假字:“直”-“只”;“無”-“毋”,“頒”-“斑”;“涂”-“途” ② 正確分辨古今異義詞,如“寡人”“河”“請”“走”“或”“嘶”。 ③ ...
學習目標 1、了解課文中詞類活用及一詞多義的語言現象。 2、學習巧用比喻釋疑的方法,提高論辯能力。 3、理解孟子主張行仁政,重視民心的向背,利民保民的積極思想。 學習重點 學習孟子善用比喻說理,氣勢充沛的論辯方法。 學習難點 對孟子“仁政’內容的理解。 預習案 1、熟讀課文,?..
《寡人之于國也》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育目標 1.學習本文比喻鮮明,善用排比,對偶,增強文章氣勢的特點。 2.了解課文中詞類活用的語言現象,及一詞多義的準確運用。 二、能力訓練目標 1.學習巧用比喻釋疑的方法,提高論辯能力。 2.提高掌握古漢語常識的能力。 三?..
《寡人之于國也》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文中的詞類活用,歸納“數、發、直、兵、勝”等多義詞的義項,掌握“直……耳”“是……也”“是何異于……”幾個句式。 2、體味欣賞本文運用比喻說理,善于運用排比、對偶、增強文章氣勢的藝術特色。 3、了解《孟子》的有關知識,理解孟子主張仁政?..
課時計劃(備課時間05年10月31日第10周)第1課時(總42課時) 課題 教學目的 重點 難點 教法和手段 寡人之于國也 了解作者及《孟子》的有關知識。理解文中重點詞句和課文內容。 弄懂重點字詞、句子,準確理解課文內容。 ...
一、教學目標 1.學習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能歸納“數、發、直、兵、勝”多義詞的義項,掌握“或……或……”“直……耳,是……也”“是何異于……”幾個句式的特點。 3.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點:多義詞義項的歸納和孟子仁政思想的理?..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掌握文中重點詞語和句式的意義和用法。 2.學習巧用比喻說理釋疑的方法,提高論辯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學習本文比喻鮮明,善用排比,對偶,增強文章氣勢的特點。 2.理解本文寓理于事的寫作手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初步了解孟子“仁...
湖南省省級示范性中中學隆回二中羅志輝 教學目標 1.讀書明理,文以載道,理解把握文中孟子仁政思想。 2.文如其人,融會貫通,欣賞體味孟子散文雄辯的說理藝術。 教學重點 1.掌握有關文言詞語和句式。 2.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教學難點:理解文...
執教人:宜城市實驗中學 魯發福 教學目標 1、 了解孟子和《孟子》; 2、 積累文言詞匯和句式知識; 3、 學習本文寫作特色:結構嚴謹、善用比喻、氣勢充沛; 4、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教學重點 1、積累文言詞匯和句式知識; 2、學習本文寫作?..
冠縣一中 殷桂紅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了解孟子的有關情況;歸納課內的字、詞、句等文言知識。 2、過程和方法:誦讀、理解。 3、情感體驗和價值觀: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教學重點: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 一、...
教學目的:1、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理解文言常用詞語和句式。 3、通過朗讀體會孟子長于雄辯的語言特色。 教學重點:多義詞義項的歸納和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教學難點:課文中“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的理解。 課時安排:3課時 第一課?..
教學目...
【教學目標】 1.了解孟子所提倡的“仁政”思想,把握孟子的論辯藝術及其“好辯”“善辯”的主客觀原因。 2.掌握“兇、察、兵、直、數”在不同語言環境中的意思,了解“于、之”兩個虛詞在不同語言環境中的用法。 3.了解“或……或……”“直……耳”“是……也”“是何異于……”等?..
設計意圖:讓古老的經典和現實掛鉤,古為今用。 班級:上虞豐惠中學高一(1)班 記錄:方玉君 師:出示文言片段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回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
學習目標 1、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了解《孟子》 3、學習《孟子》善用比喻說理和氣勢充沛的特點 4、理解文中詞語的含義,掌握有關句式的特點 5、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多義詞義項的歸納和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教學難點:課文中“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的理解。 ...
【教學目標】 1.了解《孟子》的有關知識; 2.歸納課內的文言文字、詞、句知識; 3.理解文中體現的孟子的仁政思想; 4.欣賞體味孟子散文雄辯的說理藝術。 【教學重點】 1.多義詞義項的歸納和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2.課文中“五十步笑百步”比喻的理解。 【教學時數】2課時 ...
學習目的 1、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理解文言常用詞語和句式。 3、通過朗讀體會孟子長于雄辯的語言特色。 學習步驟 第一課時 ?..
寡人之于國也 教學目標 1.了解《孟子》的有關知識; 2.歸納課內的文言文字、詞、句知識; 3.理解文中體現的孟子的仁政思想; 4.欣賞體味孟子散文雄辯的說理藝術。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整體感知 1.由《論語》導入新課。 孟子是繼孔?..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比喻鮮明,善用排比,對偶,增強文章氣勢的特點。 2.了解課文中詞類活用的語言現象,及一詞多義的準確運用。提高掌握古漢語常識的能力。 3.理解孟子主張行仁政,重視民心的向背,利民保民的積極思想。對孟子“仁政”的具體內容進行探討。 重點、難點、疑點 學習孟子善用比...
寡人之于國也 【背景材料】 一、作者介紹 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鄒(今山東鄒縣東南)人。當時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據《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記載,他是子思(孔子孫,名伋)的再傳弟子,曾游說齊、宋、滕、魏等國。當時“天下方務于合從連橫,以攻伐為賢”,孟子卻...
寡人之于國也 備課人董志霞 教學目標 1.學習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能歸納“數、發、直、兵、勝”多義詞的義項,掌握“或……或……”“直……耳,是……也”“是何異于……”幾個句式的特點。 3.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
管帥中學教學案 第章(課)節2課時備課時間2003年11月16日 課題 寡人之于國也(2) 課型 新授課 教材分析(教材重點、難點、雙基分析) 教學重點:1、落實相關文言虛實詞,翻譯課文 2、學習孟子善用比喻說理,氣勢充沛的論辯方法。 教學難?..
管帥中學教學案 第章(課)節1課時備課時間2003年11月16日 課題 寡人之于國也 課型 新授課 教材分析(教材重點、難點、雙基分析) 教學重點:1、落實相關文言虛實詞,翻譯課文 2、學習孟子善用比喻說理,氣勢充沛的論辯方法。 教學難點:孟...
邱龍濤 教學目的 一、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二、理解文言常用詞語和句式。 三、通過朗讀體會孟子長于雄辯的語言特色。 教學設想 一、層層分析,指導背誦。 二、以讀代講。 三、課時安排:三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人 孟子是繼孔子之后的儒學大?..
劉星河 教學目標 : 1.學習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能歸納“數、發、直、兵、勝”多義詞的義項,掌握“或……或……”“直……耳,是……也”“是何異于……”幾個句式的特點。 3.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多義詞義項的歸納和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教學難點 :課文中“以五...
施永忠 一、課文悟讀 《孟子》全書立論的根本點是“性善論”,核心是“仁政”思想。《寡人之于國也》節選自《孟子梁惠王上》,是《孟子》體現“仁政”思想最重要的篇章。孟子針對諸侯紛爭、民不聊生的社會現實,從維護統治階級的根本利益出發,高瞻遠矚,獨倡王道,論述了行“...
宋發旺 教學目標 1.學習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能歸納“數、發、直、兵、勝”多義詞的義項,掌握“或……或……”“直……耳,?..
教學目的 一、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二、理解文言常用詞語和句式。 三、通過朗讀體會孟子長于雄辯的語言特色。 教學設想 一、層層分析,指導背誦。 二、以讀代講。 三、課時安排:三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
張順發 一、課文悟讀 《孟子》全書立論的根本點是“性善論”,核心是“仁政”思想。《寡人之于國也》節選自《孟子梁惠王上》,是《孟子》體現“仁政”思想最重要的篇章。孟子針對諸侯紛爭、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