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①掌握文中基本的文言知識;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②分析多種寫景手法的綜合運用,初步提高同學們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③領會作者向往自然、鄙棄功名、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激發同學們熱愛祖國河山的情感。
【學習重點】
掌握文言知識要點;分析多種寫景手法的運用綜合。
【學習難點】
體悟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資料鏈接】
(1)吳均(469~520年),字叔庠(xiánɡ),吳興故鄣(今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人。南朝梁時期的文學家、史學家,好學有俊才。詩文自成一家,稱為“吳均體”,開創一代詩風。詩中常借自然景物以排解苦悶抑郁之情。
(2)寫作背景:魏晉南北朝時,政治黑暗,社會動亂。因而,不少知識分子寄情山水來排解心中的苦悶。《與朱元思書》是吳均寫給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書信。
(3)駢體文:魏晉以來產生的一種文體,又稱駢儷文。駢文是與散文相對而言的。其主要特點是以四六句式為主,講究對仗,因句式兩兩相對,猶如兩馬并駕齊驅,故被稱為駢體。在聲韻上,則講究運用平仄,韻律和諧;修辭上注重藻飾和用典。
第一課時
一、自主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拼音。
縹碧( ) 急湍( ) 軒邈( ) 泠泠( ) 千轉( )
嚶嚶( )鳶( ) 戾( ) 橫柯( ) 經綸( )
2、學生朗讀課文,繼續正音,并注意斷句,做到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注意:把握節奏、重音、停頓、節拍。
(1)注意語速。讀慢一些才能品味文中的意境。
(2)注意停頓。逗號的停頓應小于句號每一個句號后的停頓應小于一小層之間的停頓每一段后的停頓應稍長一些。
(3)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應落在“箭”“奔”二字上。
(4)注意節拍。四字句一般以“二二”節拍為主。如“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當然也有例外如“水皆縹碧千丈見底”。
3、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4、學生瀏覽課文,在文中畫出最能概括課文所寫景物的特征的句子,并由此感知本文的結構方式。
5、學生結合注釋疏通文義,理解識記課下注釋中重點詞語句子的意思,然后完成下列練習,以單獨提問的方式反饋矯正。
(1)、解釋下列詞語。
從流飄蕩 從流: 一百許里 許:
水皆縹碧 縹: 急湍甚箭 湍:
猛浪若奔 奔: 負勢競上 負:
互相軒邈 軒邈: 泠泠作響 泠泠:
嚶嚶成韻 嚶嚶: 千轉不窮 轉:
鳶飛戾天者 戾: 窺谷忘反 反:
橫柯上蔽 柯: 風煙俱凈 俱:
(2)、翻譯下列句子或短語。
⑴風煙俱凈: ⑵急湍甚箭:
⑶負勢競上,互相軒邈: ⑷鳶飛戾天:
⑸望峰息心: ⑹經綸世務:
二、 鞏固提升
按要求答出句子。
寫登舟縱目總體感受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江上放舟自由情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括贊嘆富春江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富春江水清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江流氣勢磅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聽覺感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課時
一、合作探究
問題一: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第一段與二三段是什么關系?
問題二:作者寫了水的什么特點?怎樣寫的?
問題三:作者寫山之奇時,從哪幾個方面在寫?
問題四:“鳶飛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流露出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鞏固提升
1.完成下列古今異義詞的理解。
(1)一百許里。 許 古義: ;今義:
(2)鳶飛戾天者。戾 古義: ; 今義:
(3)經綸世務者。經綸 古義: ; 今義:
2.分清下列一詞多義的不同含義。
絕:天下獨絕 猿則百叫無絕:
上:負勢競上 橫柯上蔽 :
3、同學們,假如我們是富春江漂流公司的導游,我們應該怎樣向游客介紹“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的山水風物呢?提示:
(1)抓住景物的特點,展開聯想和想象,突出 “奇山異水”。
(2)按地點轉移,由近及遠的順序寫:從流飄蕩、俯視碧水、仰觀青山。
王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