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艾青
(1910-1996)中國現(xiàn)代著名詩人。原名蔣海澄,筆名莪伽、克阿等。浙江金華人。艾青出生時難產(chǎn),一位算命先生說他的命是“克父母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貧苦農(nóng)民家里撫養(yǎng)。5歲被領(lǐng)回家中開始讀書,但依然受到冷遇,不準(zhǔn)稱自己的父母為爸爸媽媽,只準(zhǔn)叫叔叔嬸嬸。正如他自己所說,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視的空氣里長大”的。1932年詩人加入“中國左翼美術(shù)家聯(lián)盟”。同年7月12日,艾青和其他12名青年遭到逮捕,國民黨反動派以“危害民國緊急治罪法”控告這些手無寸鐵的青年“顛覆政府”,艾青被判處有期徒刑六年。《大堰河--我的保姆》即寫于詩人在監(jiān)獄的日子里。當(dāng)他看見了漫天飛舞的雪花,聯(lián)想到保姆落滿白雪的墳頭,揮筆寫下了這首贊頌勞動人民,詛咒黑暗世界的詩篇。其詩作《我愛這土地》
寫作背景
這首詩寫于1932年的冬日。當(dāng)時的詩人因參加“左翼美術(shù)家聯(lián)盟”被國民黨逮捕,被關(guān)押在看守所中。據(jù)詩人自述,寫這首詩時是在一個早晨,一個狹小的看守所窗口、一片茫茫的雪景觸發(fā)了詩人對保姆的懷念,詩人激情澎湃地寫下了這首詩。詩幾經(jīng)輾轉(zhuǎn),于1934年發(fā)表。詩人第一次使用了“艾青”這個筆名,并且一躍成為中國詩壇上的明星。
詩中的大堰河確有其人,其故事也都是真實的。也就是說,詩人完全按照事實,寫出了詩人心中對保姆的真切感情。然而,這首詩又不是在寫大堰河:她成了一個象征,大地的象征,一個中國土地上辛勤勞動者的象征,一個偉大母親的象征。大堰河并沒有名字,大堰河只是一個地名,是生她的地方。大堰河是普通的。她的生活中都是些平常普通的小事,那是她苦難生活的剪影。她的生活空間是有“枯死的瓦扉”的故居,是“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園地”,死后也只是“草蓋的墳?zāi)埂薄K纳钍恰盀鹾诘尼u碗”,是“為兒子縫補(bǔ)被荊棘扯破了的衣服”,是在冰冷的河里洗菜、切菜。她的兒子、丈夫都在她的照料下過著相對安穩(wěn)的生活。在她死后,他們就失去了這些,他們在炮火中,在地主的臭罵聲中活著。她的形象,同時也是那些和土地連在一起的勞動人民的形象。他們都植根在大地上,都有著勞動者的偉大品質(zhì)。大堰河并不是沒有快樂,那快樂是偉大母親的慈愛和對乳兒深深的愛。在勞累了一天之后,她從沒有忘記來抱“我”,撫摸“我”,在“我”離開她時,她還在夸贊“我”,還想著“我”的結(jié)婚。大堰河同樣愛著她的兒子和丈夫。她死時,他們都哭得很悲傷。大堰河,一個偉大的母親形象。
全詩不押韻,各段的句數(shù)也不盡相同,但每段首尾呼應(yīng),各段之間有著強(qiáng)烈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詩歌不追求詩的韻腳和行數(shù),但排比的恰當(dāng)運用,使諸多意象繁而不亂,統(tǒng)一和諧。這些使得詩歌流暢淺易,并且蘊蓄著豐富的內(nèi)容。詩人善于從平凡的生活中提煉出典型的意象,以散文似的詩句譜寫出強(qiáng)烈的節(jié)奏。詩歌具有一種奔放的氣勢,優(yōu)美流暢的節(jié)奏,表達(dá)了詩人來不可遏、去不可止的感情,完美體現(xiàn)了艾青的自由詩體風(fēng)格。
大堰河原型
詩中“大堰河”的模特兒就是“大葉荷”。原來“大堰河”是“大葉荷”的諧音。保姆大堰河的苦難經(jīng)歷正同祥林嫂那樣,似乎連姓名都沒有,以村莊的名字“大葉荷”替代為她的姓名。她出生于窮苦人家,自幼就被販賣到畈田蔣村當(dāng)蔣忠丕的童養(yǎng)媳。她在生了兩個孩子以后,丈夫蔣忠丕死了,為生活所逼,又不得不改嫁給姜正興為妻。因為她來自“大葉荷”村,于是村上的人都叫她為“大葉荷”。大堰河善良、勤勞、堅強(qiáng),的確是個舊中國的農(nóng)村婦女的典型。她飽受了“四十幾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得到的是“數(shù)不盡的奴隸的凄苦”,但她心地善良,勤勞樸實,性格堅強(qiáng)。艾青出生于浙江省金華縣的一個叫畈田蔣村的地主家庭。母親叫樓仙籌,生艾青是難產(chǎn),艾青三天三夜才從娘胎里出世。長輩們以為很不吉利,請算命先生占卜,說艾青在家要克死爹娘,便規(guī)定他對自己的父親只能叫“叔叔”,對自己的母親只能叫“嬸嬸”,不能叫“爸爸”、“媽媽”。艾青父母封建迷信意識很濃,為了避免“克死爹娘”,索性就把艾青扔了出去,寄養(yǎng)到十分貧苦的大葉荷家中。然而,貧苦到了極點的大葉荷,正象祥林嫂敢于砍土地廟的門檻那樣,不信神鬼,不信算命先生,不因艾青受父母的歧視而對他冷淡,而是充滿了對他真誠的熱愛和希望。艾青長到五歲,父親蔣忠樽叫他念書去了。這時,艾青便惜別了大葉荷。過慣了貧苦農(nóng)民家庭生活的艾青,帶著滿身的塵土和泥漿回到自己家里,卻再也過不慣地主家的生活。艾青剛離開大葉荷時,常常偷偷地跑回到大葉荷家里去;在自己家里,也喜歡同雇農(nóng)、大葉荷的第三個兒子睡在一起。長大后的艾青,終于背叛了資本階級,堅定地站在貧苦農(nóng)民的立場上,對哺育他的善良、勤勞、堅強(qiáng)的大葉荷表現(xiàn)了深厚的情誼和無限的敬仰。艾青后來回憶這段難忘的童年生活時說:“在‘大堰河’家里的五年,使我感染了農(nóng)民的那種憂郁和傷感,使我對中國農(nóng)民有了一種朦朧的初步印象。”
作者寫確有其人的大葉荷,但卻不被真人真事所局限。文藝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不是隨手從生活中拈來的,也不是機(jī)械地照搬生活的現(xiàn)象,而是經(jīng)過作者的辛勤勞動,從豐富的生活中加以概括提煉,創(chuàng)造了高于現(xiàn)實生活的藝術(shù)形象。大葉荷這樣的人,在舊中國有千千萬萬,到處可見,遍地皆是,但“大堰河”這個藝術(shù)形象,卻比生活中的千千萬萬的大葉荷般的人物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所以當(dāng)讀者一讀《大堰河--我的保姆》這首詩時,不僅感到真實可信,形象親切,而且還受到了深刻的美的教育。
1.下列加點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漫溯(shuò) 揮斥方遒(qiú)
惆悵(chànɡ) 百舸爭流(ɡě)
B.彳亍(chí chú) 哀怨彷徨(pánɡ)
寂寥(liáo) 忸怩不安(ní)
C.青荇(xínɡ) 冰屑悉索(xiè)
火缽(bō) 凝重雋永(juàn)
D.瓦菲(fēi) 浪遏飛舟(è)
糯米(nuò) 矯健有力(jiǎo)
【答案】 D(A.溯:sù,B.彳:chì,亍: chù,C.荇:xìng)
2.下列詞或短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寥廓 激濁揚清 磅礴 五嶺逶迤
B.碣石 含蓄隱誨 太息 清澈晶瑩
C.春惟 中流擊楫 瓦菲 意趣盎然
D.通緝 風(fēng)度翩翩 邂逅 苦悶詛喪
【答案】 A(B.誨-晦,C.惟-帷,D.詛-沮)
3.對下列各句運用的修辭手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1)郊原如海,/房舍如舟。
(2)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莊的名字,/她是童養(yǎng)媳,/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3)我是干癟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灘上的駁船。
(4)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
A.借代 反復(fù) 擬物、排比 頂真
B.借代 排比 比喻、排比 對偶
C.比喻 反復(fù) 比喻、排比 對偶
D.比喻 排比 擬物、排比 頂真
【答案】 C
4.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
A.長沙是毛澤東早年求學(xué)和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1925年秋,毛澤東離開故鄉(xiāng)韶山,去廣州操持農(nóng)民運動講習(xí)所,途經(jīng)長沙,重游橘子洲,感慨萬分,填下了《沁園春長沙》這首詞。
B.《再別康橋》通過“金柳”“青荇”“榆陰下的一潭”等尋常的意象,向讀者展示了康橋秀麗的風(fēng)光。
C.《雨巷》通過象征的手法,用內(nèi)心獨白的方式,表達(dá)了對一種富有時代氣息的愛情的追求。
D.《大堰河--我的保姆》這首詩中,大量運用排比句式,而且多個詩節(jié)中首尾重復(fù),使感情的表達(dá)凝重雋永、余韻深長。
【答案】 C(并非對愛情的追求,而是對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與追求。)
劉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