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積累本文中的重點字詞,如“涸澈”、“揠苗助長”、“淅瀝”、“婆娑”、“猗郁”、“蕈菌”等。
能力目標:1、學習本文借物抒情的寫作方法及從品味關鍵句(凝聚著作者感情體驗和理想思考的語句)入手把握主旨的方法。
2、能揣摩抒寫綠的形象的句子,探究綠的內涵。
3、能通過寫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態度,說出對本文主旨的理解。
情感目標:聯系當時的社會環境,明確作者在抒寫對綠的摯愛之情中,表達對生命的愛,對光明、自由的向往,對堅貞不屈的抗敵精神的歌頌。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一、走近作者
陸蠡 (1908一1942),不僅是我國現代著名的散文家,而且是寧死不屈的抗日烈士。原名陸考原,學名陸圣泉。陸蠡是他的筆名。天臺平鎮巖頭下村人。資質聰穎,童年即通時文,有“神童”之稱。現代散文家,革命家,翻譯家。他的文學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綠記》。曾翻譯俄屠格涅夫《羅亭》,英笛福的《魯濱遜飄流記》,法拉芳登的《寓言詩》和拉馬丁的《希臘神話》。
陸蠡是一位真誠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1942年,僅有34歲的陸蠡就堅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1983年4月,國家民政部批準他為革命烈士。
二、研讀課文
1、解題
本文題目“囚綠記”作何解釋?“囚綠”是怎么回事?作者為什么“囚綠”?請同學們帶著問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如高聲朗讀、輕聲朗讀、一個人讀,找同桌一起讀等不同形式)自由朗讀課文(閱讀過程中注意圈點生字詞)。
2、作者敘述了一件怎樣的事情?請用一句話作簡要概括。
3、再讀課文,理清寫作思路。在橫線上分別填出能概括文章各個部分的內容的字。并說明作者在各個階段的情感變化。
( ) _綠 → ( )
( ) _綠 → ( ) 頑強抗爭
囚綠記 ( ) _綠 → ( )
( ) _綠 → ( ) 向往光明
( ) _綠 → ( )
4、研讀“囚綠”部分。
①通過對文章內容由概括到具體地了解,可以看出作者對綠有著怎樣的感情?(喜愛之情)既然作者“囚綠”是因為愛綠,那么作者為何對綠情有獨鐘呢?
②“囚綠”是愛綠的表現,“囚綠”之前作者的哪些舉動反映了他對綠藤的喜愛?找出相關語句,并作適當批注。
③被囚之前后,綠藤的生長狀況如何?
第二課時
一、研讀“囚綠”部分
1、你如何評價陸蠡對綠藤因愛而囚的這種舉動?
2、對于綠藤被囚前后的生態變化,你會想些什么?
3、綠藤被囚后尖端總是朝著窗外的方向,給你怎樣的啟示?
二、研讀“釋綠”部分。(第12-13節)
學生討論:由作者“釋綠”的時間和地點,你聯想到什么?
陸蠡有關事跡:1935年作者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編輯,小海淪陷后,他留滬主持該社工作。1942年4月13日,因出版抗日小說,被捕,刑審數月,受盡酷刑,英勇不屈,被日寇秘密殺害。
三、深入探究:
聯系作者的生平、《囚綠記》寫作的時代背景,結合課文里的關鍵語句,進一步探討綠的象征意義,把握本文的寫作主旨。
在文中,陸蠡說,“綠色是多寶貴的啊!”“我懷念著綠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忘記了困倦的旅程和以往許多不快的記憶。”“臨行時我珍重地開釋了這個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向它致誠摯的祝福,愿它繁茂蒼綠。”“離開北平一年了,我懷念著我的圓窗和綠友。”這些話如何理解?
四、本文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五、課外延伸:閱讀《陸蠡故居》(見讀本),并作適當批注。
陳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