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的 1.有感情地反復誦讀課文 2.把握詩歌的意境,理解詩中抒發的感情。 3.體會詩中景物描寫帶給人的審美感受。 教學設想 古詩節奏明快,很適合朗讀,在教學過程中,可采用各種朗讀方式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把學生對詩歌的理解,詩意的品味融合在朗讀?..
教學目標: 1、熟讀并背誦詩歌。 2、理解詩歌內容。 3、品味語言,體會詩中描繪的宏偉壯麗景象。 4、體會詩人廣闊的胸襟、豪邁的氣慨。 教學重點: 理解詩歌內容,背誦詩歌。 教學難點:體會詩人廣闊的胸襟、豪邁的氣慨。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一代梟雄曹操?..
學習目標: (一)知識目標 1.學習詩歌有關知識。 2.有感情地反復朗讀詩歌,準確背誦詩歌。 (二)能力目標:品味詩歌語言,體味詩歌意境。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熱愛祖國的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學法指導:以多種形式加強誦讀,在熟讀的基礎上適當分析、...
教學目標:1.了解詩詞有關知識。2.有感情地反復誦讀并熟練地背誦,理解詩歌意思。 3.品味語言,體味詩詞的意境。4.啟發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重點難點:1.誦讀并背誦,理解詩歌意思。2.品味語言,體會意境(難點) 課時安排:三課時 ...
【預習課導學】(自習15分鐘) 預習任務: 1、了解詩歌常識,掌握相關文學常識。 2、背誦并默寫全詩。 3、理解詩歌主旨,學會賞析名句。 預習步驟: 1、背誦全詩。 2、了解每一首詩的作者及寫作背景。 3、理解詩歌中所蘊含的情感和思想。 4、賞析名句。 ...
知識與能力目標: 1.了解古代詩歌體裁的有關知識。 2.詩歌四首表達的思想感情。 3.準確朗讀并默寫。 4.品味語言,體味詩詞意境。培養賞讀詩歌的能力,增強古詩文修養。 5.了解詩歌情景交融的特點,培養學生朗讀古代詩歌的節奏感。 過程與方法:朗讀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
【教學設想】 《觀滄海》是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曹操 的名篇,寫于東漢建安十二年秋。當年五月,曹操率軍北片烏桓,七月出盧龍塞,九月大獲全勝。班師途中經過碣石山,詩人登高望海,感慨萬分,留下了這千古傳頌的名篇。詩中描寫了大海吞暗吐日月,包孕萬千的壯麗圖景,抒發了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為統一中?..
《觀滄海》教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識記作者、作品; 2. 有感情地背誦詩文; 3. 深刻理解詩歌內容與情感。 教學重點: 領悟詩人寄寓的豪邁情感。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古詩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它們有的充滿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千?..
第十五課 教學目標 1.了解古代詩歌體裁的有關知識。 2.培養學生朗讀古代詩歌的節奏感。。 3.能夠準確背誦并默寫,能夠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4.品味語言,體味詩詞意境。 教學重點: 誦讀;引導學生領會詩歌的意境美,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意境,運用?..
一、練習目標 了解一定的古詩詞常識及作家、作品的背景材料。 通過注釋、學生順通詩句,理解大意。 通過教師的試范賞析,體會詩中蘊含的情感。 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 練習內容 引入、朗誦(可讓學生朗誦)。 教師補充古詩詞常識及作家、作品、背景材料。 學生順通詩句,理解大意,教...
年級:九年級課型:誦讀欣賞課時:2課時執筆:韓云生 審核:語文備課組時間:2012-3-3班級____姓名:________ 教學目的: 1、 誦讀課文,理解深邃的意境。 2、 鮮明的藝術特色。 3、 朗讀背誦。 ...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體會作者用凝練的語言描寫出的一幅幅美妙的風景圖,體味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2、品味詩句,感悟詩歌意境,學習詩人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培養學生賞讀詩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在反復朗讀中啟?..
課題 古代詩歌四首1 課型 講讀課 主備人 姚春雨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詩歌朗讀的技巧。 過程與方法 反復誦讀,品味詩歌的意境美,韻律美。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重點 把握每一首作品怎樣融情于景,通過創造出一種意境來表達自己的胸襟、情懷或生活情趣的。 難?..
教學目標 1、了解詩詞有關知識。 2、有感情地反復誦讀并熟練地背誦,理解詩歌意思。 3、品味語言,體味詩詞的意境。 4、啟發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1、誦讀并背誦,理解詩歌意思。 2、品味語言,體會意境(難點) ...
董淑璦 課題:古詩詞復習---九年級下冊 復備欄 復習目標: 1.背誦、默寫詩詞名句。 2.把握詩詞內容,理解作者感情,鑒賞詩詞中的名句及藝術手法等。 復習過程: 一飲酒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第三單元古代詩歌四首 學習目標: 1、朗讀并背誦詩歌,理解詩曲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品味語言,體味詩曲意境,領會表達的妙處。 3、激發學生熱愛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 重難點提示: 1、重點:聯系背景?..
《觀滄海》 師:同學們,有誰能講一點關于曹操的故事? 生:我知道,他是一很壞的人,他逃跑的時候殺了他的救命恩人。 生:曹操是一個奸雄,他想篡位當皇帝。 生:他多疑,而且很兇殘,殺死華佗,自己腦顱里長毒瘤死了。 師:看來,曹操在同學們的眼里沒有好的印象。其實,曹操是?..
一、導語 有人用這樣的話來評價他“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他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和軍事家,1800年前他統一了連年動亂的中原大地;他還是一位才華橫溢的文人,他的詩篇流傳千古。他以人格魅力和卓越的才能在三國時期獨領風騷。他就是三國時期的三絕之一--曹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觀滄海》,來走進他的?..
教學目標 1、了解詩歌的有關知識。 2、品位語言,體味詩詞意境。 3、有感情地反復朗讀并熟練背誦。  ...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學習了解景、人、情之間的關系,準確把握意象和意境的含義。 2、情感目標:體會詩人奮發向上建功立業的情懷。 3、技能目標:學會通過意象的賞析來鑒賞古詩的意境美。 教學重點 1、借助豐富的想象力和日常的情感積累,考察“意”與“境...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了解詩詞有關知識,品味語言,體味詩詞意境。 2、過程與方法目標: 有感情地反復誦讀并熟練地背誦。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啟發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 品味語言,?..
教學目的:1.學習這四首詩,朗讀、背誦這四首詩詞。;2.理解四首詩歌的意境;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1.朗讀、背誦這四首詩詞;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1.理解詩歌的意境。 課時:3課時。 課型:綜合新授課 教學方法:講讀-討論 教學...
教學要求 (一)教學目標 1.準確把握本詩的意義,體會詩歌的意境。 2.學習通過朗讀、想像閱讀詩歌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 1.準確把握本詩的意義,體會詩歌的意境。 2.學習閱讀詩歌的方法-朗讀、想像。 (三)教學難點 通過想像體會詩歌意境的具體方法。 ...
○學習目標 ①了解詩詞有關知識。 ②品味語言,體味詩詞意境。 ③有感情地反復誦讀并熟練地背誦。 ④啟發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學習重點 品味語言,體會意境,誦讀并背誦。 ○學法指導 唐宋詩詞是我國古代...
這是學生第二次集中學習古詩。這五首詩都是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來寫的。教學時要調動學生已有的詩欹學習的經驗和知識,引導學生通過誦讀體會字里行間蘊涵的豐富倩感,感受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品味我國古代詩歌深邃的內涵和優美的韻味,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像力。 [教法學法] 以朗讀為主要教學方法,充...
貴州省都勻市墨沖中學:羅韌 《觀滄海》是曹操蒼涼慷慨寫景抒情的一首優秀作品,同時又是一首詩中有畫,畫中含情的名篇。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此詩,應先讓學生簡單了解曹操的生平思想及政治抱負,理解詩中景色描寫,流露出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的感情。通過學習后,培養學生面對多姿多彩大自然,也能悟出自...
教學設想 初一學生誦讀古詩的通病是急于成誦:讀的速度太快,節奏感不強,這就不利于感悟與理解。要改變這種狀況,須從讀詩的節奏訓練人手。這篇課文有多種詩的體式,節奏型各不相同,用來進行這種訓練以養成良好的誦詩習慣,將使學生終生受益。 古詩的節奏一般按音節劃分。四至七...
射陽縣南港初中徐士林 教學目標: 1、 體會詩人廣闊的胸襟、豪邁的氣慨。 2、 體會宏偉壯麗的景象。 3、 寫實與想象。 教學重點: 目標1、目標2。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由寫作背景導入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