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訓練目標]
學會審題,使記敘文“符合題意與文體要求,思想健康,中心明確”。
二、[寫作指導]
符合題意是高考“考試說明” 中對寫作的一條基本要求 , 也是最重要的一條要求 , 在高考閱卷中 , 雖然采取分項分等評分法 , 但文章內容是否符合
題意一項舉足輕重,即一旦內容不符合題意 , 中心再明確 , 主題再深刻,結構再完美 , 語言再生動也沒有意義。所以,本次訓練重點是審題要準確,中心要正確
審題的要點:
1. 把握題旨,明確要求。
高考的作文命題,大都包括兩個部分,一是標題或材料本身,二是提出具體的要求。要求部分包括字數、文體、重點范圍或表述的方式等的限定,這些都制約著寫作,必須首先明確。
對于由概念構成的題目 , 要準確 理解概念的字面意義、引申義、比喻義 , 以確定文章的立意。如《我的財富》, 就要準確 理解“財富”的各種意義“錢財、有價值的東西、有意義的道理、值得記住的教訓、真摯而寶貴的感情”等,這樣審題就會有多個可寫的較準確的角度。
2. 準確而全面地理解題意。
所謂準確、全面,就是對作文試題上展現的各個部分仔細地審讀、揣摩。既要把握題目內涵,又要弄清題目的外延。確切地了解命題范圍,明確命題者要我們寫什么。
審題的準確與否,將決定文章的內容和形式是否符合題意要求,決定構思能否朝正確的方向展開,可以說它決定了文章的基本命運。如1998年大作文明明規定“寫一篇關于你自己的心理承受力的文章”有的同學卻閉口不談或少談自己,大談別人,就是重大失誤。
三、[審題例說]
一、大中取小法:如《追求》,從字面上看,題目很虛很大,審題立意時不知如何下手,這類題目就要從小處來寫,可以寫一個老教師的追求,一個普通工人的追求,一個邊防戰士的追求,一個中學生的追求,也可以寫自己的追求,總之,各種典型人物的追求都可以寫。
二、揭示本體法:題目是喻體或象征體,就應該揭示它的本體。如《春風》、《暖流》,本體可以是黨的政策的鼓舞,可以是師長的教導可以是同學的幫助等等。《紅葉》,不是寫經霜的楓葉,而是要贊頌老干部、老工人、老教師。老革命家等老同志保持晚節、爭獻余熱的高尚糧神。也就是說,《紅葉》就是寫樹老葉紅,人老心紅。
另外既可作本體來理解,也可作喻體來理解的題目,如《一次不尋常的考試》,則可以寫文化科學知識方面的一次實實在在的考試,也可以寫思想、道德、行為方面的一次考驗。《珍貴的禮物》。可以寫人情往來方面的贈送的珍貴物品,也可以寫在某方面的突出成績、成就或成果,還可以指父母、師長或上級領導教育自己的金玉良言。
三、添加因素法:如《心事》,可以在原題前面加上“我的”、“老師的”、“奶奶的”、“班主任的”等。
四、改造文字法:如(啊,新世紀》,這個題目抒情色彩很濃, 審題的關鍵在于對“啊’”字的感情色彩的理解,“啊”字很顯然含有驚喜、贊美之意,于是可將題目改造為《我贊美新世紀》、《新世紀暢想曲》
五、擴大范圍法:題目含意內容很窄,無法取材,可以擴大范圍來寫。如《在今天的課堂上》,可以將發生在“今e的課堂上的所見所聞”作為文章的線索,穿插回憶昔日課堂內外的事;也可以把“今天”作為廣義的今天來理解,寫最近一個時期的課堂上的事。
六、 瞬間升華法:如《得與失》、《機會》、《勇氣》、《考場》、位置》等,均可敘寫發生在一瞬間的事情經過,結尾道目從中悟出的哲理。
關鍵是審清結構,從分析題目的語言結構入手,明確題目范圍、內容、重點。
1偏正結構:
例如《一件不該發生的事》,《一次難忘的選擇》《我的良師益友》等,對此類題目首先要注意中心詞,中心詞表明寫作的對象和內容,而定語起限制、修飾作用,限定了要寫作的對象和內容的數量、范圍和性質,如《一件不該發生的事》中"一件"限定了數量,"不該發生"限定了事的范圍、性質,這件事必然是一件令人痛心、令人追悔或令人反思的事,其實就暗示了題目的旨意,故在審此類題目時,既要注意中心詞,又要特別注意定語限制詞。
2并列結構:
例如《我和書籍》、《昨天、今天、明天》,并列結構幾部分之間并無主次之分,寫作的重心是在二者或幾者之間的關系上。如《我和書籍》,限定了寫作的范圍是"我""書籍",但這個"和"字限定了寫作的重點在"我"和"書籍"關系上,即我對書籍的興趣、愛好、學習的過程和書籍在我成長進步過程中對"我"學習、認識、生活上的幫助。
《昨天、今天、明天》,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系仍是重點: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更加明確今天的方向,立足今天,珍惜今天,去開創美好的明天。
3主謂結構:
例如《我了解了他》,《美,就在我們身邊》《我愛我家》,這類題目的主語部分和賓語部分限定了寫作的范圍、對象、內容,而謂語部分則表明了寫作的重點,第一題中"了解了"是寫作的重點,既是"了解"就有一個"了解"的過程,既是"了解了",有了一個"了"字,那么這種了解過程是一個由不了解、誤解、甚至反感到逐漸以至完全了解的過程,從而表現了人物蘊含在內的崇高品質或堅強意志。明確了題旨,甚至還可以確定欲揚先抑的筆法。
4獨詞題目:
如《心愿》《嘗試》《窗口》《足印》等,此類題目只提供寫作的對象、內容、寓意,而范圍則是寬泛的,既可寫自己,又可寫他人,既可寫事,又可寫人,既可寫一件事,又可寫幾件事。對此類題目的審題,要努力挖掘詞語后面命題者的意圖,進而明確作文的主旨。《心愿》命題者的意圖決不會讓考生寫那些消極、不健康的心愿,必定讓考生寫積極、健康的心愿來表現人物的思想情懷。
《窗口》一題,既可寫景,又可寫人寫事,既可寫"窗口"本身的變化,又可寫由窗口所望環境的變化、家鄉的變化,但無論寫什么變化,寫什么景、事、人、物,都必須是由"窗口"所見所憶所想引發的,從而以"窗口"為線索,以小見大,反映社會變化和風貌。
注意獨詞題目的內部結構,如《父輩》中的"輩",限定了應寫群體的父親們,而不是單個的"父親",如果寫自己的父親,則必須將他放在一個群體中去寫。
注意詞的比喻義,《足印》是要求從比喻義、引伸義上寫一段生活經歷、學習經歷或人生一段歷程。
(二)半命題作文:
半命題作文介于命題和自擬題之間,較為靈活好寫,對半命題作文,應在理解題目的基礎上特別注意不加限定的部分,所謂不加限定的部分,就是填空的部分或者選擇的部分,要充分利用不加限制的部分,寫自己熟悉的,確有感受的事。例如《我從 走來》,這類題目不加限定的是場所。再如《我生活在 之中》,可選的很多,如人群中、精神世界,也可以填現實生活中的實物,所填內容以有所經歷、有獨特感受為準。
(三)話題作文:
話題作文審題大致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弄清題目(話題及材料)本身的意思;二是弄清與作文題目有關的命題要求。具體說來,有以下幾點:
1.確定文章的體裁。有的作文在寫作要求中隊體裁作了明確的限制。有的作文對體裁的限制比較寬松,我們可以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文體,如話題作文大都不限制文體,題目也可自擬。但一旦確定某種文體,就只能按這種文體的特征去寫,不能寫成‘四不像’。
2.確定范圍。一篇作文寫什么內容,用什么材料,文題都有限定作用。審題,就是要弄清它限定寫什么,主要限定在哪方面,哪些限、哪些不限,從而將作文內容控制在允許的范圍內。如2002年‘心靈的選擇’,顯然限定寫自己遇到與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時,內心深處所作的選擇,至于是遇到什么問題,就不限。
3.抓住題眼。這個題眼是文題中對題意起決定或導向作用的詞語。審題時要注意到它,寫作時要緊緊扣住它。如《牛刀小試》,關鍵就在‘小’上。如果寫成大干一場或長期從事某種工作、某項活動,就離題了。
4.弄清概念的含義。作文中大量跑題現象,來自對題中某些概念的誤解和文意與這些概念的偏離。如2001年高考作文滿分卷《赤兔之死》,關于該文是否符合題意就引起了很大的爭議。原因就在于對‘誠信’這個詞的理解。有人認為,誠信是誠實守信,即忠實信守原先的承諾,不騙人;忠誠是對某個對象盡心盡力,甚至效死以從。而《赤兔之死》滿篇表現的都是忠誠,所以是不符合題意的,有跑題之嫌。
5.選定角度。有的作文可以從多角度去行文,我們可以選取自己熟悉的角度入手。這個問題,我們在立意部分還要詳講。
四、[例文賞析]
以“嘗試”為題 , 寫一篇記敘文 , 不少于 700字。
這是一篇命題作文 , 著重測試考生的記敘文寫作能力 , 同時更也能綜合考查說明、描寫、議論、抒情等表達手法的運用能力。
《嘗試》這一記敘文題目的基本含義包括:主人公的“嘗試” ,應是有意識、有明確的目的,是自覺自愿去做的,“嘗試”的結果應有所感悟,有所啟迪,而且還應該是有積極意義的影響。寫作時,要時時圍繞著這一靈魂,進行選材、結構,不要偏離 , 更不要違背主旨。而有的作文將“嘗試” 與“經歷”相混同 , 寫了自己生活的一段經歷。
例文
嘗試
人,總是在不斷地犯錯誤后才能長大成熟的。然而,錯誤有許多種,如果我們換個角度去看待它,或者我們能選擇放棄,生活也許同樣會回報給我們更絢麗的笑容。
說不清從何時開始,或許是在那次運動會上吧,寧靜而優秀的他深深地吸引了我的視線:一件“康威”T恤,一條深藍色運動褲,顯得既普通又有個性。
他上高三 ,每次我從他身邊經過時,都會不由自主地看他一眼,而他的每一個不經意的眼神都會讓我回味許多。那是一雙令我直視則怯,斜視不忍,不視不甘的眼睛。
后來聽和他在一個班級的鄰居說他脾氣挺好的,待人隨和,性格也比較開朗,這更加深了我對他的好奇。終于 , 在元旦時,我鼓足勇氣給他寄了一張賀卡和一封信,可那并不是什么“情書”,而是我認識他的經過,單單經過而已,末了我還注明要他回封信。因為我不希望自己一直關注著的人不知道。
然而有一天,我發現了自己的天真,自己的幼稚--他是不會在乎不會理會更不會回信的。因為我看到他和另個一位很漂亮的女生談笑風生,并肩同行,他還為她扎緊了圈巾。當時我的心像被人用針猛扎了一下,一陣抽搐。我不禁問自己:怎么了? 你是嫉妒了嗎?深冬的風邊面吹來,好涼好涼的感覺,一條溫熱的小蟲似的東西在冰冷的面頰上蠕動--我哭了!
在厚重的夜幕掩蓋下,我恣意地放縱著自己,一任淚流滿面,釋放胸中積郁了許多份感情重負,也把心中那個瑰麗的夢一點一點地撕碎……那些日子,我的天全都是灰色的!
新年伊始,經過傳達室,偶然的一次駐足使我發現了一封已覆蓋一層灰塵的信,那分明是我的名字,可字跡卻是陌生的。我小心翼翼地拆開信,一個燦爛的微笑已悄悄地浮在臉上--是他的,是我盼望許久的他的回信!頓時, 我欣喜若狂,覺得天空驟然變藍了,一切都不再枯燥無味, 而是那么美。此時,我終于明白了自己是如此執著地喜歡著他。
可就在我整日沉浸在這甜蜜之中時,好友的一番話尤如一聲震耳欲聾的春雷反我從夢中驚醒:生命中,有許多感情值得我們耗盡一生用地去呵護,而有時我們必須割舍和放棄,我心中的這份只能是后者。畢竟我們太小,青蘋果園是我們這個年齡的女孩的禁地。可不管是有緣還是無緣, 那一切都會過去的。這一刻,我才知道它是遙望 而不可及的,可卻帶給我深深的觸動……
在夜色降臨時,那已隨風而逝的感傷又悄悄地回到了我面前……那晚,我失眠了,經過感情與理智的對白后,我用淚水埋藏起這段萌而未發的情感,將它永遠封存于心底--除了放棄, 我別無選擇!
那是我的第一次嘗試放棄!放棄的感覺原來這么好!因為我又重找回了那個無憂無慮、活潑開朗的我。
點評:
這篇作文的考生由于寫作時選取了親身經歷迫的事情 , 以女性細膩的筆觸寫自己內心深處情思波瀾,刻畫得很細致入微,將一名春心萌動的少女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
正是得益于寫自己的真情實惑,該考生才能將一個青春少女的微妙萌動的心理活動描繪得得一波三折。從對“他”的一見鐘情,到過激烈思想斗爭后寄出的“我”并不認為是情書的信, 繼而又細致刻畫了“我” 苦苦等待時由那份焦急與企盼,以至 “淚流滿面”。作者沒有就此收筆,而是發生一百八十度的大轉折,當看到“他”的回信時“我欣喜若狂,覺得天空驟然變藍了” 。就在“我”陶醉于此的時候,聽從好友規勸,“我” 嘗試“放棄”,并因此找回了一個中學生應有的生活。
五、[審題訓練]
1、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一場并不大的風,竟然刮倒了一顆大樹。許多人從它身邊經過,覺得奇怪:這么大的樹,怎么弱不禁風呢?從斷口一看,疑團頓解:原來樹干是空的,里面鉆者一團白蟻。
請以“空心樹”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審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