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會的各個領域,說到手抄報,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手抄報能有效激發我們的創新意識和求知欲望。究竟什么樣的手抄報才是好的手抄報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祖國在我心手抄報資料內容,歡迎大家分享。
祖國在我心手抄報資料內容1
每當我看見鮮艷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的時候,我心中就心潮騰涌;每當我想起那些為國爭光、爭氣的人,我就思緒萬千;每當我看見紅領巾在同學的脖子上飄蕩的時候,我就心潮騰涌;每當我祖國母親這四個字,我就感到榮幸。
我們中華民族有多少個偉大人物,他們就像梅花一樣,不管歷經多少磨難,不管受到怎樣的凄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比如:主持修筑京張鐵路的詹天佑,人人愛戴的毛澤東,人人敬佩的周總理,他們歷經了多少磨難,但他們還是挺過去了,他們沒有屈服,他們堅強認真的對待每一次突如其來的困難,他們為我們爭了氣,所以才會有我們幸福美好的今天。詹天佑不怕困難,不怕嘲笑,在承受這壓力的情況下主持修筑了京張鐵路,這可是詹天佑用汗水換來的,我為我是中國人而感到自豪;毛主席領導著人民從黑暗之中走向光明,我為祖國的日益強盛感到驕傲;周總理在他年少時說過一句話: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為我是炎黃子孫而感到驕傲。
巍峨的長城,令人驚嘆而壯觀的兵馬俑;雄偉的泰山,迷人的廬山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詹天佑、毛澤東、周恩來是我國的偉大人物我為此而感到驕傲。祖國在我心中是最好的,是無以倫比的。所以我們應該說:祖國只有一個,我們愛你,我們珍惜你。”讓我們一起來喊一聲:“祖國媽媽,我們愛你。”我們的生母只有一個,我們的祖國也只有一個,我們應該盡我們的孝心像愛自己的生母一樣,來珍惜祖國、愛護祖國,保護祖國。在我們心中,祖國永遠都是最偉大的,永遠都愛祖國媽媽!
祖國在我心手抄報資料內容2
1.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
2.三萬里河東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陸游
3.一般就在部分之中;誰不屬于自己的祖國那麼他也就不屬于人類。——別林斯基
4.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橫戈馬上行。——戚繼光
5.各出所學,各盡所知,使國家富強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詹天佑
6.我們為祖國服務,也不能都采用同一方式,每個人應該按照資稟,各盡所能。——歌德
7.我愛我的祖國,愛我的人民,離開了它,離開了他們,我就無法生存,更無法寫作。——巴金
8.愛國心再和對敵人的仇恨用乘法乘起來——只有這樣的愛國心才能導向勝利。——奧斯特洛夫斯基
9.我無論作什麼,始終在想著,只要我的精力允許我的話,我就要首先為我的祖國服務。——巴甫洛夫
10.為了國家的利益,使自己的一生邊為有用的一生,縱然只能效綿薄之力,我也會熱血沸騰。——果戈理
祖國在我心手抄報資料內容3
1.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
2.一寸丹心為報國,兩行清淚為思親。——于謙《立春日感懷》
3.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以高翔。——丘遲《與陳伯之書》
4.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李百藥《元景安傳》
5.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李百藥《元景安傳》
6.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
7.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
8.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王翰《涼州詞》
9.烈士不怕死,所死在忠貞。——柳宗元《韋道安》
10.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管子·牧民》
祖國在我心手抄報資料內容4
1.只要心中向往著光明,我們就能擁有一份美好的人生,就會有一段燦爛的人生。
2.愛國是我的信仰,是我的追求,更是我的責任。
3.追隨著祖國的星光,他們在黑暗中為我們指路,為我們指明方向。
4.每一個人都應該自立自強,只有這樣,生活才會變得美好。
5.愛國應該奠定在骨子里,要以實際行動來證明。
6.我們的青春要捍衛英雄,要為自己的青春而努力,為自己的青春而奮斗。
7.不必自暴自棄,我們的新時代正迎接一天天,新時代的新時代新氣象,正在盛大展開,我們的新時代正迎接。
8.永遠別忘了拉過你一把的人,即使有一天幫不了你來了,也要記得曾經的恩情。
9.我們在紅旗下長大,今天我們繼續進步!
10.任何時候都要抬頭挺胸,任何業績的質變都來自于量變的積累。
11.從此不再怕黑暗,從此不再恐慌,從此不會怕彷徨,從此不再迷茫,從此不必彷徨。
12.祖國是東方的明珠,是亞洲騰飛的`巨龍,是地平線上初升的太陽;祖國在你心中,在我心中,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
13.中華兒女心連心,遇到困難共打拼,和諧社會同攜手,祖國母親少煩憂!大海用濤聲歌頌,大山用巍峨見證,大地用緘默宣誓:中國,我為你驕傲。
14.廢千年田賦,農村豐產增收莊園美;創萬種商機,城市安居樂業文化妍。
15.為了您的尊嚴,祖輩浴血奮戰;為了您的繁榮,父輩挑起重擔;為了您的和諧,我們無私奉獻;為了您的輝煌,后輩勇往直前!
祖國在我心手抄報資料內容5
屈原以死報國
屈原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于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出身貴族,又明于治亂,嫻于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他被流放江南,輾轉流離于沅、湘二水之間。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國。
岳飛“精忠報國”
岳飛應募參軍,因戰功累累不斷升職,宋高宗親手寫了“精忠岳飛”四個字,制成旗后賜給他。又召他到寢閣,對他說:“中興的大事,全部委托給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劉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飛火速增援,并在賜給岳飛的親筆信中說:“設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遙度。”岳飛于是調兵遣將,分路出戰,自己率領輕裝騎兵駐扎在郾城,兵鋒銳氣十足。但是,后來高宗和秦檜決定與金議和,向金稱臣納貢。就在岳飛積極準備渡過黃河收復失地的時候,高宗和秦檜卻連發12道金字牌班師詔,命令岳飛退兵。后岳飛被以“莫須有”的罪名毒死于臨安風波亭,時年僅39歲。
辛棄疾憂國憂民
辛棄疾曾寫《美芹十論》獻給宋孝宗。論文前三篇詳細分析了北方人民對女真統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統治集團內部的尖銳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應如何充實國力,積極準備,及時完成統一中國的事業等問題,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規劃。但是當時宋金議和剛確定,朝廷沒有采納他的建議。
宋慶齡的執著
宋慶齡自1913年開始追隨孫中山,致力于中國革命事業,謀求中華民族獨立解放。在近70年的漫長歲月里,經過護法運動(1917年)、國民大革命(1924—1927年)、國共對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戰爭(1937—1945年)、解放戰爭(1945—1949年),她始終忠貞不渝地堅持孫中山的革命主張,堅定地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生活的美滿幸福而殫精竭慮,英勇奮斗,在中國現代歷史上,譜寫了光輝的篇章。宋慶齡因此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女性之一。
張伯苓的理想
南開中學的創辦者張伯苓16歲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洋水師學堂,學習駕駛。畢業后,他參加了“甲午海戰”,但軍艦一出海就被擊沉,這對他觸動很大。1899年英國強租我國威海衛軍港,張伯苓親眼看見,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國旗第二天就降下來了。強烈的愛國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軍,回到天津籌辦學校。他四處奔走,籌集資金,終于在1907年辦起了南開學校。張伯苓一生全力辦教學為國家培養了大批的人才。
肖邦的遺愿
1830年11月,費列德利克·肖邦(波蘭作曲家、鋼琴家)決定到外國深造,為祖國爭光。出發前,朋友們為他舉行了一個送別晚會。肖邦滿懷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們贈送的裝滿祖國泥土的銀杯,表示永遠不會忘記可愛的祖國。肖邦輾轉于維也納、倫敦、巴黎等地,通過他的藝術活動,增進西歐人民對當時正在受難的波蘭人民的同情和了解。可是,在輾轉流離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1849年秋天,肖邦臨終時告訴從華沙趕來的姐姐,波蘭反動政府是不會允許把他的遺體運回華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臟帶回去。
肖邦的心臟,按照他的遺愿被送到華沙,埋葬在曾哺育他成長的祖國大地中。
華羅庚立志回國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早年在美國很受學術界器重。有人想和他簽訂合同,把他留在美國,給予優厚的待遇,但當他得知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后,立即決定回國。途經香港時,他發表了一封給留美學生的公開信,滿懷熱情地呼吁他們:“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
有氣節的外交官楊儒
楊儒是清朝駐俄國公使。1901年,他到任后不久,就開始和俄國政府談判我國東北問題。當時,俄國政府借口鎮壓義和團,派兵占領了東北大部分土地,又想在談判桌上逼迫中國代表承認他們在東北的特權,永遠霸占東北。楊儒堅決不同意,拒絕在俄國人擬定的條約文本上簽字。俄國人威脅他:條約文本已由沙皇批準,一字不能改。你不簽字,就不必談判了。俄中兩國也就無“友好”可談了。楊儒不怕對方的威脅,回答說:“我寧愿與你們決裂,寧愿被我國政府治罪,也決不簽字!我不能出賣祖國的權益。”
俄國代表又假意安慰說:“你們政府已授權給你,出了問題責任也不在你呀!如果你簽了字,貴國政府要治你的罪,我們俄國會出面保護你的。”楊儒感到受了莫大的污辱,氣憤地說:“你何出此言!我是中國的官員,怎么會尋求你們的保護呢?那不就太無顏面了嗎?我難道會那樣做嗎?”
楊儒因為擔憂國事,心情沉重,加上年事已高,一次談判歸來,不慎被雪地滑倒,摔成重傷,一病不起。可是他依然堅持自己的主張,不肯向俄國人屈服。
后來,清朝政府在全國人民的壓力下,同意了楊儒的意見,拒絕簽約。楊儒的斗爭勝利了,他不愧是一位有氣節的外交官。
鄧世昌的北洋艦隊
鄧世昌是我國最早的一批海軍軍官中的一個,是清朝北洋艦隊中“致遠”號的艦長。他有強烈的愛國心,常對士兵們說:“人誰無死?但愿我們死得其所,死得值!”1894年,中國和日本之間爆發了甲午戰爭。鄧世昌多次表示,如果在海上和日艦相遇,遇到危險,我就和它同沉大海!
這年9月的一天,日本艦隊突然襲擊中國艦隊關于愛國的名人故事20字關于愛國的名人故事20字。一場海戰打響了。中國擔任指揮的旗艦被擊傷,大旗被擊落。鄧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艦上升起旗幟,吸引住敵艦。他指揮的致遠號在戰斗中最英勇,前后火炮一齊開火,連連擊中日艦。日艦包圍過來,致遠號受了重傷,開始傾斜,炮彈也打光了。鄧世昌感到最后時刻到了,對部下說:“我們就是死,也要壯出中國海軍的威風。報國的時刻到了!”他下令開足馬力向日艦吉野號沖過去,要和它同歸于盡。這大無畏的氣概把日本人嚇呆了。
不幸,致遠號中了魚雷,船體爆炸,沉入海底。200多名官兵大部分犧牲。鄧世昌曾被部下用救生圈救起,可他見部下都沒有生還,毅然退出救生圈,沉入大海,獻出了生命。
楊靖宇獻身抗日
民族抗日英雄楊靖宇曾擔任“南滿抗日聯軍”司令,從1934年一直到1940年沙場獻身為止。在艱苦征戰的六年中,他身先士卒地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里打擊日寇。面對敵人的重兵圍剿,楊靖宇率部頑強戰斗,使敵人坐臥不安,惶惶不可終日。日酋對他又怕又恨,調集重兵圍困關于愛國的名人故事20字故事。有人勸楊靖宇投降,他斬釘截鐵地說:“不,我有我的信念。”最后,彈盡糧絕,楊靖宇在打完最后一顆子彈后壯烈犧牲。敵人殘忍地用刺刀剖開他的肚子,楊靖宇肚里沒有一粒米,有的只是樹皮、草根和棉絮。
抗日將領佟麟閣
1937年7月28日,北平大戰開始。北京城外的南苑,佟麟閣所在的第二十九軍司令部遭受40余架敵機的輪番轟炸,并有3000人的機械化部隊從地面發動猛烈攻擊
佟麟閣與132師師長趙登禹誓死堅守陣地,指揮二十九軍拼死抗擊。戰斗進行得十分激烈。后奉命向大紅門轉移,途中再遭致日軍包圍,在組織部隊突擊時,被機槍射中腿部,頭部再受重傷,流血過多,壯烈殉國。
【祖國在我心手抄報資料內容】相關文章:
祖國在我心的手抄報資料內容06-26
祖國在我心的手抄報內容06-26
祖國在我心手抄報內容06-25
祖國在我心手抄報資料06-26
祖國在我心的手抄報資料06-26
祖國在我心的手抄報素材內容06-26
祖國在我心的手抄報圖片內容06-26
祖國在我心手抄報內容素材06-26
祖國在我心的手抄報內容圖片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