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第十一冊第四單元第1課時《生活中的比》。整個流程我分五個環節進行,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一些分析: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比》是在學生已經學過除法的意義、分數的意義以及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的基礎上學習的,是《比的認識》這一單元的起始課。比在數學中是一個重要的概念,體會比的意義和價值是教材內容的數學核心思想。教材沒有采取給出幾個實例,就直接定義“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為學生理解比的意義提供了豐富的直觀背景和具體案例,為今后學習比的應用,以及比例的知識奠定基礎。
2、學生分析
有的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接觸或使用過比,并有一些相關的活動經驗。但學生對比的理解僅僅停留在形式上。學生喜歡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有挑戰性的問題,喜歡探究的、合作的學習方式,六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一定的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學習的經驗。
基于以上對教材的理解和對學生的分析,本人將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3、教學目標的確定:
(1) 知識目標:
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義,掌握比的讀、寫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稱,會求比值,初步理解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
(2) 能力目標:
讓學生經歷探索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的過程,通過教學初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 情感目標:
引導學生從現實的生活經歷與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合作、探究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
4、教學重點和難點:
其中理解比的意義,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以及會求比值是本節課的重點,而難點是聯系分數與除法,正確理解比的意義。
下面,為了講清重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課預設的目標,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二、說教法學法
如何從問題提出到問題解決都竭力把參與認知過程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全面參與、全員參與、全程參與,真正確立其主體地位。而教師只是作為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及時地給以引導、點撥、糾正。
基于這樣的思考本課我主要采用學導式討論教學法,具體來說就是:課前給學生提供學案進行預習,課堂上先小組交流梳理出一致的答案,把還存在的疑問整理出來,老師把這些問題歸納匯總后,按照知識的內在聯系把這些問題先后呈現出來,在全班學生充分討論交流的基礎上,老師給予恰當的點撥,在給學生解疑的同時把學生的思維推向深層次,另外,在練習中應用聯系生活法,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培養了學生數學意識,和數感。在教學過程中,應用激勵評價法,在學生提問題和解決問題中發現有獨特見解的,都給予激勵的評價,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在學習過程中,我努力滲透給學生積極自學、認真聽課、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學習方法, 在合作交流之前,我要求學生先要有成熟的思考后在進行交流,這樣的交流才有深度,才能閃耀著智慧的火花。
三、說教學過程
建構主義認為: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在其原有認知基礎上的主動建構,因此我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將教學過程分為以下五個步驟,我分別概括以:
(一)、課前預習,學案導學。
我在上節課就布置給學生一份學案,讓學生依據學案的預習任務,看書并找出相關問題的答案。這份學案是這樣設計的:
1、閱讀課本第48--51頁。(了解知識的全貌)
2、思考:
①比的意義指的是什么?比的讀、寫法怎樣?比的各部分名稱是什么?比的后項可以是任何數嗎?比號怎樣規范書寫?
②比與分數、除法之間有什么區別和聯系?
③生活中哪些地方有用到比?
④比和比值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課前預習,可以把課堂中一些只需淺層思維的探究活動,提前完成,這樣既為課堂上充分的合作交流留足時間,同時學生帶著問題學習,學習目標指向會更明確。這樣真正實現“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提高學生主體參與課堂意識,事實證明,這對“主體性高效課堂”的實現,。對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二)、質疑問難,小組交流。
學生預習了,教師在課堂上如何關注到學生的起點?學生預習了,課該怎么上?怎樣找準切入點,讓課堂教學更有效?基于這樣的思考,我的教學策略是:
由小組長組織,小組之間逐個問題進行交流,把解決和沒有解決的問題都標注出來,老師通過有選擇性地參與不同程度學習小組的討論,整理出共性的問題:①比的意義理解只停留在淺層的文字定義上,沒有把握其本質;②比與分數、除法之間有什么區別和聯系?③比和比值有什么聯系和區別?前一個問題正好是本課的難點,后兩個問題是本課的難點。
(三)、回顧總結,完善學案。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通過數學學習,使學生初步形成反思意識以及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引導學生多層次、多角度地對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進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思考,可以深化對問題的理解,優化思維的過程,完善認知結構。
①引導學生回顧本課自學和交流的過程,你有哪些收獲?(知識方面)
②如果給你10顆星,你會給自己評幾顆?不足之處在哪里?(學習態度方面)
③介紹了關于0.618黃金分割比的應用,使學生體會到比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獨立練習,當堂達標。
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只有經過操作,才能內化成技能,練習題的設計,必須在保證一定量的前提下,著重于質的研究,要使學生悟出規律,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
1、基礎練習(鞏固所學知識)
完成教材P51第2、3題。
2、開放練習(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圓的半徑是2厘米,----------?你能寫出幾個相關的比。
【生活中的比說課稿】相關文章:
《生活中的比》說課稿11-21
《生活中的比》說課稿06-21
《生活中的透鏡》說課稿08-17
《生活中的安全》說課稿01-27
《生活中的負數》說課稿12-28
《生活中的數字》說課稿04-11
《生活中的比》優秀說課稿06-20
《生活中的旋轉》說課稿02-14
生活中的概率說課稿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