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一生中,交往的朋友會有很多,但知交不過兩三個,讀過的書會有很多,但能作為枕邊書的也不過幾本。
在閱讀方面,如蘿卜白菜,各有所愛。從年少開始,我就情有獨鐘于中國古典文學。對于我來說,雖藏書數千,但真正能稱為枕邊書的,應是幾本很薄的書。它們是清蘅塘退士編的《唐詩三百首》,宋謝枋德編的《千家詩》,現代龍榆生編的《唐宋名家詞匯》,時常放在枕邊桌前,萬讀不厭。書很薄,易于翻閱,且便于攜帶,不但是同床共枕之伴,也是長途旅行之侶。讀得多了,書磨起了毛,封面已經很臟,甚至出現脫頁,都用牛皮紙包了起來。
屈指算來,這三本書伴我二十余年了。《唐詩三百首》是我剛上初中時堂兄所贈,繁體字,豎排。那時并不識很多繁體字,對古文也是一知半解,囫圇吞棗地讀著,應是我學習中國古典文學的啟蒙讀物。《千家詩》也是買于初中時代,是一本影印繡圖本,每頁上三分之一為圖,下三分之二為詩,以圖解詩,以詩味圖,古意盎然。《唐宋名家詞匯》買于讀師范時,也是影印六十年代版本,橫排,但字為繁體,詞后附有注釋、詞話等,時定價一元七角,一冊在首,便覺可閱盡唐宋詞家。
方塊漢字實在太具魅力,有如麻將牌一般,每一張牌本無意義,但通過不同的排列組合,成為一副副令人神魂顛倒的好牌。我以為,唐宋文人的生花妙筆,簡直把漢字的美排列到了極至,寫成那些唐宋詩詞,前世不可及,后世不可追,被千古傳誦。夜睡之前,午睡之后,背倚床靠,隨手取之一冊,讀上一段,但覺香味滿口,妙不可言。現代生活忙忙碌碌,哪有掙得完的功名利祿?何妨偷些空閑,來享受一番閱讀之樂。春花吐香,夏風送涼,秋月朗照,都是“奇文共賞析”、“好書不厭百回讀”的.好時光。而最妙,還是冬夜,夜長,有了大段的時光,擁被而讀,閱讀與驅寒兩全其美。
一本《唐詩三百首》,給人多少想象的美好的空間。隨便翻到那一頁,都讓人仿佛化身詩人,置身于詩境中,過一種我們想過的生活。或是一個謫人,在潯陽江頭,“忽聞岸上琵琶聲”;或是一個旅客,在山頭嶺上,“回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或是一個戰士,在大漠荒原,“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而在宋詩中,給人則是更多的妙不可言的文人情趣。打開那本《千家詩》,卷首兩句“云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把春日之美麗、閑居的自得,表現無余。繼續往下讀去,“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一日閑”,“閑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時”,所寫也不過平凡生活,但在文人們的筆下,皆充滿生動情趣,令人回味無窮。我們總在抱怨生活的平凡,不過缺少那些文人的一雙慧眼、一顆雅心而已。而唐宋詞中的表現的美侖美奐,讓光怪陸離的現代生活也比之失色。看,裳是羅裳,舟是蘭舟,車是香車,馬是寶馬,鬟是風鬟,鬢是霧鬢,月是樓心月,風是扇影風,煙是楊柳堆的煙,愁是如一江春水的愁,如此風情,真是讓人恨不生在唐宋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閱讀的深入和興趣的改變,還有一些書成為我的枕邊書。它們是今人編的《詩經選譯》、《蘇軾詩文選》、《古代田園詩》、《明清小品選讀》、《金剛經壇經直譯》等,皆是薄書,取讀方便。精裝的詩經、古樂府、唐詩、宋詩、宋詞、元曲等幾種鑒賞辭典,以及幾卷本的李白集、王維集、蘇軾文集、蘇軾詩集等,也悉數購入,書太厚,取讀不便,固然是家藏精品,但不宜作枕邊書。今人、外國人作品中,像朱自清、汪曾祺、屠格涅夫、德富盧花等的書,都是我比較偏愛的,偶爾會作一段時間的枕邊書,但不久又會被我請回書房,不及我對中國古典的偏愛。至于書房中所藏數千冊書,慚愧讀得太少,對于很多書而言,怕是還只能"姑俟異日觀"了。
以前家中房子小,枕邊幾乎無放書位置,那些枕邊書,隨讀隨丟,常混于雜物、書堆中,每次尋得好苦。今年搬新家,購買一張大床,除床頭柜外,床靠又設置柜,我的枕邊書,有名亦有實了。它們雖不過幾本薄而舊的書,但堪稱我的良師,我的益友,我的共枕之情人,我的手足之兄弟,心甚鐘愛之、感恩之。
【枕邊書心情日記】相關文章:
空間心情日記_心情日記12-09
傷感的心情日記_心情日記12-10
雨的心情日記_心情日記12-10
每天的心情日記_心情日記12-09
開學心情的日記_心情日記12-09
初二心情日記_心情日記12-10
心情日記大全500字_心情日記12-10
關于青春的心情日記_心情日記12-09
心情日記:我真高興_心情日記12-09
個人原創傷感心情日記_心情日記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