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評委領導、同志們大家好,我今天要說的課是《農夫和蛇》,這是一首寓言詩,作者是俄國作家克雷洛夫,在這首詩中,克雷洛夫借蛇諷刺那些狠毒、忘恩負義、本性難改的人。
教學這一課,我欲達到以下教學目標: 1.識記生字詞,了解作者生平經歷以及文章的寫作背景。 2.領悟文章蘊含的深刻寓意,提高學生文化品位。 3.通過比較不同文章,能找出異同點,并能口述故事。
在教學中,教學重難點分別是, 教學重點:1.通過比較不同文章,能找出異同點。2.比較蛇在寓言中的形象。 教學難點:領悟寓言所蘊含的人生哲理。
教學時間計劃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如下:
一.學習生字詞
生字 掄起 喬裝改扮
2. 詞語
談判:雙方為化解沖突而進行的活動。
防范:防衛
困境:出于某種困難的境地。
縱使:縱然使。
喬裝打扮:改變服裝面貌,使人不認識自己,以隱瞞自己的真實身份。喬,作假。
作者、作品簡介
伊萬安德烈耶維奇克雷洛夫(1769--1844),他不僅是最杰出的俄國寓言作家,而且是世界三大寓言家之一(其他兩位是古希臘的伊索和法國的拉封丹)。克雷洛夫一生共寫了二百零三篇寓言。還在他生前,這些寓言便已被譯成英、法、德、意等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國流傳。克雷洛夫的寓言有著極強的人民性和現實性。普希金稱他是“真正的人民詩人”。克雷洛夫早期的寓言有《農夫和蛇》、《狼和小羊》、《烏鴉與狐貍》、《狐貍和葡萄》等等。
三、范讀課文,理清脈絡 1.教師范讀課文,使學生體會詩歌的朗讀節奏。 2.學生自由讀詩歌 3.集體朗讀,了解詩歌大意。 4.交流探究詩歌寓意。
四.深入讀文,思考寓意 蛇為什么要偽裝自己,目的是什么?蛇象征什么樣的人? 從農夫的語言和動作上可以看出農夫是個什么樣的人? 農夫果斷斬蛇說明了什么?
五.比較探究:
比較《農夫和蛇》兩則與克雷洛夫的《農夫和蛇》的不同點。
此題的一個目的是比較出三則寓言的不同特點。吸引大家的一般是寓言本身的故事性、寓言的寓意、語言表達方面的特色。①就故事性方面而言,第一則寓言故事的情節性是比較強的,有頭有尾特別是有奇巧的變化,但故事比較簡單。第二則故事情節較復雜些了,有一些曲折,有一些對結局的期待,尤其是蛇講的那番歪理,使故事顯得比較特別。第三則的亮點在于故事結局之時主人公說的幾句富有哲理和智慧的話。②就寓意方面而言,第一、二則的“寓意”見第7課練習的解答。第三則的寓意,除了寓言詩結尾所說的外,還應有:不要輕信壞蛋的甜言蜜語(或,要警惕喬裝打扮的敵人;或,要善于識破敵人的喬裝打扮;或就用詩中農夫說的:“你的皮膚雖是新的,你的心腸卻絲毫未變”)。③就語言表達方面而言,第三則是詩的形式,比較特別,但克雷洛夫寓言結構的基本模式又是從伊索寓言來的。以上三方面,或者還有其他方面,學生或綜合考慮,或就某一方面,說明使他感興趣的原因都可以。而在這樣的探究中,也就比較出了三則寓言各自的特點。
六.總結全文:
在這首寓言詩中,蛇花言巧語想要騙取農夫的信任,結果被農夫識破,果斷殺了蛇,告訴我們對于像蛇一樣的人,無論他偽裝的多么好,也絕不能心慈手軟。
七.布置作業
背誦這首寓言詩
龔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