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 2001-12-18 胡孫華、劉曉鳴
15日,在中國教育學會主辦、武漢市教育學會承辦的“全國中小學語文本體教學展示報告會”上,錢夢龍、洪鎮(zhèn)濤等著名語文教育專家,妙語連珠,把現(xiàn)行語文教學批駁得酣暢淋漓。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著名語文教育家、我市“十大名師”洪鎮(zhèn)濤說,現(xiàn)行語文教學的誤區(qū)之一就是“對語言文字所附的思想、內(nèi)容的理解代替了學生對語言的領(lǐng)悟”,那些老師向?qū)W生滿堂灌的是所選范文的內(nèi)容,比如講《貓》,講成了一堂小貓的常識課,講《看云識天氣》,講成了一節(jié)氣象知識課,講《人的正確思想從哪里來》,講成了哲學課,而自己的語文,什么都沒講到。這是種別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著名語文教育專家、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委員錢夢龍說,他曾經(jīng)聽過不少這樣的課:一句生活中很常見的話“媽媽叫我到里屋去拿一個蘋果給小朋友吃”,老師用語法分析了半天,學生卻是一臉茫然。
現(xiàn)行語文教學中的課文分段,總結(jié)中心思想都是十分無聊的工作。原本很生動,可讀性很強的文章,老師們卻把學生教得昏昏欲睡。因為在課堂上,老師把精美的語言、文章看作是手術(shù)臺上的尸體,拿著冷冰冰的刀子,不厭其煩、不厭其細地一部分一部分地支解、解剖,然后對學生說:看,這是心、這是肝……把一篇篇有生命力的文章解剖掉了,活生生的孩子們的思維也變得支離破碎。
語文教學應回歸本位
語文教學一直受批評最多,前兩年更有激烈言辭。對此,眾多語文教師也困惑不堪:語文教學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著名語文特級教師錢夢龍、洪鎮(zhèn)濤均指出:回到語文的本位上來。學語文就是學習語言,能正確理解、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就是組織指導學生學習語言,培養(yǎng)學生的聽讀說寫能力。
近幾年,洪鎮(zhèn)濤老師一直致力于“語文本體教學實驗課題”。1998年,由他領(lǐng)銜,按語言學習的“感受、領(lǐng)悟、積累、運用”規(guī)律,出版了新的“開明版”語文教材。
截至1999年,全國有70個班成為“語文本體教學實驗”班級,試用了該教材一個學期,師生們對實驗課本反映良好。如今,全國13個省市的部分學校進行著該實驗,包括武漢市部分學校。
不過,也有不少語文老師認為,中考、高考不變,語文教學就很難有大的變化。錢夢龍先生也說,由于現(xiàn)實原因,對于百病叢生的語文教學,廣大語文教師還在探索之中。
又見學生“搖頭晃腦”
學生搖頭晃腦,書聲抑揚頓挫,這應是古代私塾常見的景象。在昨日的報告會上,課堂搬上了主席臺,我市近千名語文教師得以親睹現(xiàn)代語文本體教學中的一個鏡頭。
這是一堂現(xiàn)場課,老師和學生都是語文本體教學實驗的參與者。執(zhí)教老師是來自深圳寶安區(qū)寶成小學康老師,30多個學生來自我市口區(qū)太平洋小學二年級。課本采用洪鎮(zhèn)濤領(lǐng)銜編寫的“開明版”教材二年級“誦讀”分冊,其中所選的課文全都是膾炙人口的古詩詞曲,重在奠定學生語言及文化功底,積累精粹的語言材料。
課文內(nèi)容是一首古詩《河湟舊卒》。一上課,老師就讓學生根據(jù)拼音來初讀這首詩,然后由老師領(lǐng)讀,糾正讀音和停頓,接著,讓學生大聲誦讀,現(xiàn)場氣氛活躍。差不多讀熟之后,就讓學生自愿起來讀給大家聽,比著讀,孩子們爭先恐后。伴隨著詩的停頓和緩急,學生讀得搖頭晃腦。臺下的老師們掌聲不斷。
誦讀差不多占了一節(jié)課的大半時間,最后是讓學生識生字。
對這堂課,全國著名語文教育專家、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委員錢夢龍這樣評價:對小學二年級的孩子就應該這樣講課。語文教學就是學習母語,教學要求沒有降低;學生在搖頭晃腦中就可以感覺到詩中特有的感情色彩,其人文、思想也沒有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