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測卷(100分鐘內完成 滿分100分)
一、學海拾貝(10分)
1、下列加點的字讀音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篁竹 huánɡ 差互cī 往來翕忽xī
B、藻荇 xìnɡ 淺阜 bù 拾級 shí
C、間道jiàn 汩汩 ɡǔ 不啻 chì
D、花朝節 zhāo 倩女 qiàn 掛罥 juàn
2、選出下列各句中的加點詞解釋完全正確的一項( )(2分)
A、新舊(舊交、舊友)知其如此,或置(制造)酒而招之
B、潭中魚可百許(用在數詞后面,表示不定數。)頭,皆若空游無所(指示代詞,表示的東西與動詞依組成名詞性詞組。)依
C、江干上下十余里,珠翠羅綺溢(形容綢緞特別多)目,車馬塞(擠滿)途
D、其岸勢犬差互(互相交錯),不可知其(代小石潭)源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之字用作代詞的一句是( )(2分)
A、虎風口之松柏,不啻百倍之也。 B、若脫籠之鵠
C、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 D、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4、按要求默寫有關詩句。(4分)
(1)凡 , ,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滿井游記》)
(2)《游山西村》中反映人生哲理,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時會生出許多希望的詩句是 , 。
(3)《漁家傲》中直接抒情的句是 , 。
(4)《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最能體現杜甫體察人間冷暖、兼濟天下情懷的詩句是 , 。
二、生活與實踐(6分)
5、下面是某校文學社征稿啟事的一部分,讀后請你按要求完成后面的問題。(3分)
本刊歡迎大家賜稿、來稿,不論是發表過作品的同學,還是剛學寫作的同學,都以文章質量高低決定取舍,我刊將一視同仁。來稿體裁不限,提倡創新,以1500字左右為宜。文章寫好后必須交到本刊編輯部,本刊有權對錄用稿件進行修改。
(1)征稿啟事中,有一處用語重復、多余,應該刪去,刪去的詞語應是 (1分)
(2)征稿啟事中,有兩句的順序顛倒,影響了意思的表達,應該對調。這兩句是
(1分)
(3)文中用語不得體的一個詞語是 ,應改為 (1分)
6、三位教師就教育學生的問題發表觀點。甲說:教育是一切為了孩子。乙說:教育是為了一切孩子。丙說:教育是為了孩子的一切。請問他們各自的意思是什么?(3分)
(1)甲:
(2)乙:
(3)丙:
三、讀書滋味(44分)
(一)過故人莊(6分)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7、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對田園情趣的感受,一、二句寫的的 ,三、四句寫的是 。(2分)
8、詩中哪些詩句描繪了優美寧靜的田園風景?(2分)
9、關于這首詩所表達的主客間渾厚的情誼和詩人對田園生活的喜愛之情,有人認為是從最后兩句詩集中表現出來的,有人認為是貫穿全詩的。談談你的看法。(2分)
(二)浣溪沙(6分)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10、這是一首哲理詞,作者是北宋 。與他的父親 和弟弟 合稱三蘇,三人均位列 。(2分)
11、這首詞表現出蘇軾的 的態度和 的性格。(2分)
12、下面對詞的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小序交待了作詞背景。全詞情、景、理交融。
B、詞的上闋寫景,描繪了三幅畫,前兩幅畫面清新優美,淡雅寧靜,寫啼叫聲突出了畫面的熱鬧。
C、下闋抒情,恬靜優美的自然景色和作者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相互映襯。
D、上闋寫景為下闋議論抒情作鋪墊。
(三)小石潭記(15分)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3、上文選自《 》,作者 ,著名的文學家,曾被貶為永州司馬,寫下了有連續性的山水游記8篇,合稱為《 》。(3分)
14、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2分)
水尤清冽
皆若空游無所依
斗折蛇行
佁然不動
15、第二段主要寫潭中游魚的靜態和動態,其目的是什么?假如你是生活在小石潭里的一條魚,你賴以生存的小石潭的水質已被污染,你的許多同伴已因此患病,請你寫下你現在的感受。(2分)
答:目的:
感受:
16、翻譯下列句子(4分)
(1)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譯:
(2)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譯:
17、作者在游小石潭時,心情發生了變化,結合你對作者的了解說說是什么原因導致他的心情變化的?如果你能與作者面對面,你打算對他說些什么?(4分)
答:原因:
你的話:
(四)三峽(17分)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8、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2分)
①略無闕處( )
②亭午夜分( )
③或王命急宣( )
④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
19、素湍綠潭,回清倒影句中描繪色彩的詞語有 、 、清;本句中前后兩個分句有內在的對應關系,以回清寫出 的動態,以倒影寫出 的靜態,一動一靜相映成趣。(2分)
20、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你聯想到了哪個古人?哪兩句古詩?(3分)
21、按要求填寫相關語句。(4分)
(1)表現群山高峻的句子:
(2)表現水流急速的兩個四字短語:
(3)表現山河秀麗的兩個四字短語:
(4)表現秋境的凄清、令讀者恍若身在其境的兩個四字短語:
2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⑵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
(3)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4)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23、文章末尾引用漁者的歌詞,其作用是什么?(2分)
四、作文天地(共40分)
下面是老師前后兩年給王小虎寫的評語,兩個評語不同的行文格式和表述口氣,讓你有何感想?它或許勾起了你關于評語的回憶,或許引發了你對此想說而沒有說出的心里話。請自選角度作文,或敘或議,或敘議結合,題目自擬,500字左右。
評語一:
該生在校表現一般,能按時上學,參加班級活動。基本能完成作業。但是,太貪玩,上課愛亂插嘴,做小動作,學習不專心、不刻苦。希望今后少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比如看小說、打球、聽流行音樂。要遵守課堂紀律,專心學習,提高成績。
評語二:
小虎,我們班的小球星。球場上的活躍、課堂上的大膽、生活中的愛好廣泛,讓你個性十足。看得出,你愛看課外書,肯動腦,樂于表達自己的觀點。我常想,如果在學習中你能像在賽場上那樣不服輸、有拼勁兒,思考問題能更深入、更專注,你一定會有更出色的表現!
參考答案
說明:主觀題只要意思相同或相近即可給分。學生的答案與參考答案不一致,如果學生言之有理,也應判為正確,應尊重學生個性化、創造性的理解和表達;
第六單元自測卷
一、1、B 2、B 3、D 4、(1)曝沙之鳥,呷浪之鱗(2)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4)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二、5、(1)來稿或賜稿 (2)都以文章質量高低決定取舍、我刊將一視同仁 (3)必須 請6、(1)教育的所有行為都是為了孩子 (2)教育是為了所有的每一個孩子 (3)教育是為了孩子的全面發展。
三、(一)7、朋友邀我做客;山村風光8、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圊,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9、應該是貫穿全詩。因為無論是前面的敘事寫景,還是友人家中的談話,都體現了主客間的情誼,都表達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喜愛之情。
(二)10、蘇軾;蘇洵;蘇轍;唐宋八大家。11、執著;曠達樂觀 12、B(寫啼叫聲反襯了畫面的靜謐。)
(三)13、柳河東全集 柳宗元 永州八記 14、寒冷 依托 像北斗星那樣 愣住的樣子
15、目的:襯托水的清冽,說明環境幽清 感受略 16、(1)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頭,都像在空中游動,沒有什么依托似的。(2)溪岸的地勢像狗牙那樣參差不齊,互相交錯,不知道小溪的源頭。 17、作者剛開始是無憂無慮的,欣然而往的,但在環境的刺激下,作者感到了自己內心深處的憂傷、苦悶。作者因為當時謫居永州,滿腹宏圖大志不得施展,因而懷著一種憤懣不平的苦悶心情。
(四)18、①空缺、中斷;②半夜③有時④即使 19、素、綠 素湍,綠潭 20、李白 朝發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21、(1)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朝發白帝、暮到江陵 (3)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4)高猿長嘯、空谷傳響 22、(1)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 (2)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須急速傳達,有時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江陵。 (3)即使是乘上快馬,駕著風也沒有這樣快。 (4)巴東三峽巫峽最長,人們聽到猿猴的幾聲哀鳴,淚水就要沾濕衣裳。 23、表現晴初霜旦之時,林寒潤肅的凄涼情景。
四、(略)
.......
- 相關推薦
【八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自測試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上冊第六單元模擬試題11-12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測試題及答案11-23
小學語文上冊第六單元測試題03-03
小學語文上冊第六單元課后測試題11-12
三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復習試題11-12
蘇教版語文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試題02-16
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語文作文12-26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的測試題及答案04-22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試題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