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肖培東老師在成都上了一堂現場課,人教版九年級上冊黃蓓佳的《心聲》。細節就不說了,其中這樣一個環節深深吸引了我: 師:小說大多數的場地在什么地方? 生:教室里。 師:但有一個地方是? 生:小樹林。 生齊讀最后一段。 師:“躲”到小樹林里,這個...
一、教學目標 1.復習所學,翻譯課文,熟記重點字詞; 2.了解韓愈及其寫作背景; 3.欣賞韓愈文章的說理藝術,學習本文的論證方法。 二、教學重難點 欣賞韓愈文章的說理藝術,學習本文的論證方法。 三、教學方法 運用多媒體課件,使用討論法、講解法...
【教學目標】 1.了解韓愈關于尊師重道的論述和本文的思想意義。 2.學習借鑒本文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3.積累文言知識,掌握實詞“傳、師、從”,虛詞“以、也、則、于、乎、所以”等詞語的意義和用法,區別古今異義詞語。 4.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謙虛好學的風氣。 【教學重點和難點】 1.?..
上虞豐惠中學劉建松班級高一(8)班 《師說》是文言文中王牌中的王牌,戰斗機中的戰斗機。當我們受到白眼冷遇,冷嘲熱諷,不公平歧視時,我們總會從老祖宗的八寶箱中氣宇軒昂的拿出這塊《師說》的傷痕累累的盾牌和破爛不堪的遮羞布,來遮蔽自身的軟弱和蒼白。當《師說》徹底離開語文教材,不再讓學生默寫,?..
教學設計 基本信息 名稱 《師說》教學設計 執教者 樊曉麗 課時 三課時 所屬教材目錄 高中語文必修三 教材分析 《師說》是人教版高中第三冊第三單元第四課,是韓愈的代表作之一。這是一篇抨擊時弊,宣揚尊師重道的論文,主要運用對比論證的手法,有力批判士大夫的愚頑可笑。雖然屬于自讀課文,但本?..
教學目標: 1、 了解有關“說”的文體知識,了解古文特點及韓愈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2、 理清文章脈絡,把握作者觀點,感受論證特點。 4、點燃學生繼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熱情,古為今用,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謙虛好學的風氣,并積累寫作素材。 一、說標題 “師說”的含義...
靈臺一中張玉梅 一、說課標、教材 (一)新課程標準關于文言文教學的要求: 1.閱讀淺易文言文,養成初步的文言語感。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了解并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 2.學會...
靈臺一中張玉梅 一、“五二一”小組合作學習目標 (一)知識技能 1、課內“五步”目標 ①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掌握文言實詞“師”、“道”、“傳”、“圣人”、“眾人”“下”、“句讀”、、“師”等語境意義 ②掌握文言虛詞如其”、“所以”、“孰”、“乎”?..
教學目標: 1、認識從師的重要意義。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謙虛好學的風氣。 2、學習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3、掌握有關“說”的文體知識。 4、掌握重要字詞及古今異義詞,背誦全文。 教學重難點: 1、理解文中的多義詞,解釋它們?..
授課 時間 年月日第周星期第節 課題 師說韓愈第三...
師:今天我們學習韓愈的《師說》。哪位同學說說,“師說”這兩個字怎么解釋。 生:關于老師的說法。 生:關于老師的觀點。 師:都不準確。這兩個字,課文下面沒有給出注釋。正確的解釋應當是--論從師。說,是一種論述文體;師,是從師的意思。 請記住,這是我們在這篇文章中遇到的第一個“師”字。...
教學目標 1.掌握積累文中的文言知識 2.理解從師的必要 3.賞析本文的對比證技巧 4.背誦課文 一 教學內容:朗讀正音,質疑答疑。 教學過程 一、解題 1.審題 ①定文體。說,文體名稱。 ②明內容。題目中“師”的含義是老師,還是“從師之道”...
課題:《師說》曾麗紅 課時安排:3課時 【學習目標】 1、借助工具書和課本注釋讀準字音,翻譯文章。 2、掌握積累文中文言知識。 3、學習本文運用正反對比論證、舉例論證的寫作手法。 4了解韓愈關于尊師重道的論述和本文的思想?..
文/童朝陽 語文必修Ⅲ第三單元的第四篇文章,屬于自讀課文。這個單元學習的是古代議論性散文,包括《寡人之于國也》《勸學》《過秦論》和《師說》,在讀懂文章字面意思的基礎上,要求“多琢磨文章立論的方法,注意其嚴密周詳的論證邏輯”!稁熣f》文字淺易,除幾個人...
大家晚上好!我是,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燭之武退秦師》,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1.地位和學情:《燭之武退秦師》是先秦歷史散文《左傳》中的名篇。記述的是秦、晉聯合攻打鄭國之前開展的?..
教學目標: 1、認識從師的重要意義。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謙虛好學的風氣。 2、學習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3、掌握有關“說”的文體知識。 4、掌握重要字詞及古今異義詞,背誦全文。 教學重點: 1、理解文中的多義詞,解釋它們在具體語境中的意義和用法。 2?..
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有關“說”的文體知識,了解古文特點及韓愈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2、指導學生通過翻譯課文,掌握、積累文言實虛詞以及詞語的特殊用法、特殊文言句式 3、了解文中所采用的論證結構,學習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過程與方法】 1、通過閱讀和翻譯課文,積累文言知識 2、教師...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探討認識從師的重要意義 2、領會課文正反對比、破立結合的論證方法 3、掌握重要字詞及文言現象,背誦全文 教學重點: 1、理解文中的多義詞,解釋它們在具體語境中的意義和用法 2、掌握文中名詞、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教學目標:1、在疏通全文大意的基礎上,掌握重點文言實、虛詞,詞語的特殊用法以及特殊文言句式。 2、學習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分析本文“總-分”式的雙重論證結構。 3、闡述本文寫作的藝術特色。 教學重點:掌握重點文言實、虛詞,詞語的...
【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提高文言語句翻譯能力; 2、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習論證方法。 3、理解文意,背誦全文。 【學習重點】 背誦全文,積累文言詞語。 【學習難點】 詞類活用及特殊句式。 【使用說明】 1、獨立完成本學案,注意對自己存在問題和疑惑的記錄和總結。 ...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讀準字音,正確讀準句子停頓,熟練朗讀課文。 2.把握古代論說文的特點,理清文章脈絡,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3.認識教師的作用、從...
設計理念: 《師說》一文屬于“問題探討”的課型,教學中要讓學生在閱讀、表達、討論、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尋求問題的答案,從而培養理性思維。而對于文言課文,還存在著文言知識積累的問題。如何找一個突破點,把這兩者結合起來,就是本課教學時要重點關注的問題。為此,我以“?..
【教學目標】 1.掌握、積累“師、傳、道、受、惑、賤、圣、愚、群、足、攻、經”12個文言常用實詞;學習“之、其”兩個文言虛詞; 2.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謙虛好學的風氣。 3、領會課文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4、掌握重要字詞及文言現象,背誦全文。 【教學重難點】 1?..
必修3第11課《師說》導學案 學習目標: 1、積累實詞“師、傳、道、受、惑、賤、圣、愚、群、足、攻、經”和虛詞“之、其”的意義和用法。 2、準確把握“道”的內涵--儒家思想,并在此基礎之上辯證地認識作者的觀點。 3、掌握“說”的文體知識;學習正反...
教學目標 1、古為今用,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謙虛好學的風氣; 2、掌握積累“師、傳、從、道、惑、受、賤、孰、貽、圣、愚、群、足、攻、經”等常用 實詞;學習“之、其”兩個文言虛詞,了解“也、則、于、乎、所以”這些文言虛詞; 3、掌握文中出現的通假、古今異義、?..
【學習目標】 1.了解韓愈關于尊師重道的論述和本文的思想意義。 2.學習借鑒本文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3.積累文言知識,掌握實詞“傳、師、從”,虛詞“以、其、則、于、乎、所以”等詞語的意義和用法,區別古今異義詞語。熟記受(授)、不(否)兩個通假字。學習名詞、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4.樹立尊師重...
陜西省佛坪縣中學王寶杰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掌握、積累“師、傳、道、受、惑、賤、圣、愚、群、足、攻、經”12個文言常用實詞;學習“之、其”兩個文言虛詞;學習、復習本文其他文言虛實詞;熟記“受(授)、不(否)”兩個通假字。 2.學習名詞、形容...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積累文言知識,掌握實詞“傳、師、從”,虛詞“以、也、則、于、乎、所以”等詞語的意義和用法,區別古今異義詞語。 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自讀注解,疏通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文言文的記誦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敢于向世...
學習目標:1、了解作者韓愈、寫作背景及本文文體。 2、掌握文章第一段中的重要文言現象。 ...
一、教學目標 1.了解韓愈及相關文體知識 2.學習借鑒本文事理結合論證和對比論證的議論文寫作方法; 3、把握“師”與“道”的內涵 3.積累掌握“傳”“師”“道”“受”“固”“從”“之、其”“也”“則”“于”“乎”“所以”等實詞與虛詞的用法; ...
一、導入新課 儒家經典《論語》中有句話:“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句話表現了被后人譽為“萬世師表”的孔子虛心好學的精神。可以說從師學習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中唐時期的大文學家韓愈在他的文章《師說》中就為我們深刻探討了這一話題。 ...
21師說 【教學目的】 理解:本文所論述的老師的作用,從師的重要性,端正學習態度。 鑒賞:認識本文中反映的作者的封建思想,從而逐步培養批判繼承古代文化遺產的能力。(難點) &nbs...
《師說》李秀英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知識,掌握實詞“傳、師、從”,虛詞“以、也、則、于、乎、所以”等詞語的意義和用法,區別古今異義詞語,句式的多樣(意動用法等),做到句句落實,學生得以正確運用。 2.認識教師的作用,從師的意義,以及能者為師的道理. ...
《師說》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破”“立”結合、正反對比的寫法。 2、理解本文的中心論點,并用自己的話加以表述。 3、了解課文尊師重道的深刻內涵,感悟作者抨擊時弊、堅持真理的精神。 二、教學...
教學目標: 1、認識從師的重要意義。 2、領會課文正反對比、破立結合的論證方法。 3、掌握重要字詞及文言現象,背誦全文。 教學重點: 1、理解文中的多義詞,解釋它們在具體語境中的意義和用法。 2、掌握文中名詞、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能解釋具體?..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探討認識從師的重要意義。2、領會課文正反對比、破立結合的論證方法。3、掌握重要字詞及文言現象,背誦全文。 教學重點: 1、理解文中的多義詞,解釋它們在具體語境中的意義和用法。 2、掌握文中名詞、形容詞的意動用?..
教學目標: A、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知識,掌握實詞“傳、師、從”,虛詞“以、也、則、于、乎、所以”等詞語的意義和用法,區別古今異義詞語,句式的多樣(意動用法等),做到句句落實,學生得以正確運用。 2.認識教師的作用,從師的意義,以及能者為師的道理. ...
《師說》課堂教學實錄 師:先給大家講一件真實的故事。咱們學校有一位叫xx的數學老師,[有人點頭]他輔導的學生多次在各種數學競賽中獲獎。有一回,一個獲獎學生的家長很不客氣地對他說:“你應該感謝我兒子,沒有他,你就不會出名!闭埻瑢W們思考一下,你對這位家長的觀點作何評價? ...
《師說》詞句全解 古之學者(求學的人)必有師。古代求學的人必定有老師。師者,所以(來用……的)傳道受業解惑也。老師,是用來傳授道理,講授學業,解答疑難問題的人啊。人非生而(就,承接)知之(道理)者,孰能無惑?人不是一生下來就懂得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惑而(卻)不從(跟從)師,其(那些?..
《師說》和《套中人》的教學構想 《師說》問世之初不啻一聲驚雷,振聾發聵。經歷時空的淘洗,更是經久不衰,傳世不朽。它為后人吟誦、引用、借鑒,成為屹立于經典之林中的一座奇峰。《師說》一文比較淺易,在積累關鍵文言知識,培養文言語感基礎上,主要學習作者關于從師學“道”的遠見和不畏流俗的智勇。《師說?..
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 1、 了解有關“說”的文體知識,了解古文特點及韓愈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2、 指導學生通過翻譯課文,掌握、積累文言實虛詞以及詞語的特殊用法、特殊文言句式 3、 了解文中所采用的論證結構,學習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過程與方法】 1、 通過閱讀和翻譯課文,積累文?..
萍鄉三中:劉長風 【教學目標】 1.了解韓愈關于尊師重道的論述和本文的思想意義。 2.學習借鑒本文正反?..
教材分析 《師說》是韓愈的代表作之一,是他三十五歲時在長安任國子博士時寫的,是一篇抨擊時弊,宣揚師道的著名論文,是韓愈議論文中的典范作品。文章批評了當時不重視師道的不良風氣,以嫻熟的藝術技巧,運用正反對比的手法,有力地揭示出士大夫階層的愚頑與可笑。靈活自然的敘述和議論,將“從師之道”的幾個重要?..
《師說》課時計劃第1課時(總第44課時) 教學目標: 1、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謙虛好學的風氣。 2、掌握、積累“師、傳、道、受、惑、賤、圣、愚、群、足、攻、經”12個文言常用實詞;學習“之、其”兩個文言虛詞;學習、復習本文其他文言虛實詞;熟記受(授)?..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育目標: 1、掌握、積累“師、傳、道、受、惑、賤、圣、愚、群、足、攻、經”12個文言常用實詞;學習“之、其”兩個文言虛詞;學習、復習本文其他文言虛實詞;熟記受(授)、不(否)兩個通假字。 2?..
教學目標: 1、通過反復朗讀理清文章思路,掌握對比論證方法。 2、背誦全文 3、培養學生尊敬師長、虛心求教的美德。 教學設想: 1、安排一課時教學。 2、早自習預習文章,疏通字義。 3、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朗讀環節,指導學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
學科 語文 教材名稱 高中語文必修3 教材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課題 《師說》 年級 高一 學期 上期 教 學 目 標 1、疏通文章字詞,了解文章大意。 2?..
師說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育目標: 1、掌握、積累“師、傳、道、受、惑、賤、圣、愚、群、足、攻、經”12個文言常用實詞;學習“之、其”兩個文言虛詞;學習、復習本文其他文言虛實詞;熟記受(授)、不(否)兩個通假字。  ...
【教學目標】 1.了解韓愈關于尊師重道的論述和本文的思想意義。 2.學習借鑒本文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3.積累文言知識,掌握實詞“傳、師、從”,虛詞“以、也、則、于、乎、所以”等詞語的意義和用法,區別古今異義詞語。 4.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謙虛好學的風氣。 【教學重點...
章節內容第八單元《師說》 教學目的: 1.了解一些文言虛詞的用法和名詞、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2.學習運用對比的方法和反復論證以加強說服力的寫法。 3.認識從師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本文第一段的作用及其論證結構。 2.意動用法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