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 了解文言知識,積累文言詞語、句式。
⑵ 感受文中描寫的富春江獨特的美景。
⑶ 把握本文景物描寫的特點。
⑷ 背誦并默寫全文。
2.能力目標:
⑴指導學生積累文言知識,重視朗讀訓練,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讀和翻譯能力。
⑵理解作者所創設的意境,體會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懷,把握課文的主旨。
⑶引導學生品味賞析文章的意境美、志趣美、語言美,培養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鑒賞水平。
3.德育目標:
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感受作品的美。
2.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的含意。
教學方法
1.朗讀法
2.合作探究法
3.美點尋蹤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要點:作者簡介:朗讀課文,疏通文意,整體把握文意,引導學生把握寫景的脈絡,理清背誦思路,指導學生背誦。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古人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與自然融為一體是文人學士的共同追求。他們用心靈觀察體會自然萬物之美,賦予山水靈性、情感以至生命。吳均的《與朱元思書》為我們留下了獨具特色的富春江景,讓我們悉心體味、盡情觀賞。
二、作者簡介(多媒體顯示)
吳均,南朝梁文學家、史學家。字叔庠,吳興故鄣(今浙江省安吉縣)人。家世寒賤,好學有俊才,沈約嘗見均文,頗為稱贊。其文工于寫景,尤以小品書札見稱,如《與施從事書》《與顧章書》《與朱元思書》等,表現了流連山水的生活情趣,風格簡淡清新,是歷來傳誦的駢文名作。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教師配樂配畫面朗讀課文,學生看畫面及文字,初步感知文意。
2、學生范讀,,把握節奏、重音、停頓。 ⑴注意語速。(應慢一些)
⑵注意停頓。這篇課文大部分是四字句,一般以“二二”節拍為主,但也有例外,如:“水\皆縹碧。”還有“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⑶ 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應落在“箭”“奔”二字上。
3.教師領讀,學生跟讀。
4學生齊讀課文。
四、學生自讀課文,對照注釋,翻譯課文。
⑴ 選出加粗詞的意思都相同的選項( )
A風煙俱凈一應俱全百廢俱興面面俱到B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荒謬絕倫 聰明絕頂 絕代佳人
C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 自強不息 息事寧人 生命不息,戰斗不止
D橫柯上蔽在晝猶昏、雖死猶生 過猶不及
答案AD(俱:全、都;猶:如同,好像)
五、理清背誦思路
1.第一段寫自己游覽的地點及對桐廬一帶山水總的印象。
2.第二段寫水,突出“異”。
3.第三段寫山,突出“奇”。
4.學生齊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六、嘗試背誦課文
七、文言常識
通假字:“轉”通“囀”,鳥叫聲
“反”通“返”,返回。
一詞多義:絕天下獨絕:獨一無二
百叫無絕:停止
以為妙絕:極
重點詞語:奔:飛奔的馬;負:憑借;軒:往高處伸展;邈:往遠處伸展;經綸:籌劃……
七、布置作業1、背誦并默寫《與朱元思書》。
2、選擇“山”或“水”,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富春江秀美壯麗的景色,適當加入自己的想象,寫一段寫景文字。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反復誦讀,引導學生品味賞析文章的意境美、志趣美、語言美;探究性思維訓練,理解難句;延伸拓展,溝通課堂內外。
教學步驟
一、檢查背誦
二、根據課文內容,想象富春江雄奇秀麗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
1.選同學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富春江美景。
2.提問:本文為我們呈現了怎樣一種意境?
明確:文章第一段總敘富陽至桐廬的景色,空靈澄澈,境界開闊,并以“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八個字總攬勝景,勾勒出這幅山水畫卷的獨有形象,使其山光水色宛然在目,而且引人入勝,油然而生向往之情。下文先寫“異水”,接著寫“奇山”,從四個方面寫山,突出山勢之奇、山音之奇、山意之奇、山林之奇。全文山水分寫,交互生輝,共同創造出一種清新而又深幽的“獨絕”意境,人若置身其間,縱目騁懷,無不為富春江絕美的景色陶醉傾倒而心曠神怡了。
三、悉心體味,感受作品的志趣美
提問:本文重在寫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語言很少,但歷來優秀的詩文都講究情景相生,水乳交融,請反復品味課文,看看作者描寫景物時流露出怎樣的情感和志趣?
教師總結:文章表現了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潔的情懷,反映出當時一部分士大夫文人流連光景的生活情趣和回避現實的清高隱逸的思想。這是有特定的社會根源和思想根源的。從社會根源來看,當時士林崇尚清淡、鄙棄世務,作者在這里流露的清高隱逸之情正是這種社會時尚的表現。從本人的生活經歷來看,由于他出身于寒賤家庭,在異常講究門庭的南朝時代,仕途上很不得意,便由此轉向逃避現實。當然情感的抒發與文中的景物描寫相得益彰,作者用大自然的美景與社會時俗作一對比,肯定前者而否定后者,也更加反襯出桐廬山水的驚人之美和具有一種移情易志的巨大魅力。
四、揣摩語言,賞析文章的語言美
1.本文的語言形象生動,寫景文字精當凝練,有一種獨特的美。
2.師生共同品味文章寫景文字的形象生動。
⑴ “共色”二字不光寫出了天和山的顏色,而且還包含著形體感:青青的山靄漸漸地溶入藍藍的天空,二者合為一體。境界闊大,令人神清氣爽。
⑵ “縹碧”不光寫出水的清澈,而且也寫出了水的深度,因為“縹”是蒼青色,如果不深,水是不會青得發暗的。“千丈”承“縹”,“見底”承“碧”,用詞的精當由此可見一斑。
⑶ 魚在水中,非水清則不可見,何況是正在游動、倏忽而過的魚;石在水中,要看見實屬不易,更何況是“細石”。所以“游”“細”二字,表面上看似平淡,但略加品味,即可看出用詞的分量,可以說是“看似尋常最奇譎,成如容易實艱辛。”
⑷ “箭”,本是名詞,作者把它動詞化,形容水流之急,顯得既形象又簡潔;“奔”,本是有生命的動作,作者用來形容無生命的浪,也顯得更有生氣。
梁彩虹