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沐川中學校備課卡
學科:語 文 教者:吳 江
授課時間 2001年 月 日 課型 新授課 共1課時,本節為第1 課時
課題 寫出事件的波瀾
目的 1.領會什么是波瀾。
2.品味波瀾的藝術效果。
3.了解興波瀾生變化的技法。
4.注意利用事件本身的曲折性、復雜性,寫出事件的波瀾。
重點 第三點
難點 第四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設計:
下面這首詩據說是幾個財主兄弟為其母親祝壽時,請鄭板橋寫祝壽詩,鄭板橋在壽筵上即興寫的。這詩用了“突轉”的方法,給人一驚一喜、一張一弛之感。出示詩:
這個老婦不人,九天仙女下凡塵。養的兒子全是賊,偷來蟋桃獻母親。
“溪水因山成曲折,山蹊隨地作低平。”這是說客觀事物本身就有許多曲折變化。現實生活中各種事件要發展,就會受到別的事物的制約和影響,以致產生許多反復、曲折。這反映在敘事性文章中也必然不是平推直進一帆風順的。而且寫文章必然要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經常要因時因事因景而起伏跌宕。這變化的思想感情又必然使文章產生抑揚頓挫的變化。所以,敘事性文章的波瀾,可以有多種創造途徑,但概而言之,不外乎兩方面:一是事件本身的曲折產生波瀾,一是巧用表達技法興起的波瀾。而利用事件本身的曲折所形成的波瀾,其寫作方法正如劉勰所論:或“隨物而宛轉”,或“與心而徘徊。”
二.學生自讀教材內容
三.教師提示:
A.什么是寫出事件的波瀾?寫出事件的波瀾就是寫出事件的曲折變化。
B.為什么要寫出事件的波瀾?
1.客觀事物本身就是起伏變化的,只有寫出了事件的波瀾才能準確地反映客觀事物。(客觀性)2.“文若看山不喜平”,只有寫出了事件的波瀾才能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閱讀心理)
C.怎么樣才能寫出事物的曲折?
1.善于選擇本身就曲折復雜的事件來寫。(前提)
2.運用使敘事曲折的技巧。
(1)事與愿違法:事件的曲折體現在發展趨向上,讓本該出現的某種結局,出現了另外的結局。
(2)過程復雜法:雖然最終還是出現了期望的結局,但讓它中途發生了種種變故,使過程復雜。
(3)感情曲折法:略。
D.應注意的問題:
1.將事件描寫得繁復曲折,但與突出的中心關系不大,人徒使文字冗長拖沓。
2.情節的構思老套,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事件的走向,達不到引人入勝的效果。
3.為了敘事曲折而穿鑿附會,破綻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